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諸葛亮出師表讀後感

諸葛亮出師表讀後感(一)

讀完《出師表》,掩卷深思,一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仿佛就站在面前。

《出師表》是諸葛亮分析時局,把握戰機向蜀後主劉禪提出的出師攻魏的意見書。作者在表中反覆勸戒劉禪要繼承先主遺志,勵精圖治,嚴明法紀,以完成興復漢室、統一中原的大業,表現了他偉大的抱負和忠於蜀漢的決心。

諸葛亮知道,獎罰應該一致,否則人心不服。他寫道:「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對於蜀國的人才,這位蜀相也很有了解:「侍中侍郎郭攸之……悉以咨之……有所廣益」進行了廣泛的推薦。這突出表現了他一心為國毫無私心的磊落胸懷。「親賢臣、遠小人……」諸葛亮已經洞察了這一點,力諫君王不要親近小人,因為親近小人會給國家帶來禍患。聯繫實際,親近小人而疏遠君子者,仍大有人在。有些單位的領導人喜愛聽身邊心術不正的下屬講恭維的話,拍他的馬屁;面對逆耳忠言,卻置之不理,甚至會找莫須有的「罪名」,把講正氣的同志「調離」。我實在想不出他們面對古人「親賢疏佞」勸戒的心理狀態,也許這些所謂的「領導」根本就沒有讀過《出師表》吧!

諸葛亮率兵出戰,甘願立下軍令狀,「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多麼豪爽耿直。如今又有多少人,口口聲聲說什麼一定要把「效益搞上去,否則……」「一定要以廠為家」。可是廠子倒閉了,他卻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更有甚者用送禮行賄的手段,異地為官,另謀高就,繼續揮霍、攫取。這比起蜀相諸葛亮,怎不汗顏?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諸葛亮的高風亮節,至今令人懷念,讓人敬仰。我讀《出師表》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唯心中裝著國家和人民的人,歷史才不會忘記他。

諸葛亮出師表讀後感(二)

讀過《出師表》的人,無不被諸葛亮的忠誠所感動,那句句肺腑之言是一個臣子對君主的忠言,更似一個長輩對晚輩語重心長的譐譐教誨。

從「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對國危急存亡的擔憂,到「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親賢臣,遠小人」的規勸,從追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到「遂許先帝以驅馳」、「 受命以來,夙夜憂慮」的感恩,足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有德、有能、重情重義之人。可惜,這麼一個集智、聰、能於一身的人,竟不得不聽命於一個蠢、笨、愚的君主劉禪。

儘管諸葛亮一生南征北戰,戎馬倥傯,但最終自己為之而傾盡畢生心血的王朝,還是片片降幡。憑諸葛亮的聰明,難道他不知道所追隨的君主是個昏君?難道不知道所效忠的是一個日暮途窮的王朝?否!是他的愚忠思想害了他,他知道所從事的事業成功率幾近於零,可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諸葛亮在人格上,是值得敬重的,可是在現實中則是可悲的!

諸葛亮出師表讀後感(三)

《出師表》是一篇好文章,而作者諸葛亮,卻不太像一個好人。

看到這兒,你應該有點兒奇怪吧?諸葛亮不是大忠大貞救蜀救漢的英雄嗎?我不反對以上觀點,但要加上三個字:對劉備。

諸葛亮對劉備可謂是畢恭畢敬,對劉禪呢,則是動不動就拿「先帝」出來嚇唬人,我仔仔細細地數過了,《出師表》中共出現了十二次「先帝」,而「陛下」這個詞,只出現了七次。

《出師表》對封建社會而言,()是一篇大逆不道的奏摺。什麼叫:「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以報之於陛下也。」說穿了也就是這些臣子為什麼替你賣命?還不是看在你爹的面子上,只不過是來還人情的。否則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還有這一句:「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無緣無故不陰不陽來這麼一句是啥意思?暗喻什麼呢?這是說劉禪是亡國之君還是興國之主?會做閱讀題的同學都知道,只要聯繫上下文,便可以在一秒鐘之內完成這道送分題,答案是前者——亡國之君。這就充分說明,諸葛亮是恨不得早點兒讓劉禪滾蛋,然後他本人就可以實現一下劉備的遺願(你諸葛亮可以自己做皇帝)。

整篇《出師表》我認為是大逆不道的還是:「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而來二十有一年矣。」這,這……背義棄恩,天人共戮!單就「」這一句話,便把關羽、趙雲等功臣忘與腦後,將建蜀國,抗擊敵軍的功勞全攬到自己身上了。而且,還頗為得意,倚老賣老。

《出師表》雖說在封建社會時期是逆文,但時至今日,大家應該換一個角度去解讀這篇文章。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