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檀香刑》讀後感

《檀香刑》讀後感(一)

第一次閱讀莫言作品就是《檀香刑》,感覺確是別具一格。

一是敘事方式奇特。每個章節都是書中主角們的「獨白」,似乎各說各話,卻相互關聯,彼此呼應,連線起來正是一部邏輯嚴密、情節跌宕的小說。

二是語言風格特別。由於敘事由「獨白」鋪開,小說語言明顯口語化,夾雜著人物的情緒、想法,離奇又不失條理。這種敘事方式讓小說更像話劇,而其實本書語言的最大特點就是模仿「貓腔」體(據說那是高密東北鄉的傳統戲劇)。語言如戲,情節如戲。

三是人物故事怪異。主要人物中有一位儈子手,在我所看的文學作品中,這是第一次這麼細緻、這麼全面地展示了儈子手鮮為人知的世界,新奇中不乏刺激,這種刺激源自他們特殊行當的神秘。

平常人覺得極其殘酷的行刑,在儈子手趙甲看來,卻是其追求職業完美、維護法律尊嚴的神聖使命,他以「行行出狀元」自勉,把自己當作儈子手行業的「狀元」。書中大篇幅描寫了凌遲、檀香刑等慘絕人寰的死刑場面,那麼形象、那麼細緻、那麼逼真,就算再沒有想像力的讀者也會覺得恐懼噁心。有一個晚上我看了竟會做噩夢。這種寫法也許就是暴力美學吧,直抵讀者的神經與感官,引起非同尋常的震撼。我不由想起余華的《兄弟》,此書對宋凡平被群毆致死的場面,也是不惜篇幅、無比細緻地描寫,讓人鮮明地感覺到那種慘烈。

《檀香刑》讀後感(二)

說實在話,我對作家莫言並不是特別了解,直到他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形形色色的評價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接受一位朋友的推薦,找到他的代表作《檀香刑》,抽空讀了它。

一段行刑場面的回憶,一場血雨腥風的起旋,令人毛骨悚然,這樣的開頭,竟然插在鳳頭部分,我不太理解,隨著故事的深入,僅用「粗俗淫蕩」作評價顯然是冤枉了這部作品,至於黑色幽默倒是有點。因為寫實,所以震撼,我終於鼓足勇氣看完了這部飽含血淚的作品。

眉娘的浪、小甲的傻、知縣的偽共同支撐著作品前半部平衡而又穩定的生活格局,偶爾的小風小浪不外乎女人之間的爭風吃醋,地方鄉紳的禮尚往來和鄉野村民的哭笑唱跳,他們總體封閉在自己的生活圈裡,折射的是清朝晚期自給自足的封建生活狀態。然而,趙甲的到來像一顆石子,在這樣平靜的圈子裡激起一堆浪花,並隨著事件的發展越盪越大,在當地人眼中,他是京城來的大人物,還是很有名氣的儈子手,他親手葬送了數不清的人命,這樣的人物出場,暗示著慘劇即將上演。緊接著,竊國者袁世凱粉墨登場、國外勢力的入侵最終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悲劇,也奏響了大清滅亡的悲歌。

一根虎鬚看出每個人的本相,無疑帶上了魔幻色彩,豺狼虎豹驢蛇豬……在我看來,又何嘗不是按照動物界的特性給每個人物對號入了座。通過小甲這樣一個看似傻帽的人物來透視其他人物,是作者獨具匠心之處,虎鬚給小甲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情境,也給讀者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看透了一些人的嘴臉,不知是小甲的幸運還是小甲的不幸。

大清朝的腐臭之氣從劊子手回憶的一點一滴,上下官員的一舉一動,洋鬼子的狂妄自大中彌散開來,近乎變態的殘忍刑法,媚上欺下的鎮壓手段,趾高氣昂的侵略姿態,在這樣的晚清悲歌里,知識分子們開始了思想救國,平民百姓們開始了暴力抗洋,戊戌六君子是維新派代表,也是資產階級的代表,然而終究變法失敗,自身難保,轟轟烈烈地死在了刀口下。以孫丙為代表的農民也揭竿而起,企圖暴力抵抗洋人的侵略行徑,可惜帶著愚昧色彩的義和神拳抵不過先進的洋槍洋炮,甚至抵不過他們內心深處的劣根性,他們失敗了,引來了更多的鎮壓和殺戮。戲台、刑台、升天台,台上台下,無不在唱著同一台戲,大清快亡了,甚至像受刑人一樣任人宰割,苟延殘喘。

貓腔戲的喵嗚喵嗚唱出了悲歡()離合,唱出了每個人的酸甜苦辣,成為了整部戲的線索。眉娘對錢丁的愛恨情仇,小甲看似不解風情的胡言亂語,趙甲的痳木殘忍,袁世凱的陰冷殘暴,錢丁的無可奈何,一群叫花子的熱血仗義,孫丙的頑強不屈,串成了一部精彩大戲,悲壯的歷史厚重感令人不忍翻閱卻又不得不仔細回味。維新派之悲,悲在自身的軟弱和不切實際,農民英雄之悲,悲在愚昧落後,悲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所有人的悲,抹上了時代烙印,是當時的社會背景造成的。

一句「戲……演完了……」我如夢初醒,故事到此算是結束了,而靈魂深處的悲歌,似乎沒有一唱到底,最後一群人的覺醒中,希望的曙光在慢慢升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