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于丹心得讀後感

于丹心得讀後感(一)

讀過於丹《論語心得》這本書的朋友們,或許都有一種觸動心靈的感覺,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日復一日地認真工作著,面對繁忙的工作,更多的時候,早已

把煩躁變成無奈,把無奈變成習慣,總是多了幾分負重,少了幾分快樂,因而也經常把「鬱悶」當作自己的口頭禪。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論語心得》,竟然讓我感覺自己豁然開朗,雖不能說是大徹大悟,但也深深觸動心靈。我的心似乎能更柔和些,平靜些,包容些,仁愛些。

我原本是不喜歡《論語》的,更準確地說是我不喜歡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還記得上中學那會兒,老師給我們講解論語的開篇「學而第一」時,我就表現了厭煩情緒。那時,我就在想,孔聖人早已死了兩千多年了,兩千多年前的人類,別說區區幾句話,即使再精華的東西,也會被幾千年的歷史車輪碾的灰飛煙滅,我就不信他還能在幾千年前指導影響現代的人類社會?於現在想來,是非常羞愧的,緣於我對文化的理解,對個人的修養,以及對學習的態度。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這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靈。她說:「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就像易中天老師在該書序言中所寫「實際上,真正偉大的思想決不會是只適用於一時一地一人,它們總是具有普遍性。」我想這也就是孔老夫子為什麼能在幾千年後仍然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原因吧!

書中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勵志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人人都希望過上快樂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認為,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與內心相連。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孔夫子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您內心的安寧。

書中談到孔夫子最喜歡的一個學生叫顏回,他曾經誇獎他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艱苦的生活對於別人來說難以忍受,而顏回卻能自得其樂,于丹老師說,顏回真正令人佩服的,並不是它能忍受貧困,而是他的生活態度,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貧而樂,富而好禮者」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這是于丹老師品位的另一心語。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在家看《濟公新傳》,濟公在途中遇到一位晴天、雨天,天天都哭哭啼啼的老婆婆,便上前搭問原因。原來老婆婆有兩個女婿,一個是賣雨傘的,一個是賣鞋的,晴天時,老婆婆擔心賣雨傘的女婿沒了生意,賺不到錢,傷心哭泣;雨天時,老婆婆又擔心賣鞋的女婿沒了生意,賺不到錢,也傷心哭泣。道濟師傅開導她說:「你為什麼不換個角度想一想呢?如果你想晴天的時候,賣鞋的女婿來了生意,賺到了錢;雨天的時候,賣傘的女婿又來了生意,賺到了錢,你是不是應該為他們高興才對呀?一個簡單的換位思考,讓老婆婆喜笑顏開。快樂如此簡單,活佛如此渡人,讓我釋然之後想到了更多。

工作中,把個人的無名火撒向無數人,把上班的無名火帶到下班,把單位的無名火帶給老公,這是我常幹的事兒,我想也是大多數人常有的事。我們顛倒了生活的本質,之所以工作,正是為了更快樂的生活。有人問佛主:什麼是佛?佛主說「無憂是佛」。快樂的生活就是人生的目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上班時盡心,下班時開心,我們就會在平衡中快樂地生活。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那份安寧。

如果說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那麼于丹的《論語心得》,章章都會散發濃香。讀罷之後所感悟到的,絕不僅僅是寫下的這些,寫下的也好,未寫的也罷,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願我們都能為更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找到一個出路,我想,這也是作者的初衷吧!

于丹心得讀後感(二)

于丹在《莊子心得》裡曾經這樣寫道:孔子給我們揭示的都是一種溫暖的情懷和一種樸素的價值,就是「活在當下」。初見這個詞,只有一種朦朧之感,並無法真切地去感知它深厚的內涵。也許只有在某個特定的時候,某個特定的詞語才會散發出它獨特的光芒。也只有在這難忘的高二生活即將結束的時刻,我才能真正揣摩到「活在當下」這一詞所寄予的一絲超然淡泊的情思。

人從出生起,就踏上了永遠的征程,直到死亡的盡頭。無論樂意與否,人生的長河就一直永恆地流個不停,無論是逆境拼搏,還是安於現狀或是猶豫徘徊,都阻擋不了生命之河的流失。所不同的是拼搏的人生會更加精彩,顯得長久而有意義,安於現狀或猶豫徘徊的會被衝着走,於茫然中失去青春,坐嘆別人的美麗,空慕別人的輝煌!

