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梅嶺三章讀後感

梅嶺三章讀後感(一)

《梅嶺三章》是陳毅同志的代表作,寫於一九三六年冬,這組詩表現了陳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赤誠之心和對於共-產主義事業的無限忠誠,字字句句閃爍出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氣節、大無畏英雄主義和革命者的樂觀主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老一代革命家的「正氣歌」。

第一首是由一問一答構成:「斷頭今日意如何?」------第一句是設問;「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這三句是回答。一問一答,問得驚心動魄,答得豪情沖天。根據作者前面的小序,詩人當時的處境是處於生死關頭,「斷頭今日意如何?」就是在「慮不得脫」的極為兇險的情況下產生的。一個人面臨「斷頭」,所懸念的當然是認為人生最緊要的事情。作為身經百戰的革命家陳毅此時「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詩人在這裡毫無遺憾的做了回答。詩人回顧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創立革命事業的艱辛歷程,面對死的處境,毫無懼色,沒有絲毫的悲觀和失望,在極為嚴峻的生死考驗面前,視死如歸,堅信革命必然勝利。當然詩人不是沒有一點遺憾,他的遺憾是理想沒有完成,事業未競,死不能泯目,這一句為後面的詩表達的內容作了鋪陳。「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這是雷霆萬均之聲,噴發出的是革命的烈火,不是戰鬥結束而是繼續革命到底!這種雖百戰不懈,死後還要在「陰間」召集已經犧牲的舊部,再樹旌旗十萬豪豪蕩蕩斬殺閻羅,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啊,真是氣吞山河。體現了革命家致死不渝,堅貞如一的偉大情操。這兩句詩壯懷激烈,筆墨酣暢,驚天地,泣鬼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詩人堅定的革命鬥志,豪邁的英雄氣概。真如著名詩人臧克家所說的,堪稱意氣沖天,拍案叫絕!胸中有萬丈正氣,筆下有萬鈞之力!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應向國門懸。死後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梅嶺三章》的第二首。這裡的第一句「南國烽煙正十年"呼應了第一首中的"創業艱難百戰多」。詩人滿懷豪情的回顧了從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六年革命戰爭的崢嶸歲月。從一九二七年南昌八一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到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從第五次反圍剿的腥風血雨到刀光劍影的南方贛南遊擊戰的艱苦鬥爭,這十年的南國烽煙,就在詩人的眼前浮現。十年的革命戰爭實踐,使詩人鋼如鐵石,堅信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不可戰勝的偉大新生革命力量,任何血雨腥風阻擋不住前行的革命航船。詩人想到這裡,引用了「此頭應向國門懸」的典故。陳毅借用這個典故,表明自己即使犧牲也要看國民黨被消滅的下場,強烈的表達了對於國民黨反動派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和極端鄙視的感情,凸顯人民必勝,敵人必敗的堅定信念。「此頭須向國門懸」:陳毅表示自己即使犧牲,也要頭懸國門,眼看國民黨反動派的最後滅亡。「死後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是前面詩句的自然引申;詩人告戒同志們,不要哀痛於悼念之中,化悲痛為力量,努力的多殺敵人,把你們不斷的勝利捷報化作我墳頭的紙錢。詩人借用燒紙錢紀念和哀悼死者的民間習俗,生動形象地說出對於生者對於戰友的最大期望,也說明和最大體現詩人革命樂觀主義和視死如歸無畏精神。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崖。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這是《梅嶺三章》第三首。首句與前兩首第一句的表達的內容一脈相承,都是表現詩人與革命的血肉關係。充分體現詩人以革命隊伍為家,使自己融化在集體革命大家庭之內的精神境界,這樣一句寓意深刻,因為這樣揭示了前面詩里所表達的炙熱革命英雄主義和無產階級生死觀的思想基礎,回答了詩人為什麼有這樣高的革命情操根源所在。正是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雖然已經處於敵人包圍圍剿生死一線的危局中,但是堅信:「血雨腥風應有崖」,黑夜即將過去,黎明已經會來到,表達了詩人的必勝信念。「取義成仁今日事」借用古人語言來抒發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情懷。陳毅詩中藉以表現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和為革命獻身的偉大精神。詩人巧取:「取義成仁」更加閃爍著馬列主義的光芒,這句詩充滿著無產階級革命家英勇無畏的崇高氣節;第四句「人間遍種自由花。」詩人歌頌自由,取義成仁就是要全人類的徹底解放,是表達作者對於共-產主義美好前景的熱烈嚮往,對自己為之奮鬥的共-產主義理想的熱情謳歌。正是有了這種理想,革命戰士才含辛茹苦,歷盡艱難磨礪,一直到為之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總之,《梅嶺三章》是大氣磅礴的無產階級詩作,是氣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的戰歌,可以說是共-產-黨人革命者的生死觀。目前我們中華民族在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經濟飛速發展舉世矚目,已經屹立於世界之林。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學習革命家陳毅《梅嶺三章》,具有新的歷史意義,更加激勵我們用革命戰爭時代那股幹勁,那股拚命精神,跟著黨中央跟著胡-錦-濤書記在中華民族復興征程中奮勇前進!

