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于丹心靈之道讀後感

于丹心靈之道讀後感(一)

今天,我讀了于丹解讀《論語》的《心靈之道》,很受啟發。

一部《論語》,集中了孔子人生感悟和思想精華,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更甚者,宋代宰相趙普曾經聲言: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對中國歷代影響之深。

于丹的這篇《心靈之道》,主要是告訴我們: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

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人生難免有缺憾,面對這些不如意、面對這些缺憾,我們怎麼去面對?這就是《論語》中孔夫子要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如果你不能從生活的陰影中走出來,如果你無限的誇大這種不如意和缺憾,那麼,你將永遠生活在痛苦中不能自拔。也就是說,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它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把一個人打垮。

于丹通過子夏的一段話,告訴我們:承認生活中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如何對待缺憾的生活態度。

如果單單去讀《論語》,也許我們不能很透徹的理解它,但通過於丹教授的講解,很多道理就變得通俗易懂了。在她例舉的很多例子中,也許有一些不恰當的地方,但多數還是貼切的。

通過泰戈爾的話,通過蘇軾和佛印的例子,通過那個網球明星的故事,于丹都在間接的告訴我們:一個內心富足飽滿的人,才能做到寬厚仁達;一個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氣定神閒。也就是孔子說的:仁者無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要做一個勇敢的人,要「義」字當先,做一個有仁有智的勇者。

于丹說得好:我們不能改變社會、改變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能憑藉我們勇敢的心靈去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于丹教授認為,一個人外在的表現與他內心的世界是相輔相成的,一個人心中有什麼,他看到的就是什麼。

這就是儒家思想,這就是仁治之道。

讀完這篇解讀文章,我沉思了很久,這種來自兩千多年前的智慧,依然值得我們這些現代人好好的思考,有時做事情我們講:問心無愧。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之後,我們都要問問「心」,是否做到了寬厚仁達,做到了問心無愧呢?

我們不是聖賢,我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我們每個人不能做到象孔子說的那樣「仁者無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但我們可以努力的改變自己,正象于丹教授希望的那樣:用心靈的力量把我們變得寬厚仁達、氣定神閒。

于丹心靈之道讀後感(二)

在每個人生命的過程中,多多少少、大大小小都會有一定的遺憾。夜深人靜之時,有感而發之時,朋友談心之時,失敗挫折之時,成功喜悅之時,或許,你的腦海中閃現的是曾經的遺憾。遺憾,是一個心結,可以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陰影,影響到你的生命質量。你又可曾想過化解遺憾、解開心結?其實,重要的是你的心態。彌補缺憾的方法就是讓自信心回歸。一個人的自信心,是來自於他內心的淡定與坦然。擁有淡然的信心,一切遺憾都將成為過去。

每個人都想成為強者,都想在競爭中勝出。唯一的方法是要做到內心的強大,只有心強大了,才能戰勝一切。在面對各種問題時,心靈的勇敢,會讓你超越一切。我們需要一顆勇敢的心,有道義的心,有良知的心。你的心中有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心中有愛,看到的都是愛,心中有恨,看到的都是恨,心中有牛糞,看到的都是牛糞。心,是你行動的指揮家,是你前行的導航者。

不管成敗榮辱,心靈都要保持那份快樂,純淨。用淡定、從容、敞亮的氣度去充盈胸懷,去感受生命每一天的輪迴,去享受大自然帶給你的生命氣息。讓自信、勇敢、淡定在你的血液中流淌起來。

這一章帶給我的是「用信心化解遺憾,用勇敢武裝心靈,用淡定抒發氣度」。

于丹心靈之道讀後感(三)

于丹《論語》心得之二:心靈之道。這章講的是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遺憾後悔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事情,人生難免會有缺憾,沒有缺憾的人生是乏味的是沒有挑戰性的是無法激勵人前進的,而只有有缺憾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完整的。即使命運不發芽,不惋惜千百次的播種,即使花朵結不成果實,不遺憾千百次的凋零,因為沒有比腳再長的道路,沒有比人在高的山峰。

當一個人失敗後,延其繩索找其導火的源頭,後悔自己的一步之遙,後悔自己的擦肩而過,後悔自己的力求完美的事情如今有了遺憾。()後悔無濟於事,天下沒有買後悔藥的。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就如同也許在這回的高考中你因為一分之差沒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但並不意味著人生會永遠停留在這一秒,相反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不要只是沉積在後悔後悔,後悔自己哪怕如果能再多對一道選擇題呢,也許自己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學。現在抱著後悔去看待以後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既然已經有缺憾,那就讓自己的努力去填補那個缺憾,不要讓缺憾的漏洞越來越大,直到無法補救。所謂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之後在文中又提到了自信心,一個人的自信心從何而來?它是發自內心的淡然與坦然。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建立自信是困境中重新崛起的一種特有的力量。對於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是命運的主宰,與其悲嘆自己的命運,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與其沉寂在後悔之中,不如增強自己的信心,挑戰未來的人生。所謂「老夫聊法少年狂」這難道不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嗎?

所謂「三省吾身」于丹說:「能夠反省自己的錯誤並且勇於改正,這就是儒者所提倡的真正的勇敢。」不錯,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做錯事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錯了之後卻不知悔過,還是一味的用一些理由與藉口來推託,這是懦弱的表現。要做一個勇於承認錯誤地勇者,才能化去生命中的遺憾,勇者即表現為面對錯誤勇於承認的勇氣,體現出的是理性制約下內心的自信與鎮定。

我喜歡于丹在文中的一句話:「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不錯,魯迅曾說:「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種脊梁背後的風骨之氣,那種形於天的風然之骨。所謂:「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所謂:「富莫富於常知足;貴莫貴於不求人;貧莫貧於無才能;賤莫賤於無骨氣。」傲骨不可侮,傲心不可有,無傲骨則近於鄙夫,有傲心不的為君子。我記得一位學者是這麼說的:「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近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白在乾坤。」風骨也許是為中國人所驕傲的資本吧。

其實這章主要講人生多有不順,要如何去彌補不順,自信心,勇敢的勇氣,風骨的氣節。也許站在不同的角度,結果也有所不同。

我認為人生不過是一場賭博,你的籌碼就是自信,勇敢等等一切能想出的高潔的名詞,如果你連這些都不具備的話,就是失去了籌碼,連籌碼都沒有的你,又何談去堵上一把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