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關於生活的讀後感

關於生活的讀後感(一)

最近,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光明與聲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在親朋好友的成全中,海倫克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並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週遊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 但她卻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透過“靈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勵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溫厚與心懷感動的人們。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 第三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生活中度過,到為生活而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體驗他們的快樂、憂傷、感動與善良。

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勇敢寓於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海倫憑著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有著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但自身缺乏毅力。

因此,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示是: 一、要正確地對待困難,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時,不要害怕退縮,而要想方設法地將困難克服,戰勝困難的過程也正是自己進步的過程。 二、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說過:“什麼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應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什麼是不簡單?不簡單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是啊,如果能按上面說的去做確實是十分難。做一件事、堅持一天很容易,堅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卻很難。因為這不僅需要恆心,還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難上加難。因為這不僅要上述的兩點,還要有做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如果我們能辦到這兩點,就能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得到進步,得到提高。 三、要有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海倫在巨大的打擊以及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有這一本好書做我的良師益友,相信我以後的日子會過得更充實。

關於生活的讀後感(二)

每個人都要細心領略生活,領略每一天帶給我們不同的滋味。世界和生活相連,只有細心發現生活的美妙,才能透過一切看到世界之多彩。

日出的壯觀,日落的溫柔,海濱的無瑕,藍天的純淨,白雲的單純,鮮花的燦爛。林中天空飛翔的小鳥,無拘無束,美;江河湖海中暢遊的魚兒,自由自在,美。人與人之間,愛情、親情、友情……世界,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天地間的萬物,都可以做為世界最貼切的解釋。

一切都需要一雙會領悟,會發現的眼睛去尋找。有這樣一雙眼睛,很簡單呀!先試著叩響別人心靈的大門,走進別人的世界,然後嘗試讓別人叩響自己心靈的廈門,敞開自己的心扉,在別人的指引下,你會走向生活。

人際交往,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與人交往意味著一段七彩的生活又即將展開,世界又將添加一兩縷新的色彩。

世界就像一個巨大的調色盤,把人與人調和在一起,最終,你會發現,它調出了一種絢爛奇妙的顏色。就是這樣,把自己融入這個巨大的調色盤,你將體會到自己是最美麗的顏色,發現人際交往的確是種的特殊的關係。每個人都是天空中的一點星光,裝扮絢爛的星空更加絢爛;每個人都是花叢中的一支鮮花,裝扮美麗的花園更加美麗。

確實:走向生活,廣交朋友,會給生活增添歡樂,賦予價值。

關於生活的讀後感(三)

他說:“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整我們的人生,使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作者是一個講究自我、懂得調劑和享受生活的人,我非常欣賞他的“自我”和“閒適”。在《生活的藝術》這本書中,我認為它更多的是在告訴人們在工作之餘、責任之外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過上有品位的生活。我認為,林老先生並不是叫我們放棄所有的理想,而是在強調,對理想的追求必須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是以快樂為原則的。  自從讀了《生活的藝術》,他的這種悠閒的情緒和中庸的精神就一直感染著我。的確,正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寫到的一樣:“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驚天動地的生活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平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樣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榮華富貴能使人快樂,粗茶淡飯也能使人快樂。快樂與否,關鍵在於我們的心境。如果多體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多傾聽一下自己的內心;多一些工作的坦然,而少一些追名逐利的煩憂;尊重生命,順其自然,還自己一個自然的心靈,我們將生活得充實而快樂:當我們工作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創造的魅力,從而快樂;當我們悠閒的時候,可以感到生命的愉悅,從而快樂;當我們歷經苦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奮鬥的激情,從而快樂??這,或許就是作者追求的“中庸”的和“閒適”的境界吧。如果我們能做到的話,何樂而不為呢?

感慨作者有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那顆體驗到平常之美的心靈,作者也是生活的智者。作者可能是反感於社會政治爭鬥,或者是天生的超凡脫俗,他醉心於人生,成為一位美好的理想主義者。過去常常有人拿魯迅和作者做為兩種文人的代表,進行批判。的確,他們是兩類知識分子,魯迅等人是社會現實參與派,作者則是逍遙自由派。他們都是關注現實和追求自由的,但其重心、方式又是不同。前一者他們是時代的潮兒,後者則是時代的旁觀者,我喜歡魯迅等人深刻、執著、硬骨頭的精神,而他們心中卻有著強烈的內心衝突和沉重的苦難感。但我更心儀作者一類人對生命,人生和人性的理解,那是即關注普通人民生苦樂,又能夠在天地間自由翔飛,有著對生命和人生的大徹大悟。他們守靜獨、致虛極、揮真元,聚人類之學養,發民族之慧光,以獨特的方式,對民族文化進行著建設。知識分子的作用是言,他們的意見能不能賦於實踐,取決的是當政者,勸而無用,只能做罷,或許生活還能給自己一個快樂的心態。於是作者這一類人有了自己靈魂的歸宿,不管怎么說,我們給他們的只能是尊重。

《生活的藝術》一書既是一本教人如何享受生活的幸福手則,也是一本讓人有所思的人生哲學小品集。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行雲如水的文字,文中的內心境界,想必能讓你體察到另一種人生的智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