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圍城讀後感1200字

圍城讀後感1200字(一)

《圍城》是一本好書,因為它有著深刻的哲理,生動的比喻,還有不可勝數的精彩片斷。

《圍城》一詞取材於一個英國的古語,說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子裡面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相似的法國也有這麼個說法,但說的不是鳥籠而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想衝進去,城裡的想逃出來。淺顯的文字表達的卻是一個深刻的道理。浪漫和神秘感產生子情,讓兩個人結婚朝夕相處,平淡乏味的生活一定會沖淡甜蜜的感情。《圍城》中方鴻漸被蘇小姐追求,方卻瘋狂地子上了唐小姐。隨後戀子失敗,在三閭大學與孫柔嘉結為夫婦。卻馬上口角不斷甚至到動武的地步。錢鍾書鍾子唐曉芙,所以不讓方與唐結合,以保留彼此之間長久的子情。普天之下子情也真的只保留在分離相思之中。如紹興的偉大詩人陸游與唐琬(啊呀姓唐的真是情種,《廢都》的女主角也姓唐呢)的子情故事,如果沒有奉父母之命休掉妻子,我想陸游也寫不出這樣繁多這樣深沉悽美的子情詩篇。就是貴如皇帝的唐玄宗也是在馬嵬坡無奈之下殺掉楊貴妃後才「此恨綿綿無絕期」的。這大概也就是在美學上的距離產生美感吧,比如一幅油畫,象著名的《蒙娜麗莎》,你在一定的距離上看是十分的生動逼真,那神秘的笑容是百看不厭。但到跟前一看卻只是一片凹凸不平,雜亂無章的顏料而已。

《圍城》中使用大量生動詼諧、尖銳刻薄的比喻,無不閃爍著作者睿智的光芒。如開頭在船上描寫一位留學回來的鮑小姐,打扮入時,穿著暴露。作者將其比喻為「真理」,因為真理據說是赤裸裸的,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似乎真理是極嚴肅認真的,來不得半點揶揄不尊的。作者竟將暴露的女人身體比喻為真理,實在是既貼切又飽含調侃諷刺的味道,甚至於有些玩世不恭。怪不得《圍城》在台灣和大陸均不受當局的喜歡,這種筆調也是一個原因吧。又比如小說第三部分寫到大家在蘇小姐家裡閒談時,幾位青年時常提起自己的老師羅素、陳散原等名人。作者將之比喻為一支上等的哈瓦那雪茄,可以掛在嘴邊賣弄。然而過了60多年後的今天,一些社會精英更進一步,常見的是把領導題詞或與領導合影懸掛於辦公室或客廳之中,以此炫耀自己的後台關係。錢先生如果地下有知,該驚嘆於無毛兩足動物與時俱進的優良品質了吧。

圍城讀後感1200字(二)

一段平凡的人生的歷程,卻帶出不平凡的人生感悟。這是《圍城》最後所給我的感悟。我們是否被圍困在生活之中的無助的人民?

全文的語言充滿真情實感,卻又包含著一種詼諧幽默,這是給我的整體感覺。故事按照方鴻漸的行蹤為線索,其中穿插著不少人物對話,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動。我把故事大致分成三個部分。

飄洋歸

(1)這個部分主要講述鴻漸從外國留學回來直到去三閭大學工作的經歷。

有一個情節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鴻漸為騙父親,特地向愛爾蘭人買文憑的事,後來還因為這件事而鬧出不少痲煩。我們看見了,當然是認為他是愛慕虛榮的,可是往裡一想,在那種封建的年代裡,沒有一個文憑是做不了事的,人們不管你的實際能力如何,沒有文憑,就像沒有安全標籤的食品,讓人難以相信。

由此一想,現代社會也不乏這樣的例子,人們學習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知識還是文憑?這就不得而知了。

(2)愛情

作者為了表現鴻漸,虛構出兩個女人,一個是愛他的,而另一個是他愛的,但最後他兩個也無法得到,選擇了離開。

蘇小姐愛鴻漸是無可置疑的,她三番四次的讓他與辛楣爭風吃醋,為的就是想看出鴻漸有多愛她,單可恨的是鴻漸明白蘇小姐的愛意,卻又不及時拒絕。這不正正表現了他優遊寡斷的性格特點嗎?

鴻漸是愛唐小姐的,他接近蘇小姐無非是為了她罷了,但是最終兩人也無法走到一起。

鴻漸也許是花心的,但他沒有一腳踏住兩船,他認定了愛的人就無怨無悔的追求下去,他勇敢地去愛,勇敢地接受失敗,不也給了我們啟示?

(3)敵人與朋友

說起來也挺奇怪的,鴻漸與辛楣這原本兩個死對頭的冤家,為了蘇小姐斗的死去活來的,但最後聽到蘇小姐另嫁他人的訊息,竟團結了起來,後來更是成了知心好友。

敵人與朋友的分界線也許很簡單,就是為了某件東西或事的兩個相對立場,也就是說,朋友也許是在某一時刻跟你反面,而敵人會跟你結成聯盟。

可是,這也許會比那些表面是朋友,內心是敵人的奸詐小人要好的多吧?雖然那些人是你的敵人,但他們『告訴』了你,而奸詐小人沒有,而且也許在你翻過去的時候冷不防的給你捅上一刀,怎能令人不厭惡?

(1)趕路

為了去三閭大學,這一行人可謂受盡了顛簸,但我一直都納悶為什麼作者要大費周章寫趕路的事呢?可是轉念一想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用在與鴻漸他們一起趕路的李先生與顧先生身上可再適合不過了,說他們是教授吧,那心中不是充滿財念就是色念,真不明白,通過了高尚教育的人們為什麼還是這個樣子?如果這個惡性循環下去,不是有更多的人受到污染?

