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魯迅雜文精選讀後感

魯迅雜文精選讀後感(一)

當我拿起《魯迅雜文》這本書的時候,它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非常的特別!它是那樣的沉甸,那樣的讓人為之一振。

這本雜文集匯聚了魯迅大部分的有關論文和感悟,我讀了一部分後感覺魯迅的文章是那麼的拗口,難懂。我曾經有放棄讀完它的想法,但最終我還是把它讀完了。當我讀完它之後才覺得原來在魯迅眼裡那時的中國社會競有那麼多的陋習,而魯迅他也毫不留情的將他看不慣的一一抨擊。雖然有的在現在的人看來是不好的,不文明的,但魯迅他卻毫不避諱的一一寫出

讀了這本書後,我終於領會到了魯迅罵人的實力是多麼的強,我以前聽我語文老師說魯迅曾經罵過很多當代和古代的文學大家,而那些被罵的人毫無還嘴之力,現在我終於得到了驗證。但儘管這樣他的文章也不顯一點俗氣之感,反而使他的文章更具說服力,更大眾化,更易懂。我也覺得他的作品很具說服力,讓人不得不相信他的觀點,只要你讀懂這本書你就會覺得魯迅對與中國的文化是多麼的了解,他的話語中經常夾雜著不同語言和不同的文化。

我覺得這本書值得我學生去讀一讀,可能會對你們有幫助!

魯迅雜文精選讀後感(二)

魯迅先生的雜文是在尖銳的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中創造的他對封建舊文明,舊道德進行了批判;探索和研究國民性問題,暴露和批判過敏性弱點;對舊中國社會的思想,文化,文學進行了廣泛廣泛而深入的批判;積極歌頌了人民民眾和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事業,魯迅的雜文一次被稱為「中國的民族魂」。

魯迅在小說散文等領域取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而且他一畢生心血和精力,創造了大量的獨樹一幟,無與倫比的雜文;這些雜文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對促進整箇中國的革命鬥爭的人民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巨大作用。魯迅用犀利的筆,寫下了「篇篇雜文」如匕首,似投槍,直刺敵人要害,發揮無可代替的戰鬥作用。這些雜文對生活的反應敏感迅速潑辣犀利,戰鬥性強。正如先生所說,雜文是感應的神經,是政府的手足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自上而下的血路來的東西。

這些文字確實激烈又尖銳,短時間內,太過頻繁的閱讀,帶來了一定的反面效應。一件事物關注的太多,即便是好的,可能也會變了味道。然而它真的變了味道,物極必反,在此,雖無這般誇張,但是得懂得如何適可而止,點到即可。書,就慢慢讀看了。閒暇之餘,翻將幾頁來看,倒也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嫌隙的也並不是文字本身,而是自己在文字的基礎上附加了個人的情感。報喜不報憂,見好不見壞,在長篇累讀之後,精神疲乏,需要另類的、輕鬆的文字來解脫,來釋放。

更或許,我就不該只看一個人的文章,只欣賞一種風格的文字。魯迅的文字是動亂年代的寫實,這些苦難動盪的日子,多多少少給我加重了沉悶與壓抑。然而我,又是那種見不得傷口的人,儘快終結這樣的痛苦,回到我的、真實的、和平的世界,豈不痛快?再有興致,百家各樣的文字,調劑著看,換換異樣的口味,領會異樣的風采,正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應該別有韻味。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爬和撞》。它筆鋒幽默,賦有哲理性,是篇很有趣的文章。它議了爬,又議了比爬更高一級的撞。就像英語中的比較級。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用一種方法去做某件事失敗了,但不要灰心喪氣,可以再試著用別的方法去做啊。兩次不行,再來一次,直到成功為止!到那時,再回過頭去看看你走過的路上那寫努力是否值得?小時候學習腳踏車,可老是學不會,但我和自己說:我一定要學會。我想套用黑格爾的一句話宋陳述這件事:「只有經過長時間完成其發展的艱苦工作,並長期埋頭沉浸於其中的任務,方渴望有所成就。」說的沒錯,在人塵的道路上難免遇到困難,重要的是看你能否克服它!

魯迅雜文精選讀後感(三)

魯迅,原名周樹人,相信大家都熟悉。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在1918年5月,第一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很榮幸,在暑假裡啃了魯迅老先生的雜文精選,若說啃的連骨頭都不剩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最起碼,在啃這本書前,我還是做了一些調查的。原來魯迅跟我可以說是老鄉啊,居然是浙江紹興人。

對於雜文寫作,魯迅懷著一種目的明確的自覺意識,其中蘊含著他的嚴肅、崇高而執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他說過,「我早就很希望中國的青年站出來,對於中國的社會,文明,都毫無忌憚地加以批評。」魯迅的雜文,正是這樣一種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這種批評,正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是在對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是攻守的手足,」

這本書為我們收集了魯迅先生的部分雜文,充分表現了魯迅先生的堅韌人格和鮮明個性。魯迅先生曾說自己的雜文里講的「併名優宇宙的奧義和人生的真諦。不過是,將我所遇到的用筆墨寫了下來。說的自誇一點,就如悲喜時節的歌哭一般,那時無非藉此來釋憤抒情……名副其實,『雜感』而已。」這本書把魯迅先生的雜文介紹給讀者,其意義也在與此。魯迅先生的雜文被詩人稱為史詩,通過這本書收集的雜文,顯現出魯迅的不屈不撓與舊勢力戰鬥到底的革命形象。()

雜文也被魯迅稱之為「雜感」或「短評」),在中國是古已有之的,而現代雜文的興趣、發展和繁榮,則是和魯迅的名字分不開的。在魯迅的筆下,雜文成為一種自由地摹寫世相、描述見聞、評說人事、言志抒情,內容無所不包、思想啟蒙和反抗現實的使命,從而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和獨特完美的藝術形式,攀上了中國文學的高峰,進入了「商尚的文學樓台」

魯迅以筆為武器,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現代文學的旗幟,被喻為中國的托爾斯泰。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