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說話之道讀後感

說話之道讀後感(一)

全書一共包括40篇精彩的短文,每篇其實都是一個故事,當你沉浸在故事有趣的情節中,末了就會發現在愉快的閱讀中已經不知不覺學到了蔡康永的「說話之術」,閱讀的過程是愉悅的,學習的過程也就變得輕鬆有趣。而不像有些教人說話的書,理論一大堆,說教的方式又讓讀者難以忍受,完全像在學「術」而不是學「道」,心理距離遠,效果自然不會好。深入人心、通俗易懂、妙趣橫生,應該就是《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最大的特點。

在書的序中,蔡康永就一針見血:把說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報告、開會、道歉、要求加薪、演講、傾聽訴苦等等,都只跟一件事情有關,就是你會不會說話,知不知道聽你講話的人想聽到什麼。賣了這樣的一個關子,確實能把人吸引住,引發讀者繼續閱讀下去的興趣。看來,深諳「說話之道」的作者果然功力不淺,很會抓住人心。

整本書字數不多,讀來比較輕鬆。讀罷,不禁反思起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常犯的幾個說話錯誤,由此歸納出三點感想:

一是「說話本無道,有心便有道」。只要不是啞巴,開口說話並不是一件難事。但總會有人說的話讓人開心,有人說的話卻讓人難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一些「忙人」,當你和他講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的心思不在這裡,當你問他「怎麼樣?」時,他往往會說「你剛才說了什麼?」遇到這樣的人,說話者的心一定會涼半截。因此,將心比心,當我們手頭正在忙事情,無暇顧及身邊想要向你傾述的朋友時,請及時告訴他「稍等」。但如果這個朋友是個有自殺傾向的人,那就應該立即停下手頭的工作,耐下心來聽聽他的話。也就是說,要麼不聽,要聽就請認真聽。

二是「多聽少說,比少聽多說好」。很多時候,朋友向你抱怨並不是想得到你的同情或是想從你這裡得到建議,而只是單純地想讓你聽他說完。回顧我的八卦生涯,好多次與朋友談話,還沒等他們說完,我就會迫不及待地拋出自己的觀點,還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並且認為自己這樣是為他好,自己是萬能的知心姐姐。到頭來朋友的情緒沒有得到完整的發洩,這個世上反而又多了一個抱怨者。

三是「每一次說話都是一次練習」。我以前覺得平時說話都無所謂的,只要公眾場合講話時注意點就行了。結果發現,平時不努力,用時徒傷悲。不論在飯桌上,還是在別的什麼公眾場合,我往往會得「失語症」,不知道說什麼好,一些社交禮儀也做得很不到位。雖然不需要做到八面玲瓏那麼好,但是基本的客氣話也不太會說,這就有點不太好意思了。另外更嚴重的是,有時不經意間冒出一些不太文明的俚語,兒子一聽就記住了,做了很壞的榜樣。由此可見,平時管好自己的嘴,用好每一次練習的機會是多麼重要。

如果你也是和我一樣屬於「嘴笨」類型的,那麼不妨也來看看這本書吧!受益匪淺。

說話之道讀後感(二)

俗話說,一句話可以說得人笑,也能說得人跳。這話究竟該怎麼說,完完全全是有門道的。台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最近出了一本新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瀏覽翻閱,發現確實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實用之書。

在書的序中,蔡康永就一針見血:把說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報告、開會、道歉、要求加薪、演講、傾聽訴苦等等,都只跟一件事情有關,就是你會不會說話,知不知道聽你講話的人想聽到什麼。賣了這樣的一個關子,確實能把人吸引住,引發讀者繼續閱讀下去的興趣。看來,深諳「說話之道」的作者果然功力不淺,很會抓住人心。

全書一共包括40篇精彩的短文,每篇其實都是一個故事,當你沉浸在故事有趣的情節中,末了就會發現在愉快的閱讀中已經不知不覺學到了蔡康永的「說話之術」,閱讀的過程是愉悅的,學習的過程也就變得輕鬆有趣。而不像有些教人說話的書,理論一大堆,說教的方式又讓讀者難以忍受,完全像在學「術」而不是學「道」,心理距離遠,效果自然不會好。深入人心、通俗易懂、妙趣橫生,應該就是《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最大的特點。

如果你想要升職加薪,該怎麼說話討好老闆呢 一群朋友聚會,如何炒熱氣氛呢 和女(男)朋友吵架了,如何打破僵局,和好如初呢 聊天時話題卡住了,又該怎麼解決呢 ……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完全會碰到的事情,因此學上一招真的非常有用。作者認為,從我們嘴巴說出去的話,很大程度上變成了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不可小看,如果稍加玩味自己說話的內容和說話的方式,會比較懂得別人是怎麼形成對自己的印象、怎樣定位我們在他人的心中該占的比重。

古今中外有許多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放棄中的,但他們卻不會由於選擇放棄而彷徨。因為殘酷而痛苦的放棄之後,才有機會獲得嶄新的生活,取得事業的成功。魯迅棄醫從文,才有了今天的《孔已己》;梵谷拒絕做傳教士而做了畫家,才有了今天的《向日葵》;比爾·蓋茨放棄了在哈佛大學深造的機會,投身商海,才有了今天的微軟公司  .正是他們學會放棄才能成功的駕馭人生,取得成功。是啊,這正如那位哲學家說過的:有時放棄並不意味著失敗,而是對生命的過濾,對心靈的洗禮,對自己的重新認識。

