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變革讀後感

這是每周一本的第一本,希望我可以好好的堅持下去。

這本書裡讓我記住的有兩個觀點:

其一,中國的改革開放並不是一個自上而下完全經過頂層設計所產生的結果。在改革伊始,華國鋒也曾嘗試過做出頂層設計,當然,也是計畫經濟,不過這一次是有計畫地向外開放某些工業和地區,被稱為「洋躍進」,之後夭折,夭折原因在於這一次洋躍進不僅太快,而且只是強調了重工業,只顧及了經濟指標,忽略了改善普通人的生活。而後,鄧小平糾正了這一錯誤,但是鄧並沒有用另外一個設計來替代「洋躍進」,他認識到了彼時最大的問題是改善人民的生活,從而穩定國內環境。

鄧並不自認為是一個好的設計師,他的實用主義讓他把目光轉向民間。這個時候,民間所產生的邊緣改革對鄧的進一步行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民間的包產到戶被證明了可以提高農民積極性,擴大產量,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那就用!廣東出現大逃港,為什麼社會主義好,還往資本主義跑?因為窮,那就讓他們先富起來,於是有了經濟特區!自始至終,鄧都沒有在北京閉門鑽研什麼高深的理論,而是積極地從民間發掘民眾的創舉,用以完善自己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構想。

其二,「利益是改革的驅動力,而思想決定了改革的方向」。對於彼時的領導人來說,改革的驅動力就是以經濟的發展來維護執政的合法性。改革的思想,華是堅持計畫經濟、兩個凡是的,所以做出了「洋躍進」,陳雲作為計畫經濟的設計者,始終堅持了國營和集體經濟占主體;中央計畫占主體,市場調節作補充;政府控制作主體,市場經濟作補充。而鄧的實用主義思想,讓他具有了最讓人欽佩的一點——認識到「不完美」的存在。即使是社會主義,也有不夠完善的地方,這個時候,就需要做出改進,那什麼樣的改進才是最合適的,並沒有完美的真理來指導,就只有一步一步地試,要試,當然就會出錯,錯了不要緊,改過來就是了,最怕的是連試一試的勇氣都沒有,原地踏步,固步自封。

改革當然需要頂層的推動,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唯上的國家。可是,頂層設計時的方向從哪裡來呢,不需要,也不應該一個人或者幾個人閉門造車,絞盡腦汁。他們最需要做的恰恰是把目光轉向民間,多聽一聽真實的聲音,看一看最廣大的人民民眾究竟是在哪裡遇到了困難,又是在哪些地方展現出了計畫經濟下所沒有的的活力。

變革讀後感(二)

——《大數據變革》讀後感

之所以讀《大數據變革》這本書,是因為當時在京東上看到這本書的宣傳是具備網際網路思維必讀書之一。說實話,看這本書根本看不進去,不曉得是因為翻譯的原因還是什麼,只能說標題吸引人,內容很空泛,沒有什麼的可讀性。現把書中的一些內容做些摘錄。

大數據是市場行銷和銷售的下一個前沿地帶。在一個日益互聯的世界,對數據勤於收集和有見地的分析使得公司可以前所未有地了解它們的消費者。用有形的統計知識武裝後,現在它們也可以改進企業和產品,使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地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在這個產品差異化已經不再是一個可持續競爭優勢的世界,了解消費者是必要的。一名天才創意的頭腦根據對消費者的直覺設計廣告促銷已經是企業界早已逝去的回憶。今天的行銷需要基於數據驅動洞察每個消費者偏好制定差異化定位。

隨著中國公司和消費者的成熟,我們相信這種數據驅動的行銷和銷售方法將變得越來越意義重大。()公司未來的成功將取決於中國消費者能被怎樣了解、定位和說服。領先公司已經開始思考如何準備向這個數據時代過渡,即如何從以技術為主導的方法轉為客戶導向戰略,使用數據帶來業務增長。

變革讀後感(三)

——《變革中的思索》讀後感

利用將近一周的時間,迫不及待的將張亞勤博士的《變革中的思索》讀完。其中有些內容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似乎每重複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即使現在擱下了手中的書,但仍然有一種餘音繞樑的感覺。這本書收集了作者生活中的一些雜記,如演講訪談等。內容從技術到管理還有生活中的片段,每一處都透露著不同的「思索」。當今時代名人出書的很多,但我遇到的像這麼實用而又真實的卻很少。

書中的每一頁每一個細節,在我的眼裡都是那麼的不同。尤其看第一部分「解碼創新」,我是多麼的渴望如果這些內容我知道的時間不是現在,而是在當時那該有多好。近年來雲計算被渲染的風風火火,更巧的是前一段時間我曾經搜尋關於講雲計算的書籍。目前市面上的書就那麼幾本,書少的讓人感覺到深奧而新穎,當看了這裡的「雲計算三部曲」,我一下似乎明白了好多,這種引領的方式讓迷茫的人醒悟。張博士對創新,對技術的分析,書中收錄的最早的追朔到2000年,而如今8年多了,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時代在變革,而這一切都溫和了他當時的分析。因而我試圖的幻想,如果當時我就聆聽了這些……

「中國知造,慧及全球」,每一處都是那麼的令人振奮。當讀到對「四大發明」以及對古代科技的分析,以及和現在的現狀的比較,無處不透露著高度而又常人不可迄及的理性。張亞勤博士把四大發明的階段,以及當今階段的創新做比較,使我深深的領悟了時代的變化,以及時代中的不同,在不同中如何才能持續的創新呢?書中給出我們一個簡潔而又明了的答案——在變革中思索。在我心目,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張亞勤博士是一個無比成功的人,是天才,但在「管理心得」中我則更看到的是他的謙虛和以及精益求精學習態度。令我印象很深刻還有書中那副書架圖,在那個書架上幾本書清晰可見,儘管這或許是一個有意與無意的片段,但我覺得透過這一角看到了他更真切的生活。我曾經看過一些把孫子兵法和管理結合的作品,而在這裡的「管理心得」中同樣可見,除了讓人感到親切而外,更意識到了如何對「經典」在時代變革中的思索。回眸歷史,有好多好動的事令人感慨和驚訝,但感概和驚訝都沒有用,有用的是在今天該如何,如何利用它,好多人迷茫,我也不例外,幸好我看到了張亞勤博士對經典的「思索」。

市面上關於介紹微軟的書很多,而讀到這裡的所提及的微軟,讓人感覺卻是那麼的不同。亞勤博士是用微軟作為一種載體,給我們傳遞一種理念,一種跨國公司的理念,一種成功的理念……「心靈的記憶」,看似樸實而生活的話的章節,而無處不透視著「變革的思索」無論「與基辛格博士的重逢」還是「放飛的母愛」,都讓人無處不感到那是一種不同的境界,更是一種追求生活真諦的態度。

讀這本書就像和張亞勤博士的一次心靈的交談,談話內容在心中縈繞,當然那幾個公式是也記憶猶新(例如IT=IP+IQ),這些都讓人感到張亞勤博士不但是一位卓越的科技人員,而更是一位生活中的智者。大多數人認為張亞勤博士是天才,他的成功是不具有可複製性的,而我更覺得,這本書則是亞勤博士用雄鷹的視野,告訴大多數人應該走的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