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品人錄讀後感

品人錄讀後感(一)

顧名思義《品人錄》是寫關於古人的故事,通過作者的理解和詮釋,鮮明的刻劃了古人,從全面的歷史資料加上作者的分析,從面使得本文通俗易懂,幽默有趣。我相信很多人看來有著不同的見解,當然了,仁都見仁,智者見智。

說說我讀完此書之後的感覺吧,前車之鑑,也許是我最大的收穫,以前我總覺得研究歷史是件乏味的事情,因為歷史的事實真相總是撲朔迷離,讓人難以捉摸,直到看了易中天的《品人錄》才豁然開朗。有人說易中天的《品人錄》缺乏歷史的嚴肅,但在我看來他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去還原歷史的真相。

《品人錄》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品述幾個朝代中的代表人物,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邦、項羽、曹操。

劉邦,也許是小時候對劉邦的了解不夠深入,總覺得劉邦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因為他害死了曾經親如兄弟的項羽,慘死在烏江里。後來才逐漸懂得歷史的真相併非如此,劉邦是一個心高志遠的將相之才,雖然有很多行為不雅,但是在那個年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且劉邦與項羽相比更加的冷靜理智,這恰恰在那年代是非常需要的,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志向,殺死自己的敵人也無可厚非了。或許正是因為如此,他才當上了漢高祖,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

項羽,從小耳熟能詳的西楚霸王,以前看到項羽總是抱著一顆憐憫、惋惜的心情,感覺他的江山被他的結拜兄弟奪取,最後被逼得烏江自刎,《品人錄》卻告訴我,項羽之所以失敗,以前很多人都認為是因為項羽的性格原因,鴻門宴上有機會除掉劉邦,卻有著與劉邦的「婦人之仁」,而且生性多疑,劉邦懂得如何利用人才去建立自己的漢朝王國,一個冷靜、有大智慧,一個生意多疑,感情用事,有婦人之仁,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王,也就顯而易見了。

曹操是三國時期一個重要的政治家,他擁有極大的度量,擁有自己的雄才偉略,精力旺盛、才智過人是一個全能型人才,他做事謹慎又仔細、小心,雖然在很多方式上我不敢苟同,但是和以前儘是罵聲相比,很多人對於曹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了解,我愈發的佩服曹操,他的才能、才幹在當時的年代幾乎無人能及,就連諸葛亮也忌憚三分。所以後人評價才曹操是三國亂世之中的能臣,是三國亂世時代中的梟雄。

歷史的真相總是充滿著複雜和神秘,《品人錄》揭開歷史真相,使我對三大人物的了解更加深。雖然他們最終都逃不過生老病死,但正如書中所寫的,不管是劉邦、項羽、曹操都可以稱得上是英雄,因為他們都具備了英雄的本色,只是他們是不同類型的英雄,劉邦是時代造就的英雄,項羽是本色英雄,而曹操則是具有雄才偉略的「梟雄」。人們對於英雄是不會輕易忘記的。

品人錄讀後感(二)

書名深深的吸引著我的目光,印在我的腦海里時常不能離去,以至於我時常會想起那書應該不錯,事隔多日,才向我的同事借來這本書《品人錄》一覽。

在寫這部書讀後感之前,我想寫寫我以前對學習的感受,以前對書沒有感覺,看全的書沒有一本,想來也挺慚愧的,都不知亂費多少光陰,兒時的「一寸光陰一寸金」也拋於腦後,什麼「少壯不努力老大除悲傷」也沒把它放在心上,一心只顧著玩,滿腦子的是那部電視劇里的打鬥場面,有時也蠻讓人討厭的,專門製造桃色新聞,說某某同學花前月下談論著什麼,時不時的搞搞惡做劇,讓人哭笑不得。自從踏入社會的好長些時日也在虛度光陰,根本也沒想到自已以後的發展路程,更沒有想到知識的重要性,一心想著的是她,想到怎麼討好她,怎樣才能讓她開心,怎樣才能讓她接受我……等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也就這樣過罷,反證自已還年輕,從來沒有時間的緊迫感。想來這跟當時的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又加上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從而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是在不知不覺中溜過。

如今我換了個環境,看到我與別人的差距,我雖然說什麼也是大專生,可是在我的同事眼裡我根本就算不上什麼,從談吐里我知道我的知識面非常的狹窄,我也是人啊!怎麼就不如他們呢?當然我不能就這樣自甘墮落,現在悔時還不晚,我現在只要把過去的補回來,跟他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我才有資格同他們談古論今,所以啊我必須得學會看書,並且還得愛上看書,只能這樣才能讓自已進步;只能這樣才會縮短與人的差距。

顧名思義《品人錄》是寫關於古人的故事,通過作者的理解和詮釋,鮮明的刻劃了古人,從全面的歷史資料加上作者的分析,從面使得本文通俗易懂,幽默有趣。我相信很多人看來有著不同的見解,當然了,仁都見仁,智者見智。

說說我讀完此書之後的感覺吧,前車之鑑,也許是我最大的收穫,當我看到武則天這一節時,從中不能不提到李治,沒有李治也就沒有武則天的今天,在書中作者把他刻劃得淋漓盡致,怕老婆是他最大的破綻,故此武則天才會凌架於皇帝之上,也許歷史也是盟盟之中自有天數,其中的奧秘無人知曉。然而古人玩弄政治的手段真讓人目瞪口呆,為了自已的一已私慾,而不故親人,朋友……不達目的誓不罷修,真所謂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想必他們活在一個仇恨之間,也不知他們累不累,如今我們看來是無法想像他們的生活領域。雖然如今沒有戰火連綿,但是如今的生活也是到處洋溢著血腥味,少了幾分和諧和感情,這也許是人類進化論吧!俗話說得好,「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社會向前邁進時人類也跟著社會的進步隨之進化,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再此我就不做太多的論述。說到底只有一句話:「通過本書讓我明白的很多,但是只能意授不能言傳。」

品人錄讀後感(三)

我們總習慣把王朝的興衰、事業的成敗、歷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對錯都歸結為個人的原因,歸結為某個領域人物或主導人物個人品質的優劣好壞。與此同時,歷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種簡單的善惡二元論而無一例外的臉譜化了,中國歷史則變成一個大戲台。《品人錄》從品評人方面來解讀時代造就的必然。()

《品人錄》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作品,有人說易中天把嚴肅的學術變成了低俗、庸俗的胡謅。在我看來,其實不然,他的《品人錄》尊重史學的真實性,只是還原當時的歷史場景,對人物的品格、心理加以揣測,用現代人的觀點加以解讀,這在學術界應屬常見吧!並且,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才是現如今精神文明建設之所需。文化反作用政治,要有健全的制度,就要有健全的文化。

我認為《品人錄》的開創,不應僅僅局限於學術領域,引入大學改革,因為在大學裡不管是文學系、藝術系,還是哲學系、歷史系都離不開人物品評課。報刊和刊物也只有文物品評、藝術批評而沒有人物品評。或者只有人物傳記、人物故事,沒有人物鑑賞。其實,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最有鑑賞價值的。品酒、品茶、品畫、品詩,何如品人?

《品人錄》,品自己,我屬於實用主義者,也屬於性情中人,我也追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君子之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