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我的奮鬥讀後感

我的奮鬥讀後感(一)

最近我利用一些時間讀完了希特勒的《我的奮鬥》,收穫還是很多的,有人稱它是「當代蠱惑人心之傑作」,也有人說是「20世紀滅絕人性的罪行錄」。但無論怎樣爭議,這中間所透射出的「超強意志力和奮鬥精神」是我們無法迴避與否認的。無論是好是壞,歷史總能留有它值得借鑑與啟示的地方。

說到"奮鬥",以我的觀念,它應該是一種在獨特的價值觀引領下,朝著確定的外部目標努力的一種行為。而這種價值觀是由人生觀念,善惡標準,信念、堅韌、承受力以及犧牲等元素構成的。價值觀的存在就是持續行動的動力。簡單來說,奮鬥=目標+價值觀+行動。如果把奮鬥比喻成一輛火車開往終點站的過程,目標就是終點站,行動就是火車,而價值觀,就是給火車提供動力的燃料了。而希特勒的奮鬥史更是值得大家去探討的。

讀完全書,我覺得希特勒是一個性格非常飽滿的人,他的一生只能用傳奇來形容。希特勒是一個創造奇蹟的人,他從奧地利的流浪漢攀登到納粹德國總理的寶座;希特勒是一個勇敢無畏的士兵,他在「一戰」中兩次負傷並且榮獲很少授予普通士兵的一級鐵十字勳章;希特勒是一個冒險家,他孤注一擲發動慕尼黑啤酒館政變;希特勒是一個天才的演說家,靠兩片嘴唇煽動起在「一戰」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德國人民心中復仇的火焰;希特勒是一個機會主義者,在洞悉英法綏靖主義傾向之後武裝占領萊茵蘭;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為了保護動物,他甚至頒布了法令要求人道地殺死龍蝦;希特勒是戰爭魔王,他給歐洲古老的反猶傳統畫上了驚嘆號;希特勒是個在軍事上過分自信的失敗者,兩條戰線將他的帝國帶入了墳墓。他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讓人類文明遭受重創……

《我的奮鬥》的第一部是希特勒1924年在獄中寫成的,出獄後完成第二部,問世於1925年。該書日後就成了第三帝國的藍圖。後來,「啤酒館政變」、九個月的刑期和《我的奮鬥》也就成為希特勒的政治生涯的資本。希特勒利用獄中的時間口述他的政治與精神宣言《我的奮鬥》,也成為後面自己與一批人奮鬥路上的方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工廠,用來生產奮鬥路上信心的力量,而生產這種力量的根本元素,卻是你價值觀中,對於生命意義上的使命與信念的思考。

希特勒在《我的奮鬥》裡指出,第三帝國將實施「領袖統治原則」,即實行獨裁統治。在這個國家裡要確立元首—希特勒本人的絕對獨裁權力,在元首周圍是一批承上啟下的較為次要的領袖人物。希特勒認為,這個「新式國家要以人種為基礎」,而最優人種就是亞利安人。希特勒在《我的奮鬥》裡狂熱地鼓吹納粹黨的種族優越論。他寫道:「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人類文化,一切藝術、科學和技術的成果,幾乎完全是亞利安人創造。這一事實本身證明下述推論不是沒有根據的:只有亞利安人才是一切高級人類的創始者,因此是我們所謂的?人?這個名稱的典型代表。他是人類的普羅米修斯。從他的光芒四射的額頭,永遠飛迸出神聖的天才的火星,永遠燃點著知識的火焰,照亮了默默的神秘的黑夜,推動人類走上征服地球上其他生物的道路。」

我的奮鬥讀後感(二)

看完了希特勒的《我的奮鬥》,我最大的感觸人不能太以自己為中心,太自我的話,我就會失去了重力。漂浮在些太虛無的飄渺的幻想中……以前在我腦海里希特勒是一個殘暴的獨裁專制主義者,腦海里全是不好的一面。讀了《我的奮鬥》才更了解他……

希特勒可以說是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他推崇民族的純化。在這個方面,他十分欣賞猶太人。猶太人在失去國家後的幾千年,一直保持著種族的純化,而且他們通過教育、財產繼承一直在低調的維持著他們獨有的生活方式。

猶太人在歐洲沒有獨立的生存空間,他們生活在各個民族之間,所以他們為了生活,就為各個民族服務,而與此同時也在攝取著各個民族的資源。

希特勒認為猶太人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成就,很大一點上是猶太人對自身種族的純化。所以希特勒推崇日耳曼民族的純化、排斥其他民族,主張在歐洲大陸擴張日耳曼民族的居住領土。殖民道路被希特勒認為是墮落的,太多的殖民地摻雜著當地的人種,損壞了殖民者民族的先進性。他甚至主張可以和英國妥協,不干擾英國的殖民政策,作為交易,英國同意德國在歐洲大陸的擴張。這也許可以解釋他之後對歐洲大陸其他國家的侵略。

我的奮鬥讀後感(三)

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希特勒,在納粹黨崩潰後接受著外界的批評,其書我的奮鬥更是被喻為一本罪名昭彰的一本書。看過名人的批判我不以致評,每個人的觀點、及他的環境所適就出來的觀念都不一致,你無法說他是錯是對,即時是希特勒死已多年我們仍不可輕易蓋棺論定。因為時勢這大環境日新月異。就以英國洛克為例,洛克是近代民主思想的發軔者,但近來也常遭批評與修正,這正說明了人的思想在不斷的演進。其實你只翻開有關二次大戰或民主的書你會發現對於希特勒評價都是負面卻未談及他的身分被景。人說:沒有問題青少年只有青少年問題,正是如此希特勒走上仇恨偏激這條路,更讓情緒統治了他一生,進而在政治的舞台上演了最富戲劇性的一生。

希特勒從沒有到成為一位具有權威的其中的甘苦只有走過的人才了解。這過程不乏政手段:種族優越論,屠殺猶太人,各種心狠手辣都出現了。會有這些手段全是為了「權」。權力是多令人著迷的玩意兒,令人不擇手段為了得到它這就是政治。

希特勒其半生為自已的政權及野心賠上了他的生命和遺臭萬年的美名。真的值得嗎?()

我認為戰爭是不可避免並且是無法避免的。競爭是人類的本性,使人與生俱來的,沒有人可以逃脫。競爭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演化成戰爭。社會發展的不均衡性導致了不同生活水平的人群的心理上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就是戰爭的根源。因為這根源永遠無法被徹底消除,所以和平永遠只能是一句空話。和平的現狀是暫時的,戰爭才是永恆的。人類社會就是在不停的戰爭與和平的循環中不斷的前進。

再說,一個國家,如果它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現有的國土無法滿足自己的經濟發展需要了,那麼國家就會顯露出具有人類本性的一面——要發展,就要對外擴張。對外擴張,就要戰爭。所以,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好戰尚武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太大的發展空間,就必然要被那些有更加由於的思想的民族所滅。弱肉強食是自然的規律,簡單而殘酷。

我國不是沒有尚武的傳統。《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而現在,我國的正當不僅看不到我國所處形勢的險惡,反而一味的向人民灌輸「中國強大論」「維護和平」的思想,這就是中華民族無法奮起的原因所在。

軍國主義思想固然有其局限性,但它卻可以——而且唯有它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人民的愛國熱情,使人民為了自己民族的存亡而奮不顧身的付出,這才是民族的凝聚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