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有兩條河流從源頭出發,相約流向大海。它們穿過山澗,來到了沙漠的邊緣。一條河流說:「我一定要流過去。」另一條則說:「不如回去再辟新徑吧。如果繼續前進,我們可能走不出沙漠就乾涸了。」結果一條河流繼續前進,乾涸在沙漠裡;另一條回到源頭,再辟新徑,最終流向了大海。第二條河流不正是因為放棄而獲得新生的嗎 放棄可能是痛苦的,但是你的每次放棄都將無愧於自我,學會了放棄你才能夠向成功的彼岸邁進。放棄不但能使人取得成功,也能使人生更有價值。 在最近的報紙上我了解到了這樣一件事。一位以撿破爛為生的老頭,見到了一個裝有十幾萬現金的皮包。面對著十幾萬元的誘-惑,這位老頭選擇了放棄,把錢如數交給了警-察。這十幾萬是這位以撿破爛為生的老頭終其一生也賺不到的,但他選擇了放棄。

雖然他放棄了十幾萬的巨額現金,但他獲取了人生的價值。

我們學生也一樣,應學會放棄。在周末,我們放棄了休息玩耍的時間,發展特長,看似我們是放棄了,但我們使生活更充實;考試時,我們放棄了一道苦思冥想也不會做的填空題,把更多時間放在完成會做的題上,看似我們放棄了,但我們獲得的更多;要裝進一杯清泉,你就必須選擇倒掉已有的陳水;要獲取一支玫瑰,你就必須選擇放棄到手的薔薇。雖然你放棄了但同時你也獲得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太多的選擇,太多的放棄,就在這選擇與放棄中我們走向了成熟,走向了成功的彼岸。

朋友,學會放棄吧,相信今天的放棄也許正孕育著明天更大的成功!

說話之道讀後感(三)

在誠品遇到這本新鮮出爐的《說話之道》,()時不時被書中帶著幽默卻是超級警言的妙語所打動,笑得前仰後合——康永哥的確好功力,把很多深刻的道理講得很淺顯易懂又不失深度,當然還要彎彎的漫畫穿插其中才有這樣的效果。

在第一本《說話之道》裡面,康永哥強調了一個道理:說話就是做人,而這本書則是延伸——把話說好,過更好的日子。開頭一段看似輕鬆的闡述卻是血淋淋的鞭笞——我們對外貌在乎的不得了,卻極少有人在說話的方面照鏡子,殊不知精心打扮能懂的人極少,而無心失言卻從未被聽眾錯過。隨後有一段就講得更狠了,我們和別人說話(包括打電話),都是在占用別人的時間——中國人極少會去想,這樣占用別人時間有什麼不好,而且一定都是盡全力把自己要講的東西講完,把別人的時間用到極致,這樣好像就賺到了。事實上,喜歡對別人傾訴自己的人,不僅在浪費別人的時間,也是浪費自己的時間,更是消耗自己的人品人脈——這本書後面有一篇說到:傾訴是說給自己聽的。如果心裡有什麼疑惑和不快,請先儘量傾訴給自己,直到自己想明白想清楚。而話說的好會不會是不誠實——當然不是!有沒有教養,和誠不誠實,根本是兩碼事。康永哥引用了一部電影,描述一個沒人說謊的小鎮如何被謊言顛覆,票房自然不好,因為成年人一聽世上竟然有什麼「沒人說謊的小鎮」就會覺得很幼稚——「雖然小時候父母老師會教小孩要誠實,但我們的文化其實是很入世、很世故的文化。我們的價值觀里,是沒有誠實至高無上的想法。」說話之道並不是在道德之上,也不在道德之下——這根本不在一個維度上,我們不會指責諸葛亮、不會指責如來佛(用五指欺騙孫悟空),更不會指責一位修辭言辭、注意教養的淑女紳士。我們最重要的誠實應該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用來面對自己的內心,對自己誠實。其實人如果對自己誠實,對他人寬容用心,話自然就會說的好。然而,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不過世界上美好的事情,沒有幾樣是簡單的。譬如說,我們說話要言簡意賅,那就需要我們事先練習,在說服別人之前,把自己說服。而粗話更是不能隨便說——如果我們本來就是存在感薄弱,那撂狠話只是一個笑話……當然,也有更多的一些技巧——譬如談吃的,一定四海皆通!等等等等,很多充滿智慧的小細節,令人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卻想再細細回味。

「與其花氣力去固守那些使你和別人一樣的事,還不如花氣力去尋找那些能使你不一樣的事吧!」這並不是要讓我們就只要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事,那其實是一種懶惰的叛逆,逆向的「順從」。讓別人覺得你有趣是很好的,自己覺得自己有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此書最後一篇就是——把話說好要靠自己練習,美好成果也由自己享受!「我們通常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因為那樣比較輕鬆,水源污染是別人造成的、氣候劇變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小孩不愛上學要怪老師、瘦不下來怪炸雞太好吃。但還是有些事,是我們必須交給自己的,除了我們自己,別人能幫的忙,都很有限。比方說,說話這件事。當然還有,你的人生。」

好話說這麼多,有機會聽聽自己的錄音,看看自己都說了什麼。當然,可以先從自己寫的文字開始,這樣會稍微不那麼殘忍。就像書中建議的,有機會找摯友坦白詢問,自己說話究竟是什麼樣子?如果能聽到一兩句逆耳之言,那還是人生大幸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