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教師教學筆記讀後感

教師教學筆記讀後感(一)

暑假斷斷續續讀完了李鎮西的《我的教學筆記》,第一感覺就是想要了解一位名師,讀他的書勝過看他的任何生平業績的介紹。

李鎮西老師的書中,沒有太高深的理論,也沒有太漂亮的文筆,他的書中都是在講他自己的故事,他學生的故事,他的課堂,他的讀書,他的教育夥伴。他告訴我們,只要你用心去做教育,就會收穫很多意外的驚喜和感動。最觸動我的是,李老師剛開始做教師的時候,竟然經常被指出他吐字不清,可是,他依然成了享譽全國的名師,他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以及付出的努力可見一斑。

讀完這本書,收穫了很多零零碎碎的興奮與感動,印象最深的有如下兩點:

一、關於教師的個性

他在書中極力批評學校帶領老師們依葫蘆畫瓢的做法:學習「課堂教學六步法」、畫「知識樹」等等,他說,任何教師的教育都是不可重複的,所以不少人苦苦學習於漪、魏書生卻成不了第二個於漪、第二個魏書生,是因為他們的教育模式、風格乃至具體的方法技巧都深深地打著自己的個性烙印。

讀完這一章,我也對曾遺憾自己沒有「個性」的想法有所釋然。其實我對「個性」二字的理解受校外生活中社會言辭的影響,太偏頗,總覺得做別人不敢做的就是個性,而我的性格,對於別人不敢做的或者不敢說的,連想都不會想。李老師對「個性」的理解很寬泛,比如他說把大家都知道應該去做的事做的更好,就是個性,也就是說認真踏實也是個性。不知從何時起,認真踏實已經不是美德,它總是跟死板、不變通有著某種聯繫,所以當你誇別人認真踏實時,肯定沒有說他聰明靈活高興,某種意義上說,「投機取巧」不斷排擠著「有板有眼」。但是個性的背後是思想,沒有思想就沒有個性,比如,同樣是教了10年書,有的老師可能相當於只教了一年,因為他不斷地重複自己,只有實踐而沒有思考;而有的老師則真是教了10年,因為他在不斷思考中,每一年乃至每一天都不簡單重複走過的路。就是說,思考,積累成思想;而思想,形成教育者的教學個性。

看來,教師想擁有自己的教學個性,其實並不難。

二、關於民主

政治思想家阿克頓說過一句話:「民主的實質,就是像尊重自己的權力一樣尊重他人的權利」,李老師的工作方式正是體現了這一思想,比如,關於「對學生的寬容」,他說,寬容學生的不成熟和錯誤,意味著一種教育者的真誠。其實,我們每天最煩心的事兒就是面對學生的各種錯誤,如果真的不為學生的錯誤生氣,我們所謂的職業倦怠肯定至少降低一半。李老師動輒對學生「妥協」,這在我們看來,可是教師威嚴甚至尊嚴的丟失,是絕對忌諱的。而他大到制訂的教學計畫是否可行,小到每天布置的作業,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都要由著學生,向他們妥協,同時也包括教會學生學會妥協,比如:在班級生活中,同學之間,班幹部之間,班與班之間……其實,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強,什麼事兒都是唯我獨尊,很難和諧地與人共事,細細品來,李老師對學生的良苦用心溢滿字裡行間。在現代生活中,善於妥協是一種明智,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與人合作的前提,能夠妥協,意味著對對方利益的尊重。對教師來說,實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思想。

另外,李老師關於中學生必讀書目批評挺尖銳,說得很有道理。現在全國的中國小老師一說讀書,就是讀那幾本枯燥陳舊的紅色名著,讓全國的學生去讀同樣的一本書,本身就很荒謬,還是像他說的改成推薦比較好一些。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

教師教學筆記讀後感(二)

世紀之交的中國基礎教育,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當首推"素質教育"。

對於素質教育,已經有許多專家提出了不少精闢深刻、令我折服的見解。李鎮西老師對素質教育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人全面發展的教育!這可不是純理論思考的結果,而是他十幾年教育實踐賦予我的思想結晶。

李鎮西老師的書中,沒有太高深的理論,也沒有太漂亮的文筆,他的書中都是在講他自己的故事,他學生的故事,他的課堂,他的讀書,他的教育夥伴。他告訴我們,只要你用心去做教育,就會收穫很多意外的驚喜和感動。最觸動我的是,李老師剛開始做教師的時候,竟然經常被指出他吐字不清,可是,他依然成了享譽全國的名師,他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以及付出的努力可見一斑。