(2)工作

職場如戰場」這句話用在三閭大學也不假,什麼從龍派,汪派等等大有江湖上黑道的風氣。用學生當情報員也早已不鮮。唉,這年代,為了保護自己的飯碗,學生都可以當棋子,黑板上可以寫「打倒XX老師」,還有什麼不可做?

三)婚姻

我們看鴻漸與孫小姐的結婚歷程,是極其簡單的,鴻漸沒有對孫小姐表現他追求唐小姐時的熱情,婚姻也許是理智的,而愛情是盲目的,所以鴻漸也許認為愛情是不可能產生婚姻的,或許他們的婚姻里也沒有愛情。

2)親戚

看過鴻漸與柔嘉婚後的生活,就像平靜的海面,雖然時有風雨,但卻是趨向於平靜。他們也總要擔當外交部長,他們要向各自的『一國』安慰,以免發生「戰爭」,仿佛結婚不是他們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一般。

我看親戚關係就像一個政治的舞台,也許婚姻就使這兩個原本互不相干的國家聯繫在了一起,成為他們聯繫的橋樑。

《圍城》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鍋大雜燴,把很多很多的情景融入進來,其中也不乏許多人性的感悟,只是很婉轉的表現出來。鴻漸像是一個被圍困在城裡的人,沒有任何的一點自由,他永永遠遠也無法走出這座城,他的命運早已被安排好了,他總是以為自己有了自由,可以翱翔於天際,可是,他卻連一點點的選擇的餘地都沒有。

圍城讀後感1200字(三)

暑假終於有時間細細品讀《圍城》。今日讀完,我對錢老的才學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圍城》引發的思考很多,光是題目就有些令人琢磨不透。對此,議論的人很多,我大多看了看,還是沒找到合意的。在自己的空間裡,得以發發自己的淺見,還望能拋磚引玉。

首先,《圍城》描述的是一個留洋生方鴻漸的回國生活。方鴻漸花著準丈人的錢,在國外消遣著日子,深知自己無才而無錢,無奈中回國慢慢尋事。在國內轉了一圈方知自己的地位像失事的飛機,層層往下降。留洋博士的虛名也逐漸被揭開面紗。之後事事不順,工作不起眼,生活落魄。而方鴻漸在這一下墜的過程中未嘗沒有期望,只是在自己的期望中又一次下墜。錢老自己在文中說道:「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又說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方鴻漸的生活亦是如此。《圍城》是一本沒有結局的書,因為「圍城」也是沒有結局的。

我是這樣理解《圍城》這部書的:《圍城》裡寫的都是些虛無的故事,而這些虛無的故事又是現實的。這不得不佩服錢老精闢的學問。我以為這本書所啟發的是一個過程,一個希望與失望迭然而至的過程。法國的成語對「圍城」這個詞做了很好的詮釋,那便是:城裡的人想出來而城外的人想進去。

這是很微妙的一種感覺,我們在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有著期望。好比在做學生時,總羨慕成年人能不受管束;讀書時,總希望打仗(這樣就可以不用讀了);做老師的總認為老師的工資最低,工作量最大,最傷害身體等等,總希望能夠變成其他的職業;而其他職業的人(譬如我的父母)又總覺得當老師的輕鬆而沒有壓力,工作穩定福利又好……總而言之,就是從事一種職業的人總認為其他的職業比自己的職業輕鬆而薪水高,一類人總認為另外的一類人有比自己更多的權利,生活得比自己更好,所以,總羨慕別人的職業。然而真正到自己嘗試去做時,才知道並非如此。

「圍城」也是這個道理,城外的人總認為城內好,反之,城內的人又認為城外好。於是便盲目地嘗試,周而復始,仍對其他人充滿企盼。沒結婚的人期盼結婚,而結婚後又希望單身。由此一來,便結了離,離了結。結之前嚮往結之後,離之前嚮往離之後,沒有結局。並且不光是婚姻,我以為人一生所經歷的所有事情都是這個道理,都是這個規律。

早就聽說過,擁有理想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人要擁有目標,生活才會有意義之類的話。但是,當真正的目標實現以後又是否像自己所期盼的那樣美好呢?「圍城」的道理就是這樣。當你擁有自己的目標好比「進城」,而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又發現不如自己所期望的,便是「出城」。「圍城」說白了就是自己不斷的追求與追求到之後對於成功的厭煩和不滿意兩者的不斷矛盾,不斷反覆,不斷轉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經歷滿意與失望,開心與厭惡,執著與動搖等等,這構成了我們的思想和生活。換句話說,「圍城」的思想就是人類的精神世界。()

讀完《圍城》,我想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借鑑。例如在人生的困境中,我們所追求所企盼的東西極有可能都是虛假的。那麼,我們辛苦地去追求一些虛假的東西未免太不值得?而其實恰恰相反。人生的意義正在於此,在不斷的追求與希望之中,我們會經歷喜怒哀樂,追求得越多,所經歷的就越多,這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莫想一個目標或幾個目標規劃一生,這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一個人在發展中所經歷的會不同,並且自己制定的目標實現時也未必和自己所期盼的相同。從這個角度講,悲觀一點,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最後,還是不得不再佩服錢老一次。或許此書還有更深的含義或寓意,但鄙人不才,僅能淺讀至此。《圍城》真是本好書,希望讀過此文的朋友有機會定要看看。讀了《圍城》,才會明白我們為什麼要義無反顧地追求與希望——只有這樣,人生才不會虛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