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魯迅阿q正傳讀後感

魯迅阿q正傳讀後感(一)

閱讀了魯迅先生的小說《阿Q正傳》,我感覺到阿Q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可以說是卑微到塵埃里去的小人物,但造成阿Q這個小人物悲慘命運的就是那個痳木不仁的時代。

阿Q是一個被那個時代所遺忘和拋棄的人,他表面的高傲卻更禿顯出自己內心的卑賤。

被別人打時,他卻因膽小怕事和無還手之力而只有自我安慰:「是兒子打老子。」 可見阿Q的精神勝利法讓人感覺是那麼的可悲,但更可悲的是他卻又總要去欺負自認為比自己還低賤的人如王胡、小D等。

阿Q也有夢想,他想有一個女人 ,有一個家,他不想「斷子絕孫」。他和常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他覺得他「喜歡」吳媽,而又虔誠的跪下向吳媽告白。只是那句「我和你睏覺,我和你睏覺。」讓人覺得似乎只有調戲和耍流氓的成分,而導致這場「戀愛的悲劇」完完全全剝奪了阿Q「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養活自己」的所有權利,同時也剝奪了「人性」而終於把阿Q逼迫到了偷竊的道路上去……

從吳媽和阿Q談閒天:「太太兩天沒有吃飯哩,因為老爺要買一個小的……」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當時婦女的地位是多麼低下和不受重視而婦女們卻渾然不知。

從「女子無才便是德」到用又長又臭的裹腳布把腳里三層、外三層地裹住,還美其名曰「三寸金蓮」的過程中,婦女的腳骨折斷,疼痛難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女人做人的天性和自由完完全全的剝奪了……

悲劇人物吳媽真的一點也不喜歡阿Q嗎?從她偷偷趕到城裡在人群中看阿Q被拉著游大街的一些複雜表情中也許可以看到一些內疚吧。但阿Q實在是一個卑微得很的人,在封建的禮教影響下的吳媽為了保住自己比生命 還重要的所謂的名節,從而無意中成為了「將阿Q送上絕路」的幫凶。

阿Q想覺醒卻不知道什麼是覺醒,想要革命也不知道什麼是革命。阿Q的死是令人覺得可悲而扼腕痛心的,更可悲的是當了「替死鬼」的阿Q到死只能認為「似乎覺得人生 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殺頭的」。

「至於當時的影響,最大的倒反在舉人老爺,因為終於沒有追贓,他全家都號啕了。其次是趙府,非特秀才因為上城去報官,被不好的革命黨剪了辮子,而且又破費了二十千的賞錢,所以全家也號啕了。」

一個「錢比命重」,一個「草菅人命」的世界 是多麼冷酷無情,「至於輿論,在未莊是無異議,自然都說阿Q壞,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不壞又何至於被槍斃呢?而城裡的輿論卻不佳,他們多半不滿足,以為槍斃並無殺頭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樣的一個可笑的死囚呵,遊了那麼久的街,竟沒有唱一句戲:他們白跟一趟了。」 當時的中國 社會的衰落,甚至被外國侵略者隨意蹂躪,是的人們的思想的嚴重扭曲、痳木甚至冰冷到了極點是有很大關係的。

魯迅阿q正傳讀後感(二)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這是毛澤東對魯迅的評價。 魯迅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的思想和藝術的創造力是驚人的,其影響也是巨大的。在中國現代小說的人物畫廊里,魯迅筆下的阿Q可謂大名鼎鼎。長期以來,幾代讀者對《阿Q正傳》這部作品的興趣不減,呈現出人人競鄉議論阿Q的文化奇觀。《阿Q正傳》對國民性弱點的揭示,至今仍然發人深省,振聾發聵;作者所概括阿Q的精神勝利法,已經成了一個世界性話題,小說以其巨大的思想價值,穿越時空,激盪著讀者的心靈。

