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莎士比亞的作品讀後感

莎士比亞的作品讀後感(一)

在寒假裡,我讀了《莎士比亞悲劇集》,讀完後我深有感觸。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在英國的傑出代表,也是世界戲劇創作史的豐碑。閱讀《麥克白》,《李爾王》,《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四部最為少男少女青眯的悲劇。

將看到被妖言和野心的詛咒的麥克白;輕信而羞憤的李爾王;猶疑在復仇與拯救之間的哈姆雷特;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更讓人感嘆奮不顧身的愛情魔力。據說這是性格的悲劇,但在我眼裡,也許不僅僅是這些。

這本書寫得很棒。故事中的悲劇都使我深深地感動,作品寫悲慘,把悲慘寫到了深刻之處。苦難幾乎是永恆的。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苦難絕非是從今天才開始的。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

莎士比亞的作品讀後感(二)

莎士比亞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創作對英國乃至全世界文學創作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作品幾乎被翻譯成世界各種文字、各種新版本和譯本層出不窮且歷久彌新。此外,莎士比亞的語言已滲入英語國家人們的日常用語中,並且決定了他們對詩的認識。

莎士比亞的許多傑作,四個多世紀以來,既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顯示出難以抗拒的藝術魅力;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吸引著無數專家學者共同研討,成為一門畢生從事的學問,而且隨著時代的進展,莎學也隨之不斷地在拓展更新,沒有止境。歌德也曾為之感嘆「說不盡的莎士比亞!」這觀之不足、鑽之彌深的雅俗共賞,這巨大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的完美結合,說得上是偉大的文學經典作品確切不移的標誌吧。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早期劇作中最複雜和最著名的一部;《哈姆雷特》、《奧瑟羅》、《李爾王》、《麥克白》是代表莎士比亞悲劇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劇」,也是最淋漓地表現其偉大之處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雷特》在世界上享譽最高,成為世界戲劇史上難以企及的高峰。

《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煩惱》、《皆大歡喜》、《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亞的喜劇代表作,尤以後三部最能表現莎士比亞喜劇創作的風格,人稱「嬌艷明媚的喜劇三部曲」。

莎翁同期時代劇作家班·瓊斯稱頌莎士比亞「不屬於一個時期,而歸於千秋萬代」。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禺先生也說過「莎士比亞劇作的變異複雜的人性,精妙的結構,絕美的詩情,充沛的人道精神,浩瀚的想像力,是任何天才都不能比擬的」。

莎士比亞的作品讀後感(三)

《莎士比亞劇集》羅列了莎翁的悲劇,是以劇本的形式來描述的。剛開始時,那些一大串長長的名字讓我難以記住。翻閱著劇本的同時時不時地翻到人物介紹,以便熟悉各人物的之間的聯繫,更熟悉劇情。雖說《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愛情響徹全球,但對於他們之間的情感,作身處二十一世紀的我難以理解。羅密歐一直深愛著一位貴族少女,為她的美貌所傾倒,以至於茶不思飯不想,甚至一天見不上就活不下去,他的眼裡再也容不下別人。但是在朱麗葉家族開辦的舞會上,羅密歐就瞄了一眼她,便把先前對他人的深深地愛瞬間轉移了。與朱麗葉青梅竹馬的堂哥遭受羅密歐殺害後,朱麗葉流淚了,但令人費解的是她的淚竟是為了殺了人而遭受流放的羅密歐流的。

雖說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沒能開花便夭折了,他們的愛情卻讓全世界的人為之驚嘆,但不知為什麼我翻看之餘我竟沒有同情之感。名著之所以有名,它一定被眾多人認可,應該是幾乎所有的人認可。但是我讀著讀著,反而覺得我印象中的羅朱之愛更美麗,更富魅力。()

前些日子看了關於一些讀者看了張愛玲的書籍的感受,之中說道,要讀懂張愛玲,必須讀懂她所處的環境;要讀懂張愛玲,必須讀懂她的生長曆程……看來要讀懂《羅密歐與朱麗葉》必須要懂得中世紀歐洲的文化氛圍;要讀懂《羅密歐與朱麗葉》必須要懂得當時人們的愛情觀;要讀懂《羅密歐與朱麗葉》必須要懂得當時當地人們的觀念,以他們的心態,他們的心境,他們的文化讀他們的愛情。非但如此,要想正確的詮釋莎翁的作品,與百年前的莎翁近距離的接觸,必須對莎翁的人生歷程有個了解,對莎翁的個性加以熟悉,對莎翁所處的環境做一剖析,如此讀著,才能感同身受,才能有共鳴。

正如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亞曾借人物之口表達自己的戲劇主張:「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演變發展的模型。」這是一種現實主義戲劇觀的生動體現。現實的寫照更需要我們對作者著作的背景做一全方位的了解。《莎士比亞》等我再次來與你對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