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查理大帝傳》讀後感

  說起查理大帝,我們並不陌生,他是歐洲中世紀歷史上的有名人物。是法蘭克國家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代君王。

  本書主要講了他在國內外的事業,私生活和性格,對教會的虔誠和護持,以及戰爭和功業。他一生經歷了五十多次戰爭,擴張了法國的領土,而且加上了「羅馬人皇帝」的皇冕。而他的成功也是有他個人的優秀品質所造就的。但我認為艾因哈德對他過多的讚美也有失真的地方。正如書中序言恩格斯指出「在占領高盧時構成了全部法蘭克人中的普通的自由人等級消滅了,人民分裂為大土地占有主、臣僕和農奴,——這就是查理為取得他的新羅馬帝國所付出的代價。隨著普通的自由人的消滅,舊的軍事制度瓦解了,隨著兩者的消滅,王權也崩潰了。查理把他自身統治的唯一基礎破壞了。他還能勉強支撐下去;可是一到了他的後繼者們的手裡,實際上由他親手造成的東西,卻明顯地暴露出來了。」一語戳穿了他的神話。而他的加冕也受到了質疑。

  我們首先來說說他的成功。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他自身所具備的優秀品質。

  第一,便是他勇敢和堅定的意志。正如書中所說:「但是國王高度的勇敢和堅定的意志不會為順境和逆境動搖,不會被他們的反覆無常制服,不會使他迫於疲憊而中止他的事業。他從來不允許這類冒犯的人不受懲罰。他或者是親自率領一支軍隊,或者是派遣伯爵率領,去懲戒他們的背信棄義,並加以適當的處罰。」這正義的本心,堅定的意志是他成功的原因。依靠這樣強大的意志,這樣正直的氣概使他在征戰中所向披靡。

  第二是他為人民利益著想,書中講到他帶兵進入義大利時,經過羅馬,來到坎帕尼亞的城市卡普亞。對於該地他「更多的是為人民利益著想,而不大在意他們公爵的頑固不化,他接受了獻給他的人質,並且格外施恩,同意免除個人朝見。他把小一點的孩子當作人質留下,把大一點的送還給他的父親。然後他派遣使者去要求並且接受本內文圖姆人和阿拉吉斯的效忠誓言,接著返回羅馬。」正是擁有這樣的仁,才使得民眾都臣服於他。這就如同孟子所講的「君舟民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也足可以看出他對民眾力量的重視,有統治全局的才華。

  第三是他重視外交。他同當時的加利西亞,阿斯圖里卡,蘇格蘭,波斯,君士坦丁堡等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例如,「波斯人的國王訶論當時統治著除印度以外的一切東方土地,查理同他建立了和諧的友好關係。這個波斯國王對他的友情比對世界上其他任何國王和王公的友誼都更加珍視,認為只有這份友誼才配得上用饋贈和尊號加以發展。因此,當查理派遣的帶著祭獻物品到救世主的聖墓和他的復活地點去的使臣來到波斯國王那裡,並且表達他們國王的友好情意的時候,他不但對他們有求必應,還允許把這塊聖地算作法蘭克國王的領地的一部分。他還派自己的使臣跟查理的使臣一同回去,送給查理大量禮物——袍服、香料和其他貴重的東方物產。不多幾年以前,他曾經根據查理的請求,把自己僅有的一隻象送給了他。」

  第四是他在飲食上也非常節制,尤其表現在酒上。「因為他對任何人的,特別是自己和朋友們的酩酊醉態抱有強烈的憎惡。」「他平日只吃四道菜」「他喝酒和任何飲料都這樣有節制,以致在吃飯的時候,他難得喝到了三次以上。」作為一代帝王,對,是做到有節制,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我們常常說自己不如別人,那你有想到過自己為什麼不如別人。大部分原因還是自身的自控力不夠好。如果你的自控能力夠好的話,就不會出現讓自己後悔的事,讓自己不如別人,尤其是在把握時間這一方面兒,他不僅僅做到了還做的特別好,常常在用餐之際,都在聽古代人物的偉大業績,如果我們可以做到充分利用時間,我們也就會取得屬於我們的成功,所以他的成功不是偶然。

