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寂寞讀後感

寂寞讀後感(一)

父親的去世、母親的老去、兒子的離別,龍應台看似越來越孤獨,然而,在無數次的「目送」中,她也變得越來越篤定,越來越豁達。一句話:寂寞,卻不孤獨。再用她在《寂寞》一文中的話來說: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或許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吧。

在我看來,她把寂寞分為兩類,第一種是可以排遣消減的,不如稱之為孤獨;而第二種則是只能一個人獨自面對、體味的。而現在的龍應台顯得是在第二種寂寞中,她已經悟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即便四顧蒼茫,唯有目送,如今的龍應台也會勇敢面對,素顏修行。

看到這樣的文字時,我先是心中酸楚,倍感淒涼,仔細揣摩一番,回過頭來再看身邊的人和事,卻更仿佛有所釋懷了:有一種寂寞,只能自己去面對,與其怨天尤人、淒悽慘慘,倒不如用一種更淡然、豁達的心態來面對。

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生命中的這種寂寞,甚至有時候只有這種寂寞才能讓我們更深刻、更透徹、更豁達地去看待人生,更寬容地去面對生活。

自古聖賢皆寂寞,大凡心中有所執著的人,常會有與世俗紅塵有些格格不入。

寂寞讀後感(二)

雖然我們的生活正變得越來越好,不必像從前那樣忍受飢餓和貧窮的折磨,但同時我們也失去了一些寶貴的東西,正如梭羅在《寂寞》中所寫的那樣——一個清貧卻無憂無慮的年代,簡單卻充滿夢想和激情的年代,沒有爾虞我詐、純真與善良的年代。()

我敢說,每個人都曾有過自己的「瓦爾登湖」,那個也許是不切實際,卻是最為純真和充滿夢想的小世界,我們記憶最深處的一處淨土。還記得馬克·吐溫小說中的林間小屋嗎?還記得魯賓遜那艱苦卻自在的荒島生活嗎?還記得保爾·柯察金生活的那個激情四射的紅色年代嗎?有人說,這些東西和梭羅一樣,已經過時了,已經和這個講求快節奏和高效率的時代格格不入。梭羅過時了嗎?我看沒有。

拋開那些拔地而起的城市,揭掉我們臉上的一層層虛偽的面具,我們所剩下的,只有對生活和未來的困惑和迷茫,只有這花花世界的浮華與喧囂。人性是如此的蒼白與無力,我們從沒有像今天這般孤獨與寂寞,這是我們的悲哀,也是我們的無奈。仔細讀一讀梭羅的文字,你會發現自以為是的我們是多麼的滑稽和可笑。梭羅選擇了與瓦爾登湖為伴,與寂寞為伴,卻收穫了人生真正的快樂與真諦;而時時刻刻都在為金錢和欲望而奔波的我們呢?我們又得到了什麼?除了那些發散著銅臭味的鈔票和永不滿足的欲求,還有些什麼?我們才是真正孤獨和寂寞的可憐人啊!

穿過這百年的歲月與滄桑,梭羅,這個手持鵝毛筆和書卷,靜靜地坐在瓦爾登湖畔沉思的美國人,仿佛在想我們揮手:「我已經找到了真理,你們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