通過《阿Q正傳》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缺少真誠的同情和愛心。人們是用「勢力眼」看人待物的,對有錢有勢的熱鬧是一種態度,對無錢無勢的人又是另一種態度。「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境的麼,我以為在喜歡條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便是魯迅的感嘆。通過分析阿Q的思想性格,理解小說深刻的思想內涵,透過小說表層的風趣幽默,體會作者深層的嚴肅與悲哀。小說意義十分重大,小說所描寫的阿Q、趙大爺、王胡……這樣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是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這樣的社會難道是合理的、正常的社會嗎?這樣的人際關係難道合理的、正常的人際關係嗎?最令我們痛心的是,他們生活在無愛的人間,深受生活的折磨,但是他們彼此之間也是缺乏真誠的同情,對自己同類的悲劇命運採取的是一種冷漠旁觀甚至欣賞的態度,並通過欺辱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洩自己受壓迫,受欺辱時鬱積的怨憤之氣……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這是一個多麼冷酷無情的世界!這是 怎樣一種扭曲的人生!可想而知,當時的中國為什麼會從富強走向衰落,甚至被外國侵略者隨意蹂躪。從魯迅的小說中就能找到一切答案。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發現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為何會寫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為了想要宣洩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吧!所以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醜惡。從這篇文章裡面,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這個方面來討論。「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

正常的精神安慰對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從失落中走出來,都必須學會調節心理,使它獲得某種平衡。否則,我們將長期處在名利的斤斤計較中而痛苦。阿Q的錯在於他沒有任何的原則,凡事都計較,凡失敗都要求得到某種程度的超越。而他又不是通過現實的奮鬥來實現,只是作一番精神上的假想,求得虛妄的勝利。這種精神勝利法,只會痳痺人的鬥志,為我們的苟且偷生找到心安理得的藉口,不利於現實的改造,不利於人類的進步,是我們應該揚棄的,是與正常的精神安慰有著本質的區別:面對生活內容的不同。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失敗,面對這種處境,怎麼辦呢?當我們事業失敗時,我們不妨對自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當我們受人欺侮時,我們不妨對自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當我們失戀時,我們不妨對自己說:「天涯何處無芳草」,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因為只有以積極的、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現實,我們才能贏得最後的成功。

魯迅阿q正傳讀後感(三)

細讀《阿Q正傳》,讓我感覺到這本書的寫法是十分幽默的。阿Q總是在被人侮辱和打罵後,想盡一切辦法來安慰自己。並在最短時間內,調整好情緒後,愉快的回到土谷祠,放倒頭睡著了。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可阿Q總能用自己的「超級」心態去面對,儘管活得貧困潦倒、整天被人欺侮,可是他還是活得那麼滿足,那麼快樂!記得,《阿Q正傳》中有那麼一個片段,充分的表現的出了阿Q那『無人能敵』的好心態。每逢揪住他黃辮子的時候,人就先對他說: 「阿Q,這不是兒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自己說:人打畜生!」阿Q兩隻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辮根,歪著頭,說道:「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還不放麼?」 但雖然是蟲豸,閒人也並不放,仍舊在就近什麼地方給他碰了五六個響頭,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地走了,他以為阿Q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鐘,阿Q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他覺得他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除了「自輕自賤」不算外,餘下的就是「第一個」。狀元不也是「第一個」麼?「你算是什麼東西」呢!

因為阿Q活得貧困潦倒,所以他身邊一個女人也沒有,看著那些有錢人家的大少爺身邊有三妻四妾,更激起了阿Q想要擁有女人的欲望。阿Q對吳媽有非禮之心,可是他不但沒有成功,而且還被聞聲趕來的秀才舉著大竹槓追著打。阿Q自然非常不爽,但是,很快,他就用自己的好心態調整好了情緒,並且安慰自己: 「女人是害人的東西,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聖賢,可惜全被女人毀掉了。商是妲己鬧亡的;周是褒姒弄壞的;秦……雖然史無明文,我們也假定他因為女人,大約未必十分錯;而董卓可是的確給貂蟬害死了。」()

阿Q是一個文盲,所以,直到最後他自己被殺頭時,都不知道,當初,別人為什麼要自己在一張寫滿字的紙上面畫圓圈。我想,阿Q在被抓進監獄後,是肯定會感覺到不詳的,可是,他還是那麼樂觀,甚至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是一個遭人陷害、即將要死的人了。直到阿Q要畫圓圈了,那手捏著筆卻只是抖。於是那人替他將紙鋪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盡了平生的力氣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 阿Q還感到十分羞愧,認為自己畫得不圓。

阿Q很幸福,但是也很不幸。說他幸福,那是因為他擁有一個很樂觀、很平常的心態,在那些令別人心神不定、輾轉難眠的事情面前,他總能平靜、樂觀的去面對,把事情看得簡單化,讓自己遠離煩惱。可又為什麼說他是不幸的呢?因為他的樂觀已經有些過頭,反而變成了他致命的原因——盲目的樂觀。阿Q是可悲的,因為,直到他被推上斷頭台,直到他變成孤魂野鬼時,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為何而送的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