其實,在人的一生中,人本身能自主的時間真是少之又少。孩提時少不更事,只能傻傻地等著長大;稍大一些就要進入學習階段;老了又力不從心啦,做不成什麼了;再除去必要和不必要的休息和睡眠,可利用的時間真正是少得可憐!

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從懂事起,就必須不斷進取,積攢生存的本錢,也就從此時開始,人的分別也就開始有了;成年後是拉大距離的日子,有人奮進得意,有人躊躇徘徊,有人沮喪頹廢,因而有人前途金光閃閃,有人的面前卻一片黑暗,然而金光閃閃的也不一定就一帆風順,一片黑暗的也不一定沒有出口,那就要看各人的努力和機遇了。

人的一生總像波浪一樣的起伏不定,其中的坎坎坷坷是誰都無法逃避的,除了要把握準航向之外,就是要堅持不懈了;堅持應該是最最簡單的成功秘訣,這樣成功就會時常眷顧你。因而有的人真的就是一生春風得意,有的人也可能稍不注意就翻了船陷入絕境,有人則會衝出黑暗走向黎明,選一條正確的路走出人生的舒暢和幸福。

其實,成長更是一場豐盛的晚宴,它教會了我們如何堅強,如何樂觀,更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不知不覺間刻下了成熟的烙印。成熟是一道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是一曲圓熟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別人觀察的從容。它讓我們在逆境中越挫越勇,讓我們在成功時依舊心定坦然。

最後,無論成敗得失,也無論是得意沮喪,統統都得進入力不從心的老年,只不過有人安享,有人苦熬。

感謝,感謝,太多的感謝,凝聚成一顆充滿感恩的心。回顧往昔,展望未來,我們更應該感恩於今天。伶人不得不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淚,但我們一定不能夠在今天的盆景里移植明天的芬芳。人必須現實,人不得不現實,不得不學會面對。在生活中應始終秉承一種「淡泊明志,寧靜志遠」的氣度;在物慾橫流、追名逐利的世界裡應保持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

我想,只要把今天過好了,那你就過好了這一輩子。貧富即非天定,也非強求,只要過得快樂,那你就是幸福的;不必為過去煩惱悲傷,也不必為未來憂心重重,其實你想得再多再遠,也必須從現在做起,後悔死了,發愁死了,也就什麼都跟著完蛋了,徒然浪費生命,卻毫無益處!只要你踏踏實實,快快樂樂地過好了你的今天,那你還何愁你的一生不幸福呢?

人,不管快樂的理由是什麼,也無論幸福的質量如何,只要你盡力了,沒有荒廢時間,沒有隨波逐流,做到了你應該做的,你就無愧於人生!寧靜很難,志遠更難。但當逝去的生命被納入漆黑的彼岸世界時,靈魂卻結晶成雪白的燧石,被追憶和尊敬所激活的火花,迸濺成四個血色大字「活在當下」,與鮮活的生命同在。這就是你的人生---與眾不同的幸福人生!

于丹心得讀後感(三)

「于丹心語」之「做人之道」我則迫不及待一氣看完,因為早就耳聞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與易中天媲美。()

於老師的講述,氣韻好,哲理清,沁人心脾,似一股清泉潺潺流入身心。尤其是於老師對孔子教學生做人之道的闡釋,更是淺顯易明,娓娓動聽。聽著於老師的講述,感覺很實在,很清新。我不禁思索:世人能有幾多這樣深入領會孔子真意的?能有幾多按孔子所言去做的?我剛剛看的這一段,觸及我心靈深處的是孔子教我們終生受益的「恕」字,它要我們寬以待人,寬宏容人;它要我們善待家人,廣容他人。可細想,自己不是常常困惑於他人之過而不能自拔嗎?不是常常迷茫於他人之錯而哀怨無終嗎?看來早該像於老師這樣細細研讀孔夫子對我們的教誨,慢慢品味孔夫子的做人之道呀。

我想我一定會將於老師的「心語」一一細賞,然後一日三省吾身,愛親人,愛朋友,愛同事,愛學生,愛身邊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以一顆博愛之心最大可能地活出一個真我。(好像是有點言過其實)

註:這是朋友傳給我「于丹心語」之一時,特意留給我的作業,再三囑咐我,要我一定寫觀後感。這就算是我隨「于丹心語」一起的心得之一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