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南京安魂曲讀後感

這部作品是我在圖書館時讀過的一部作品,當時被南京二字所吸引,再配上安魂曲三字時,頓時就明白這是一部講述有關南京淪陷及南京大屠殺的書,於是,想都不想就將它從書架里取下。雖然之前就有讀過許多有關南京大屠殺一類的相關書籍,但是還是想多了解下。記得當時讀完後,眼裡飽含淚水,內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靜,一直譴責日本人當初所犯下的種種罪行。

此書的作者是美國華裔哈金,他在寫這本書時反覆修改了將近四十遍,如此的頻繁只為還原更真實的事實。其實在提及南京大屠殺時,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心頭上的痛。美國華裔作家張純如在此前也發表了《南京大屠殺》一書,該書在當時西方世界裡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原來只知道希特勒在世界大戰里所犯下的罪行,如今也知道了原來在太平洋彼岸那一邊也有著個這麼令人髮指的屠殺事件。不過理所當然,日本政府對該書所描述的事實拒不承認,絕不會道歉。張純如最終頂受不住外界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心理已經出現極度扭曲,於是選擇了自殺。

「哈金繼續一絲不苟地挖掘埋沒了的中國經驗,用令人不安的威嚴筆調,描述了無法解釋的恐怖和神奇的抵抗。」這是《書目》對該書的評價。本來就是帶著悲憤的心情看這本書的,那慘澹經營的文字雖平凡,但卻字字刺激著我的眼球,我的大腦,讓人無法呼吸,內心是憤憤不平,書中的恐怖悲慘畫面更是湧上心頭。

作家余華稱:「《南京安魂曲》有著紀錄片般的真實感,觸目驚心的場景和苦難中的人生紛至沓來……」他在序言中動情地寫道:「我只用一個夜晚就讀完了哈金的新作《南京安魂曲》,我不知道需要用多少個夜晚還有白天才能減弱這部作品帶給我的傷痛。我知道時間可以修改我們的記憶和情感,文學就是這樣歷久彌新。當我在多年之後找回這些感受時,傷痛可能已經成為隱隱作痛——那種來自記憶深處的疼痛。身體的傷疤可以癒合,記憶的隱隱作痛卻會曠日持久。」()

我想,哈金在寫作《南京安魂曲》時,可能一直沉溺在記憶的隱隱作痛里。他的敘述是如此的平靜,平靜得讓人沒有注意到敘述的存在,可是帶給讀者的閱讀衝擊卻是如此強烈。我相信這些強烈的衝擊將會在時間的長河裡逐漸風平浪靜,讀者在此後的歲月里回味《南京安魂曲》時,就會與作者一起感受記憶的隱隱作痛。

1937年12月13日,時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城淪陷,國民黨部分官員棄城逃亡,南京即將面臨著血腥的屠殺……《南京安魂曲》一書主要講美國女傳教士明妮·魏特林在金陵女子學院開設難民營、抵抗日軍暴行、保護上萬婦女和兒童、成立家庭工藝學校等人道主義行動。小說主要描述了當時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城淪陷後所遭遇的血腥的屠殺,以高安玲作為故事的講述人,她目睹了南京淪陷後發生在這座哭泣之城裡的悲劇,慘絕人寰之事。

書中有著慘不忍睹的情景,也有溫暖感人的細節:有友愛、信任和正義之舉,也有自私、中傷和嫉妒之情??在巨大的歷史悲劇面前,人性的光輝和人性的醜陋都在不斷放大,在一個人的身上在不斷地放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