梅嶺三章讀後感(二)

陳毅元帥的詩詞是文學藝術的珍品、國之瑰寶。《梅嶺三章》是他的代表作,其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藝術第一個特點:構思新穎神奇、想像奇偉、合理誇張、巧妙大膽、激-情磅礴、音調昂揚、不落俗套。

詩中反映出的是詩人強烈的感情活動,飛馳著豐富奇偉的想像。在短短十二句里,古往今來,日月風雲、地上陰間,神仙鬼嵬,都通過詩人激動的感情而聯繫到一起。第一首的後兩句,詩人大膽而巧妙地以「地府」來寫人間,把死後寫得跟活著一樣,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從局部戰場來看,梅山被圍,慮不得脫,完全居於劣勢。被動的地位,但是詩人放眼中國革命武裝鬥爭全局特別是革命戰爭發展前景,充滿著信心。詩人發揮著大膽合理的想像,以瑰麗的色彩來描繪悲壯的特定場面,借用神話,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把被動寫成主動,不因暫時的失利而灰心,寫出革命終必勝利;詩人沒有去寫孤軍殘部,瘦馬空壕的不利局面,而是凸顯旌旗十萬,軍威赫赫的革命聲勢;詩句沒有寫敵人一時猖獗,把紅軍趕盡殺絕的猙獰,而是寫重招舊部,誓斬閻羅的偉大進軍。這奇偉壯烈的想像,傳達了詩人的熾熱磅礴激-情,給作品帶來了勾魂奪魄,盪人胸懷、鼓舞人心的偉大力量,使人盪氣迴腸!

就其詩的本質而言,在於給不具體的思想以生動感性的,鮮活而美麗的形象。在組詩里,陳毅元帥正是藉助於奇偉壯美的想像,生動鮮活的寫出了自己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戰鬥不熄頑強意志,充滿革命樂觀主義。顯示出了崇高的革命思想和品質。在我國許許多多的文學作品中,運用神話傳說故事描寫死後化為厲鬼進行復仇,但是沒有一個象陳毅元帥這樣構思新穎奇特,想像出死後組成一支聲勢浩大的戰鬥集體,仍然在他的指揮之下,威風凜凜,蕩平地府,直搗閻羅。這種技高一籌的創作方法,屬於革命浪漫主義的範疇。

梅嶺三章讀後感(三)

《梅嶺三章》一氣呵成,有機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共同表現的主題是抒發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不熄的頑強戰鬥意志,氣勢壓倒敵人蔑視敵人,相信革命一定勝利的樂觀主義的堅定信念。三首詩里各有側重又互相配合:第一首著重表現的是革命英雄主義的雄偉氣魄,顯示出死為鬼雄的執著鬥爭精神;第二首進一步體現詩人對敵人的大恨,突出了不消滅敵人不眠目的強烈無產階級感情,並勉勵生者繼續戰鬥,去奪取革命勝利;第三首正面抒發對於革命隊伍的無限眷戀和對於革命前景的展望,併集中表達對於獻身共-產主義理想的熱烈嚮往的感情。是前兩首所表達的革命英雄主義和無產階級生死觀的思想基矗

藝術上的第三個特點:語言精練,含蓄蘊籍,善用古詞和古典,化平淡為神奇,使人回味無窮。()

我國古代文藝理論家劉勰說:「隱之為體,義主文外,秘響旁通,伏采潛發。」;宋朝的梅聖俞說:「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蘇東坡說「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就要求詩的語言精練含蓄,用最少語言表達最豐富最完美的內容。使人讀後感到詩意深厚,有無窮回味。《梅嶺三章》僅僅八十四字,就表達了與黨與人民訣別時刻,心頭潮湧起的澎湃仇恨敵人,熱愛革命的豐富感情;表現了忠於黨忠於革命的赤膽之心;追憶他一生投身革命馳騁沙場的戰鬥歷程;反映出詩人堅定的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和生死觀。這樣複雜而廣泛的內容,就這樣被泛泛八十四字而包攬,沒有熾熱的革命熱情,沒有高超的駕御文字功底,沒有高超的藝術技巧是絕不能夠表達出來的;組詩語言精練主要得力於詩人善於吸收運用古代詞語和典故。這些詞語和典故到了陳毅的手裡,經過再創造就能夠煥發出活力,一經進到陳毅的詩詞裡,便光彩奪目,成為化平淡為神奇的佳句。如有伍子胥的故事,寫出「此頭應向國門懸」的詩句,表達的是不滅敵人死不泯目的強烈感情,顯得十分的含蓄,生動活潑,鮮活有力,也是陳毅元帥推陳出新,古為今用的一個典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