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這條小魚在乎讀後感

這條小魚在乎讀後感(一)

讀《這條小魚在乎》,我感慨很深。

閉起雙眼,想像幼小生命在淺水窪里掙扎;屏住呼吸,感受窒息的痛苦,一種內心的力量促成一股強大的拯救欲,似乎背負起了這群小魚生存的責任。突然,一個聲音響起:「你能救得了幾條小魚?你也太自不量力了吧!你以為你自己是上帝啊?」聲音越來越響,如同被洗腦一般,拯救欲責任感被無情地擠壓於陰暗的角落,直至那股被稱為「愛」的力量崩潰了。「算了吧!」嘴唇不自覺地聽從了那個聲響,漠然於小生命的掙扎,漠然於小魚窒息的痛苦。

愛德華茲說過:「為別人的順境歡欣令自己滿足。」康德道:「愛是人類唯一的理性情感。」這不禁使人想起了巴老筆下的愛立克,為姐弟手足情而點燈日夜守侯;慈母為母子親情替遠行的遊子縫織衣服;戰士們為同胞之情以血肉之軀抗擊千鈞洪水……愛的力量造就了這種種不朽,愛的力量使人敢於面對挫折甚至死亡。愛,如同人間的太陽,把溫暖與光明送往心靈的極地;愛,如同人間最大的泉眼,滋潤著心靈的荒漠。

然而,愛又如此脆弱,經不起那個噪音的蠱惑。孩子不想從中得到什麼,他只是想著魚。成人並非心中無「愛」,並非冷酷無情,但理智告訴他,他即將做的事僅是挽救魚群中的百分之一,百分之零點一。於是成人看到了付出後的微不足道,小魚在他們的價值天平上忽略不計,於是成人冷漠而退縮。

「勿以善小而不為」。讓我們像故事中的小孩那樣,不計回報,讓愛的種子播撒到有生命的每一方土地,綿延至千秋萬代吧!

這條小魚在乎讀後感(二)

我讀了《這條小魚在乎》的品德小故事後,感到故事中的小男孩非常有愛心,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學習借鑑,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搶救很多被海水衝上沙灘淺水窩裡面臨被太陽曬死的小魚,而搶救一條條小魚在大家看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小男孩能堅持不懈抱著儘可能多搶救幾條的心態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讓我想到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古訓。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小的好事等著我們去做,不能因為好事很小我們就放任不做,而是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去改善、帶動,從而扭轉局面。所以,為了向小男孩學習,我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 要培養自己的愛心。要學會尊重生命、愛惜生命,還要儘可能保護弱小的生命,從小事做起,樂於助人,奉獻愛心;

二、 要培養從小事做起的良好品格。從小要好好學習,長大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不要眼高手低看不起小事,要從一點一滴做好自己份內的事;

三、 要培養持之以恆的精神。我們要有愛主和恆心,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就要堅持去做,不能因為遇到一點困難就半途而廢,要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那麼任何事就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條小魚在乎讀後感(三)

最近學習了《 這條小魚在乎》這篇課文,深有感觸。人活著應該多為他人著想。面對成百上千條被困在淺水窪里的小魚,你也許沒在乎,我也許沒在乎,然而小男孩卻在乎,小魚卻在乎。小男孩的可貴在於他能站在小魚的角度來看問題。其實人與人之間何嘗不是這樣呢?同學、鄰居、朋友之間,哪怕是路上、車上、船上不相識的人與人之間,如果大家都能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多為別人想想,一定會省去許多煩惱、誤會、爭吵與不和-諧。俗話說得好:理解少煩惱,誤解生禍殃。一個心中時常裝著別人的人,才可能心中裝著偉大的祖國,同樣,一個心中裝著別人的人,生活才會快樂。 海潮將成千上萬條小魚衝上沙灘,擱淺在一個個小水窪里……一個小男孩在海灘上奔跑,他捧起一條又一條小魚,奮力的將它們扔回大海。有大人道:孩子啊,別忙了,這麼多的小魚,你一個人救的完嗎?再說,誰在乎呢?小男孩頭也不回,說:小魚在乎!這條小魚在乎,這條,還有這條……

「小魚在乎」 每一次在和孩子們讀起這篇文章時,我都會從「在乎」這一辭彙中讀到沉甸甸的道德分量,其潛台詞是:還有我(小男孩)!我在乎小魚的在乎!……據說,許多人讀到這裡時都禁不住潸然淚下——這就是「在乎」的感人力量。()

回想起自己走過的教書之涯,十幾年的漫漫人生路,面 對自己的教育觀、育人觀、班級管理觀,才猛然悟出,育之不當,乃源於「誰在乎呢?」不在乎他們的言行舉止、感受、一顰一笑,乃至內心情感,孩子們何又在乎你——老師的存在呢?懂了在乎,轉載自百分網 請保留此標記我不在盲目,懂了在乎,在我眼裡,學生就是孩子——是一群正在成長的人。他們有理想、有自尊、有差異、有個性,他們天真、單純、活潑 好奇、想學習、渴望關愛,於是我和他們談學習、家庭、社會、談對老師的感受。每一周中,他們總網會有個時間要求我和他們聊天,我很在乎,這時的我便成了他們無話不說的朋友,漸漸地,孩子們在乎了我這個班主任,晨訓課上的一句話,課間、課堂上的一個眼神,甚至上課時,我在他們身邊停留時間的長短,他們都很在乎,也就在這不經意間,我發現自己班級好「管」了!活潑了、團結了! 原因是否在於一個小小的「在乎」呢?「在乎」是否也包含著一種更高的境界呢?好幾次聽課,總感覺到一堂好課中,也源於這個「 在乎」二字,老師在乎學生,學生在乎老師,這也不是教學的一種最高的境界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