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三國演義曹操讀後感

三國演義曹操讀後感(一)

曹操是一個飽受歷史議論的人物,褒貶不一,但需承認的是,能於亂世之中開闢一番霸業,一定有超人的能耐。

首先聲明,曹操絕對不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一個嫉賢妒能的人,是絕對不可能稱霸於眾諸侯之林。之前讀課文中的《楊修之死》,那只是片面的曹操。

先分析一下楊修,在三國之中,楊修所占的分量是微乎其微,在72回中,雖然屢屢猜透曹操的心思,那畢竟是小聰明,作為一個文官,文不能勝孔融,智不能敗賈詡,謀不能過程昱,計不能贏郭嘉,此人處於三國眾豪傑之中,徒一庸夫爾。曹操殺掉楊修,並不會有多少損失,但這並不能就說曹操嫉賢妒能,相反,廣納人才是其無人能及的長處。

舉一例子,龐統,道號鳳雛,與臥龍並稱,是一位名揚三國的名士,臥龍亦稱其才十倍於自己,然而,這樣一位名士,先投孫權,孫權見其醜陋,拒絕收納,轉投劉備,劉備亦以貌取人,只叫他當一個小縣令,受到冷落。然而赤壁之時,他投曹操的時候,曹操「親自出帳迎入」,而且虛心請教,求他指點。後還「置酒共飲,同說兵機,殷勤相待」可見曹操愛才之極。

陳琳,建安七子之一,在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欲討曹操,令陳琳草檄,陳琳數盡曹操之惡,罵盡曹操祖輩。官渡兵敗後,曹操捕獲陳琳,大家都勸曹操殺之,獨曹操憐其才,不忍殺之,後得以進建安七子之列。

劉備,仁德之士也。統領徐州,後歸於曹操。曹一眼就看出劉備是英雄,眾諸侯都不入眼,獨贊劉備之德。不少人都勸曹操趁其羽翼未成,除之以絕後患,曹操不捨,也許是曹操這輩子最大的遺憾,但也足見其愛才之極。

關羽,世之虎將也。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以讓他名聲大振。後曹操攻破徐州,欲降關羽,關羽約法三章,曹操欲的良將,一口答應,之後「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款待關羽,直至之後過五關,斬了曹操六將,曹操大肚能容,放關羽頭劉備。所謂君子成人之美,正是如此。

曹操的愛才也給他帶來不少好處,若無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曹操不一定能贏袁紹,華容道也不可能保住性命。

說曹操陰險,狡詐,也不為過。三國中可以找到很多例子。戰袁術時,兵17萬,糧食卻極少,糧官王*入稟曹操,曹操令其以小斛分散,後秘招王*入,欲借其人頭一用,誣告其以盜竊官糧行小斛,以壓軍心,足見其奸險。

蔡瑁,張允總領水軍,周瑜用反間計,讓曹操殺了他們。事後曹操知道中計,但不肯承認,說其二人怠慢軍法,故斬之。亦其奸險之證也。

徐庶,是一名很厲害的謀士,願效忠於劉備。曹操知道她的才能後,先挾其母,欲讓她叫她的兒子歸順,卻遭到徐母的破口大罵,而曹操卻模仿她的筆跡,致信徐庶,徐庶無奈,只得歸順。用計奸險,是其本性也。

西涼一戰最令人咬牙切齒。馬超,韓遂進兵長安,連續大敗曹操兩場。曹操卻用反間計,令他叔侄二人不和,使他們自相殘殺,不戰自潰。奸邪之極,正是如此。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曹操的卻有過人之處。三國中,有勇無謀者,徒一莽夫爾;有謀者,才是立國之要。劉備雖有關張趙馬黃之勇,若無孔明,不可能開闢蜀之基業。而孫權,若無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為他把持戰局,不可能穩坐江東。相反,曹操雖說是謀士極多,但是很少見他們表現過。百家講壇把賈詡誇得多厲害,可是赤壁慘敗,渭水三戰,奪船避箭,割須棄袍時,都不知道他躲哪去了。郭嘉說得似乎很有大謀,只是英年早逝,只在最後為剷除袁紹的苟延殘力立了點功,不可稱強。在早期北方戰場,破袁術,擒呂布,攻徐州,敗袁紹,運用外部勢力為自己創造優勢,可都是他自己的謀略呀!

值得肯定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特別是在古代。有人說得很對,政治家,軍事家,說到底就是陰謀家。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三國演義曹操讀後感(二)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三國演義》。其中,曹操的印象令我最為深刻。

談起曹操這個人,有人會紛紛搖頭。他陰險狡猾,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些都會讓大家對他的印象不佳。可我卻不這麼認為,他不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因為一個嫉賢妒能的人是不可能稱霸於各諸侯的。他也是一個能接受失敗的人,不像袁紹一樣,輸都輸不起。曹操每次出征的時候,都是武裝齊全,從來不丟三落四。他善於吸取教訓,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士兵。比如上次討伐袁術的時候糧食緊迫,他便把食物全部拿出來,這說明他有打勝仗的堅定決心,他的軍令也頗為嚴厲。就從剛剛那件事,他規定:如果攻不下來全部人斬首,使得軍隊的士氣大增。

因為他有名望,所以他敢挾天子令諸侯。同時,他這一舉動也是深謀遠慮的,他一眼就看中了中原地區的富裕,於是,他認真地經營中原這塊根據地,為他以後的發展壯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就像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樣。

從中我懂得我們平時生活中可以像曹操一樣,心胸寬廣,目標明確,學習他的長處,為我們長大做一些鋪墊。讓我們值得肯定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軍事家,政治家,誰說不是一個陰謀家呢?

成大事者要有原則,違反原則的即使是小節也要拘。有人把「不拘小節」當成自身開脫的「萬金油」,只要做了有損他人利益的事,就把錯誤歸咎於「不拘小節」。只要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在一些公共場所有人大聲喧譁、隨地吐痰、亂丟垃圾、購物插隊等等,這種不拘小節的行為,已經影響和破壞了他人的生活環境,侵犯了別人的合法權益。這樣的「小節」還是多「拘」一點的好。

三國演義曹操讀後感(三)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很多書籍。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講述了漢朝與晉朝之間一段分裂的歷史,當時魏蜀吳三個國家都想統一天下自己當皇帝,但最後誰也沒有成功,被統一歸於晉。我特別欣賞小說中的三個人物——關羽、張飛和曹操。

紅臉的關羽身高九尺,面如重棗,手持青龍偃月刀。他是個重感情、講義氣的人。當初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來曹操將三兄弟殺散。關羽沒辦法,投降於漢朝。曹操一直想收降關羽,但關羽並未投降,而是千里走單騎尋找到了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

黑臉的張飛身高八尺,燕頜虎鬚,聲音如雷,氣如奔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非常有勇氣。在討伐董卓的時候,敢於和天下第一勇將呂布對陣;在當陽橋上,面對百萬曹軍,他大喝一聲,橋樑斷了,水也倒流了。我很欽佩他這種氣魄。

舞台上的曹操是白臉,代表著奸詐。其實他並不奸詐,開始他是為了漢王朝行刺董卓,雖然沒能成功,但他發表討伐董卓的檄文,並聚集了天下十八鎮諸候征討董卓。在他擔任丞相之後,統一了北方,更想統一中國,可是「挾天子以令諸候」的做法被人稱為「漢賊」。我覺得他是個有功也有過的人物。

我認為《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值得讀的書,書中的人物各有特色,故事情節更是精彩紛呈,如草船借箭,赤壁大戰,水淹七軍等。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覺得《三國演義》很有意思呢?有時間一定要讀一讀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