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曾國藩也分讀後感

曾國藩也分讀後感(一)

最近我閱讀了湖南作家唐浩明的力作《曾國藩》,這是一套三卷本的長篇歷史小說,是中紀委向全國黨員幹部推薦的 56 部圖書之一。作者寫作態度很嚴謹,儘量客觀反映歷史,客觀描寫曾國藩。他對曾國藩這個複雜的歷史人物採取一分為二的態度,一方面讚賞曾的的學術文章,對他的治家和文采以及善於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做出很客觀的描述,同時對曾的惡行也有諷刺和批判。曾國藩是一介文人,指揮打仗不行,跟太平軍打仗基本上是屢戰屢敗(他自己給皇帝上書,改成屢敗屢戰,這樣性質就不同了)。在軍事上他比左宗棠胡林翼差得很多。而且人品也很差,極其虛偽,同時又陰險歹毒,是個偽道學先生。作者在這方面的描寫可謂入木三分。但同時曾又很善於用人,對詩文也頗有造詣,他對子女的教育也頗下功夫,煞費苦心。如果他不從政不從軍,當個大學校長什麼的可能比較稱職。但他對家人的所謂教育似乎僅限於子女,而對幾個弟弟做得並不好,那幾個弟弟都不咋地,比如曾國荃之流,既兇殘又歹毒,而且貪婪無比,這些惡習顯然都跟曾國藩家教不當有關。曾國藩後來被譽為晚清中興名臣,早年的毛澤東,後來的蔣介石都很推崇他。但我覺得曾國藩的成功是八分運氣二分能力,要不是太平天國內訌,曾國藩肯定沒有機會。

作者對左宗棠和胡林翼基本上持讚賞態度。一個是愛國,才華橫溢,一個是軍事指揮極有造詣,而且為人寬厚。但對整個清廷包括湘軍,作者則持基本否定態度。當時的清廷包括湘軍腐化墮落,紀律敗壞,禍害百姓,兇狠殘暴,殺人如痲,貪婪之極,清朝的腐敗已經無可救藥了。除了革命和推翻。沒有第二條道路。

作者明顯同情太平軍,描寫太平軍紀律嚴明,百姓擁護,下層將士有很多理想主義者,艱苦奮鬥,英勇善戰。只可惜天國高層腐敗,頭號腐敗分子就是洪秀全。楊秀清雖然精明強幹,但驕橫跋扈,逼迫洪秀全讓權,結果釀成天京事變,被野心家韋昌輝殺死。之後韋昌輝在京城大開殺戒,濫殺楊秀清部三萬多人,還殺死翼王石達開全家,雖然洪秀全又殺掉了韋昌輝,但依然任用小人,猜忌排擠石達開,使得石達開被迫出走,造成天國分裂,元氣大傷,最後被清軍消滅。天國的內訌使搖搖欲墜的清朝躲過了一劫,得以繼續危害百姓幾十年,太可惜了。作者把太平軍描述為失敗的英雄,這點深合吾心。書中有些段落描寫得非常感人,比如康祿為了理想英勇就義的場景就令人震撼又令人敬仰,同時對照現實也讓人深思。

說實話,儘管曾國藩大名鼎鼎,受到許多名人的推崇,但我過去對他了解並不多,主要是受傳統觀念影響,對他比較厭惡。讀了這本書,我算是對曾國藩及其家族有了比較立體和全面的了解。

曾國藩也分讀後感(二)

《羅輯思維》的一期節目再次提到了這個人物,羅振宇分析了他的一生的成就,加之我最近為了未來職業規劃和志向而感到困惑,帶著一份期待,我到圖書館借到了蕭一山寫的《曾國藩傳》。

用了差不多一周多的時間,看完了整本書。下面談談我的讀後感。

曾國藩出生於嘉慶十六年(1811),死於同治十一年(1872),活了62歲。出生地為湖南湘鄉的白楊坪,家裡人都務農,可見家境也並不富裕。他一生會試落第兩次,第三次才考上。初看這個人不過是個讀書人,很努力地讀書最後金榜題名。看似非常平凡,歷史上這樣的人多了去了,但是人家幹的事真的叫不平凡,尤其在學術見解和道德修養方面,我深深地為之折服。

書中記錄了一段32歲的他給自己制定的課程: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所忘,作字,夜不出門。其為日記,力求改過,多痛自刻責之言。每日必有記錄,是為日課。真的把聖賢功夫做到位了。想到此,對比自己呢,曾經也給自己制定過課程,可是堅持不到一周,就失敗了。真的佩服老人家的毅力啊。

書中還介紹了他的學術背景,思想體系,天才與志氣,京官時代的政治,編練湘軍以及平定太平天國和守舊革新方面的學術成就和政治成就。

當然,時代變了,今天不再八股取士,工科生也不再研究經史,我們不可能追求和他同樣的學術思想和學術內容,但是從治學做人方面,他的做人態度,他的做事方法,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最後看看梁任公先生對他的評價: 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時會,亦終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並不朽,所成就震石鑠分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難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恆,帥之以誠,勇猛精進,艱苦卓絕,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當然,我也會把這段評價作為自己做人做事的所追求的標準,力求此生達到這個標準,此生應當無憾!

曾國藩也分讀後感(三)

通讀《曾國藩》之後,我覺得,與其說曾國藩是中國居官者之典範,不如說他是中國文人之楷模!

此話題暫且停住,先回顧一下曾國藩的一生,從道光年間中進士、點翰林,到鹹豐年間辦團練、打太平軍,再到同治年間於天津、辦教案,曾國藩的一生可謂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卻時刻以盡忠報國為己任,以興我中華為志願,應算得上三朝忠臣、重臣了。

回顧曾國藩的一生,主要功績應是滅太平軍、興辦洋務兩件。

幾進幾出,幾起幾落,曾國藩由翰林到湘軍統帥,從當初的幾千湘勇發展到後來有強大水師的十萬湘軍,轉戰湘、皖、川、鄂、蘇數省,終將已建國立都的太平軍剿滅。受命於臨危,武將改於文職,十七年的軍旅生涯是曾國藩封侯拜相的主要功績。()

於封建制度下倡師夷,於傳統觀念中辦洋務,無疑,曾國藩是中國封建社會中興辦洋務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也是封建中國打開國門接受西方先進技術的奠基人之一,能意識到封建中國的落後,閉關鎖國的弊端以及西方科技的先進,能夠意識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重要性,並付之於行動,且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對於一個封建社會的進士,從小接受孔孟思想教育的清朝大學士,是難能可貴的,這無疑是曾國藩的又一大功績。

此外,曾國藩還能夠認識到科舉考試的弊端,清廷的腐化,都是曾國藩長於他人的、值得一書的成就。

然而,歷史上,於天津教案一事,卻給予了曾國藩完全的否定,弒己民,悅洋人,讓國人對他飽含怨恨,視之為賣國賊,然而,於《曾國藩》一書中,我可以看到曾的無奈,曾的考慮,曾的選擇,他的做法實在是為大局考慮,一旦隨了清議,後果會是怎樣,有誰可以知道呢?又有誰可以對這後果負責呢?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曾國藩》這部書的作者是站在曾的角度上去考慮這件事的,或者是以作者的了解、以作者的態度去考慮這件事,亦或可以說作者就是完全想給曾國藩以肯定,總之,無論如何,完全否定是堅決不可取的!是主觀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