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談皇帝讀後感

談皇帝讀後感(一)

昨日,有朋友提醒頑石再讀讀魯迅的《談皇帝》,我找來重讀了。

魯迅的雜文、散文、小說我通讀過,《談皇帝》自然沒有例外,不過印象已有些模糊,昨日重讀,似乎又有了深一層的理解。不由生出一個感慨:經典的確需要重讀,反覆讀。生活閱歷的累積、社會經驗的增加都會映射在閱讀中,從而使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日漸加深,就如此時的頑石讀《談皇帝》。此為題外話。

讀《談皇帝》到「不過一則又要他(皇帝)弱,一則又要他愚」,「因為要便於操縱,所以又要他頗老實,聽話」這樣的文字時,不覺會心一笑,大生「高山流水」之感,這和我在《小兒登大位,弱智做皇帝》中闡述的觀點何其相似!頑石倒不是有意克隆先生的見解,寫作拙文時還真未想起《談皇帝》來,這並非要和魯迅撇清關係,魯迅對頑石的影響可能僅次於毛公。

不盲目崇拜儒學的都知道,儒學有一個很大的功用,即愚民,唯其如此,維穩才好施行,這便是自漢以降幾乎歷朝歷代都推崇儒學的重要(或曰根本)原因。而魯迅在這篇小雜文(不過800餘字)里道出了一個驚天發現,即儒學不僅用以愚民,更可用來愚君。

聖人之徒忽悠出一個「天」的概念,就是用來愚弄(往好里說是約束)皇帝的。「據說天子的行事,是都應該體帖天意,不能胡鬧的;而這『天意』也者,又偏只有儒者們知道著。」 「這樣,就決定了:要做皇帝就非請教他們不可。」寥寥數筆,魯迅便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皇帝被愚弄的事實,同時也揭穿了儒學的欺騙性。

凡皇帝莫不自以為聖明,其人是聖天子(也確有極個別名實相副的),其言為聖旨,其先祖謂聖祖……殊不知,他們一直被聖人之徒愚弄著,和流行於閩南的提線木偶也不遑多讓,何聖之有?

在中國,皇帝現在當然沒有了,「紅嘴綠鸚哥」怕是都變作了「普世綠鸚哥」。據說,儒生也早改了稱謂,換成了諸如國學大師、精英、公知、智囊之類;不過,儒學也還在發揚光大,與時俱進著呢。

談皇帝讀後感(二)

《雍正皇帝》想必同學們都看過吧?接下來,就聽我講講雍正的一些事吧!

愛新覺羅·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個兒子,出生於康熙十七年。在康熙末年,得隆科多、年羹堯之助,以陰謀奪取帝位。雍正當皇帝后,把奸臣、貪官除盡,鞏固邊疆,進行了系列改革活動。雍正帝,善於用人,並不貪色。他這一生中,做得最正確的事情,就是臨終前把皇位傳給了皇四子,愛新覺羅·弘曆。

從整體來說,在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皇帝》中看來,雍正皇帝是一個不錯的皇帝。雖然剛開始,雍正當上了皇帝,但是幾個王爺仍然咄咄逼人,企圖奪位自立,使得皇宮危機四伏。但雍正皇帝並無後怕,他不顧安危,巡視黃河,體恤百姓,重用一批有才幹的人。最終粉碎了那些想當皇帝的王爺的陰謀,圈禁了託孤重臣隆科多,賜殺撫遠大將軍年羹堯。

雍正嚴懲自己的兄弟,終於可以放心執政了,但雍正皇帝卻因服用丹藥,不久,他便中毒而亡。他只當了十三年的皇帝。

談皇帝讀後感(三)

康熙末年,皇宮裡的幾個王爺爭奪太子,最後的勝者是雍親王胤禛,就是後來著名的雍正皇帝。

從整體來說,在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皇帝》中看來,()雍正皇帝是一個不錯的皇帝。雖然剛開始,雍正當上了皇帝,但是幾個王爺仍然咄咄逼人,企圖奪位自立,使得皇宮危機四伏。但雍正皇帝並無後怕,他不顧安危,巡視黃河,體恤百姓,重用一批有才幹的人。最終粉碎了那些想當皇帝的王爺的陰謀,圈禁了託孤重臣隆科多,賜殺撫遠大將軍年羹堯。

雍正嚴懲自己的兄弟,終於可以放心執政了,但雍正皇帝卻因服用丹藥,不久,他便中毒而亡。他只當了十三年的皇帝。

雍正雖然是一個好皇帝,但他也有缺點。他為人十分苛刻,每個人稍犯錯誤,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甚至性命難保。而且,幾乎沒有悔改的機會。也許,這是因為雍正看到康熙年間,壞人趁康熙皇帝心慈手軟作惡,而自己決定要杜絕這種現象,才要求苛刻的原因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