  第五是他說話「流利而敏捷,能夠最清晰的表達他的意旨。」他不僅學習本族,還學習許多外族的語言,他還努力學習文藝、算數和書寫等等。學習不是目的,一個人最重要的是把終身學習的觀念確立起來,也就是「活到老,學到老」。無論這個人是誰,他都不能僅僅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成績,而是要虛心求教於他人,虛心學習。正如查理大帝作為一代君王,仍然沉醉於學習之中,這也是他成功的條件之一。

  第六是他熱衷於就苦記平這對於穩定社會秩序也是很有幫助的。一個帝王想要取得國家長久就必須得到各階層的利益,而各個階層中貧困之人還是占大多數的。而他們也是這個社會最大的力量,如果沒有做好安撫工作,那麼他想成就霸業,也是不可能的。這裡與之前他看重民眾的意義是一致的。可見他的謀略與才識,這樣的見識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第七是他不看重財物。他親身用自己的羊皮與大臣貴族的華服作對比,表現了對大臣奢侈的譴責,提醒他們要務實,而不要把錢浪費在一些無用的外表裝飾上,而他對經營的面試更體現在「當北歐人的國王們送來金銀作為它們忠誠地證明,送來刀劍作為他們永世臣服的標誌的時候,國王下令把那些貴重的金屬拋擲地上,讓所有的人都加以蔑視,當作泥土似的加以踐踏。作為一個君主,能夠做到不貪婪金銀,便是很強大的。便不會被敵人利用弱點也不會輕易失敗。一個人要是想成功,就不要把金銀等這些身外之物看的太重,否則就會被別人利用,以致最後自取滅亡。」

  第八是他卓越的政治才能。「不久以後,有些法蘭克貴族圖謀作亂,反對國王。查理十分了解他們的意圖,但是還不肯消滅他們,因為只要他們肯於效忠的話,他們還可能是一支保衛全體基督教人民的強大力量。」他的政治才能更多的表現在對國外的策略。他更善於利用敵人,他更清楚的看到敵人的意圖,他明白敵我之間的利益關係,利用這些關係,可以減少戰爭,減少傷亡,便可輕而易舉取得城市。這何樂而不為呢?對於他的才能也是不可否認的。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了查理大帝非常好的品質。但是他的形象也有失真之處。

  每每讀起查理大帝,我們是否能想到查理大帝加冕這一事件。學界對於他加冕的事是否為真存疑。他被加冕是利奧三世的感激還是他需要這種形式上的認可而自導自演的一場戲。在我看來,更側重於後者。但在本書中提到「查理非常不喜歡這種稱號,他肯定地說,假如當初能夠預見到教皇的意圖,他那天是不會進教堂的,儘管那天是教堂的重要節日。」這裡更多的是作者對於查理的正面形象的一種塑造,這也就是我所認為他所寫的是有失真的地方的。因為查理在擁有了地位,擁有了權利的時候,就按平常心來講,他更想去確定自己的國王的正統地位。而這種正統的確立,不能來自於原來的皇室貴族,而更多更容易地來自於宗教的給予。我還認為這是一種愚民政策。就類似於中國的封建社會,不管是什麼朝代,都會用一種或幾種類似於儒法道等等的思想作為國家的主流思想去統治。就像武則天當政,建立周,這本來屬於篡位,但是她利用佛教來愚民,一方面打壓了李氏集團的老子思想下的統治,另一方面,更是為她今後的統治打下基礎。最終是為自己的統治服務。另外,在利奧三世給查理大帝戴上皇冠的時候,那些受到在場人們的歡呼。這顯然是精心策劃好的。如果沒有策劃,以查理大帝的性格很有可能會翻臉,而在場的人也會順著查理大帝的想法去附和,那麼就會很難會想像到是歡呼和熱烈的場面。我想更多的是來自於查理大帝的譴責,甚至是一個讓人膽寒的場面。那麼利奧三世是否繼續當他的教皇也不得而知了。所以我更多的認為查理大帝是有預謀的,而並不是作者單純的認為他就是這樣一個不圖名利的人。

  不管查理大帝加冕的事情是否為真,這件事對於中世紀的歐洲產生了非常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和意義。而他個人的優秀品質也是我們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所需要借鑑和學習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