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十五從軍征讀後感

十五從軍征讀後感(一)

戰爭,對於我們這些身處和平年代的人來說,只是一個平淡無奇的字眼,。有的人甚至認為它很好玩。真正的戰爭,充滿了殺戮,你不殺敵人,敵人就會殺了你。它帶給所有老百姓和士兵以沉重的心理打擊。可戰爭僅僅是為了滿足一些政客的一己私利。

《十五從軍征》中的一個老兵在80歲時終於能夠衣錦還鄉。但他的家卻早已雜草叢生,滿目瘡痍。他的親人也早已逝世,成為了墳頭上的一堆泥土。這首詩不僅寫出了古代兵役制度給人民所帶來的沉重災難,也揭露了戰爭的真實面目,使人們都看到了戰爭的醜惡嘴臉。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大陸漸漸歸於平靜,不在有戰爭。可縱觀全球,戰火仍在燃燒利比亞之戰以卡扎菲被擊斃告終。美國反恐,也以拉登被射殺宣告結束。近期,伊朗核危機以及敘利亞反對派又再掀風雲。可它有又能帶來什麼好處呢?

戰爭,究竟是有什麼魔力?我們人類同處在一條船上,卻衝突不斷,自相殘殺。我希望,在未來的一天,「戰爭」將會被永載史冊。

十五從軍征讀後感(二)

十五從軍征,一個少年的悲歌;八十始得歸,一位老人的悲絕。——題記

十五歲的少年,從軍。到了八十歲才得以回家團聚。然而,團聚的希望卻如同一個泡泡,讓淒涼的墳墓輕鬆打破。采些野菜來做羹飯,熟了,卻不知將飯送予誰。

一個士兵的65年啊!全權交給了野草叢生的戰場。15歲風華正茂的年齡;15歲,激情高昂的歲月。可是——他卻開始從軍打仗。有誰知到他這65年來的苦累辛酸?

終於,回家了。不料卻看到長青的松柏下,對著累累的「冢」。老兵的苦啊,到底該向誰哭訴?老兵的淚啊,到底誰能輕拭?殘酷的兵役制度啊,何苦要將一個個少年放入打仗的軍隊中?何苦要將一個個老兵的團聚願望打破?

詩中,帶給了我無限淒涼的心境;詩中,啟發了我的另一看法。

希望和平,不再有戰爭,是每一個人的最大心愿。但是,即使有這樣的念頭,也不能看著國家被外侵。老兵啊,敬佩你有「國比家重」的精神。

與家人團聚,吃上一頓團圓飯,是每個士兵的願望。但是我想;即使士兵迫切團圓,厭倦打仗,但如果祖國國土被侵略,他們一定會立馬穿上戰服,與外族抗衡。

雖然詩中凸顯的是廣大勞動人民在不平等的兵役制度下,充滿不平和痛苦。但我想,應該還有讚頌老兵舍家為國的意思吧。

所以我想對老兵說;謝謝你,讓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國比家重」的含義,我也相信,你的「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一定會成為後人渴望和平的根基。

十五從軍征讀後感(三)

學習了七單元的課文後,我對戰爭有許多感想,想起從前的抗日戰爭,想起那殘暴的傷害猶太人的納粹,又想起在邊關抗擊匈奴的士兵,戰爭是多麼可怕呀!《十五從軍征》這首詩就讓我有了很多感想。

《十五從軍征》講了一個老兵十五歲去打仗,八十歲才能回家,當他急迫地回到家時,只見丘墳壘壘,一片荒蕪。他只好采野谷野葵來做飯做菜,他那悲傷無奈的淚落在自己的衣服上。

我知道了這個老兵悲慘的一生後,感到十分傷心,當初被-迫去當兵,一去就是六十五年。在這六十五年里,他在戰場上經歷過悲歡離合,挨過天寒地荒、刀光劍影,家中親人也會遭遇天災人禍。老兵在戰場上整整漂泊了六十五年,苦苦思想的感情,正是他返鄉的精神支柱,是他最大的心愿。

可回家後,一切期望化為泡影,家中沒有雙親的迎接,沒有妻子的關心,也沒有孩子的擁抱,只有家破人亡的現實。原本溫馨的家,變成了傷痛的無底洞。飯菜熟了,「不知貽阿誰」,老兵還幻想著和家人一起吃飯,這又讓我想起我們一家一起吃飯時的熱鬧與歡樂——我夸爸爸菜炒得好吃,爸爸不停為我夾菜,還說:「多吃點!」媽媽給我們講有趣的事,都得我們哈哈大笑……老兵從幻想中清醒過來,又陷入了無盡的空虛與寂寞。是啊,老兵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他也希望老年時期能享受天倫之樂,可這沉痛的打擊早已讓他絕望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悲涼的處境讓他老淚縱橫,這,就是老兵絕望的眼淚。讀到這裡,我眼前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幅畫面:一位衣衫襤褸、手拄拐杖、白髮蒼蒼的老人茫然地、無助地站在荒蕪的家門前,望著東方,不知不覺留下了眼淚……()

這首詩雖然沒有華麗的詞句,但卻總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它揭露了戰爭的殘酷和人生的苦難,它還告訴了人們一個道理:要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當戰爭拆散了幸福的家庭後,只會有無盡的悲傷,這樣的悲劇不僅僅只發生在老兵身上,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遭遇,《軍刀》中的侯萬山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跪在宋哲元腳下,說:「如果我壯烈了了,希望妻子和孩子能得到軍長的體恤。」最終,侯萬山犧牲在長城腳下的羅文裕中。

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給人們一個又一個啟示,那些只為利益不為他人的戰爭發動者們,一定要記住,戰爭給你們帶來的傷痛比利益更多。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維護和平,反對戰爭!讓和平之花開滿每一個角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