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荷塘月色讀後感600

荷塘月色讀後感600(一)

《荷塘月色》這篇文章,講述了朱自清先生晚上去荷塘觀景的事。作者先寫荷塘,荷塘里有田田的荷葉,綠葉中綴開著的荷花,以及微風吹來的花香。緊接著又寫了微風過處葉動花顫的情狀,“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先寫靜的畫面,接著是動的畫面。動靜結合,傳達出了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

接下來又寫了月色,先寫月光如流水般傾瀉在花葉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先虛寫又實寫虛擬,表現了朦朧月色下荷花飄忽的姿態。

整篇文章借景抒情,在朦朧的景色中使人感到作者有淡淡的喜悅但又有些哀愁。

我讀了這篇文章,開始閉著眼睛想像:荷塘邊上,楊柳沙沙作響,清涼的微風拂過,荷花、荷葉輕輕地擺動。月光輕柔地撒下,那是多么美啊!

記得小時候去桂林旅遊,一睹甲天下的美景,那真是名符其實。在那裡我看到了無數工作人員在默默的保護著環境。世上有無數美景,但卻有許多正在漸漸消失,就是因為曾經我們缺乏保護環境的意識,才會有這可悲的下場。

今年年初,北京等地持續的霧霾天氣,幾百米的能見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更主要的是,惡劣的環境危害到了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得咽炎、鼻炎、肺炎的人越來越多,據說霧霾天氣還會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容易讓人產生悲觀情緒。而一到春季,我們內蒙古的沙塵暴也會肆無忌憚的去首都北京旅遊觀光。

作者在家門前就能看到荷塘美景,可我們現在各地的名勝古蹟,在旅遊旺季垃圾也會成為一道“風景”。我想,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自覺做到把產生的垃圾帶走,何來景區垃圾漫天。

為了這些美麗的景色不會消失,為了我們身邊也可以有美景怡情,我們人人都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荷塘月色讀後感600(二)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再現了我的夢境,令人心醉。

荷的特色是潔,月的特色是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古往今來,荷花以它的清雅脫俗,獨步人間,以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節操“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古今中外,人們對月光的淨潔、祥和更是永嘆不已。那么荷與月交織在一起時,會是怎樣一幅美妙的境界呢?在《荷塘月色》中,雖然淡淡的喜悅中滲透著淡淡的憂愁,但無論是荷的清香、清雅,還是月光清靜、清幽,月下荷塘所蘊涵的那種淡泊明志、寧靜志遠的境界讓人為之陶然而動容。

在這瀰漫著竟爭硝煙的時代里,如荷月般寧靜的人已經日漸珍稀了。在學校里,一切從考試出發,學子們明爭暗鬥和對手竟爭時,難免不“遍體鱗傷”。在社會上人們往往為金錢而斗得“血肉模糊”,為名利而拼得“你死我亡”,還有為私仇而打得“體無完膚”。這些傷口就是用“黑玉斷續膏”、“九花玉露丸”、“天山雪蓮”也治癒不好。現實生活是如此的渾濁不堪,就如荷塘中的淤泥一般,又有幾個能出淤泥而不染,如山泉般清澈呢?雖然競爭是時代的特徵,但保持一份坦然的心境與竟爭沒有必然的矛盾關係,人的精神境界的清和濁關鍵還在於人的情操和修為,人們可以在世俗生活的滾滾紅塵中苟延殘喘,也可以撥開濃霧,擁抱藍天。

願我們的心境如荷一般清純,蘊蓄淡淡的幽香,像月光一樣清澈,皎潔如霜,始終保持著一份清雅情愫,縱然在渾濁的淤泥中永遠清新曠達!

荷塘月色讀後感600(三)

今天,我閱讀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朱自清的文章,總給人一種美麗、寧靜、自由的感覺,他筆下的荷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是怎樣一種美麗啊,細緻到仿佛微隙空氣里的灰塵粒子都寫得一清二楚——似曾在夢中遇見,微風蕭瑟,品一番月夜荷花。

生活,還是需要一些情致的。在月圓之夜裡,作者獨自漫步在清華園,所見的景色,都是那么清雅別致:“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傾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恬靜的語言如夢如幻,一動一靜,隱含著一種清麗的文學之美。難怪作者傾心於此,就是因為荷()塘的沁人心脾吧。

這樣安靜的夏夜裡,聽著蛙聲蟬鳴此起彼伏,靜賞一番荷花——該是多么愜意的事!清華大學的僻靜角落,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襯托,應情應景,且又是一番享受。

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使人忘記憂愁。文中,我看清了作者的寫作背景——戰爭、硝煙、人民沒有自由。在這樣如此惡劣的條件下,作者朱自清用文字的形式抒發自己對舊社會的反對和不滿,卻又在荷塘的美麗里忘記憂愁的心事,環境,真的可以靜心呢。

與作者一起賞花觀月之時,我深深地陶醉了。合上書,此時此刻,對身邊瑣事的困窘、尷尬和懵懂全然消失,只有幾近享受的感覺游離在心。仿佛繁華落敗,觀賞者卻意猶未盡。

睡了,卻正與荷塘相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