讀完這本書,收穫了很多零零碎碎的興奮與感動,印象最深的有如下兩點:

第一:創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提倡「共享式」教學,鼓勵給予學生心靈自由。

政治思想家阿克頓說過一句話:「民主的實質,就是像尊重自己的權力一樣尊重他人的權利」, 民主教育要求每一位教育者重新審視自己的師生關係。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在任何方面知識都超過學生,所以教師不能以真理的壟斷者自居。真正優秀的老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該放下所謂的「自尊」或者「絕對權威」,在課堂上營造一種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的氛圍。重視教育的引導,以引導式教學來替代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鼓勵每一個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尊重別人不同的看法,用於表達的同時也要敢於傾聽,既當仁不讓又要虛懷若谷。這不僅僅是一種積極的學習習慣和態度,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生活態度。其實,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強,什麼事兒都是唯我獨尊,很難和諧地與人共事,細細品來,李老師對學生的良苦用心溢滿字裡行間。在現代生活中,善於妥協是一種明智,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與人合作的前提,能夠妥協,意味著對對方利益的尊重。對教師來說,實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思想同時,李老師強調要給與學生心靈的自由,破除對老師的絕對服從。古語云「盡信書不如無書」。李老師說教師要容忍學生的個性,要容忍學生對自己說「不」。因為只有教師民主的陽光,才能照亮學生創造的原野。民主的課堂,自由的態度才能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真正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

他認為,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決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修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

他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地發展;而且,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

第二。關於教師的個性

他在書中極力批評學校帶領老師們依葫蘆畫瓢的做法:學習「課堂教學六步法」、畫「知識樹」等等,他說,任何教師的教育都是不可重複的,所以不少人苦苦學習於漪、魏書生卻成不了第二個於漪、第二個魏書生,是因為他們的教育模式、風格乃至具體的方法技巧都深深地打著自己的個性烙印。

讀完這一章,我也對曾遺憾自己沒有「個性」的想法有所釋然。其實我對「個性」二字的理解受校外生活中社會言辭的影響,太偏頗,總覺得做別人不敢做的就是個性,而我的性格,對於別人不敢做的或者不敢說的,連想都不會想。李老師對「個性」的理解很寬泛,比如他說把大家都知道應該去做的事做的更好,就是個性,也就是說認真踏實也是個性。不知從何時起,認真踏實已經不是美德,它總是跟死板、不變通有著某種聯繫,所以當你誇別人認真踏實時,肯定沒有說他聰明靈活高興,某種意義上說,「投機取巧」不斷排擠著「有板有眼」。但是個性的背後是思想,沒有思想就沒有個性,比如,同樣是教了10年書,有的老師可能相當於只教了一年,因為他不斷地重複自己,只有實踐而沒有思考;而有的老師則真是教了10年,因為他在不斷思考中,每一年乃至每一天都不簡單重複走過的路。就是說,思考,積累成思想;而思想,形成教育者的教學個性。看來,教師想擁有自己的教學個性,其實並不難。

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教師教學筆記讀後感(三)

在課堂上,有時常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甚至有時還會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總結其最大問題就在於授課不夠清晰與直接,有時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有時講話超出了學生的理解水平,有時則削弱了教材內容呈現的清晰度,往往講得滿頭大汗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閱讀《有效教學方法》後,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組織嚴密,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一、目標明確。

我覺得,目標明確是指上課時老師明白這堂課要掌握些什麼知識和技能,要養成些什麼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麼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認為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進行,上課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時插入課外內容,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可以把內容引申出去,都會起到事半功倍。但有時漫無目的地講,對學生就會分散注意力,教師的教學任務就難以完成。

二、內容正確、重點突出。

我感悟,在一節課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的知識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但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重點知識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還有教師講授的知識還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範,並且應該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在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們對待學生的疑問應保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回答。當沒有把握回答問題時,我們可以按照《有效教學方法》說:「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資料弄明白之後再回答你們」「對這個問題恐怕要看看有關材料,我和你們共同學習」。因為我體會到教師的虛心、嚴謹的治學態度能感染學生,使他們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

三、方法得當。

教師應該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這又是《有效教學方法》中的好方法,因為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範圍,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譬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可以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採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四、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通過學習知道,一節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得到發揮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節自己的教學。一旦發現學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發揮教學機智,通過調整內容、方法、管理三個方面去激起學生的積極狀態,如果內容太深了,就該儘量的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如果進程太慢了,就該立刻加快來完成;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為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為課題有關的故事。

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教師要把課上得如同藝術創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