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愛蓮說讀後感600字

愛蓮說讀後感600字(一)

自從學過了《愛蓮說》這篇優美的文章後,我感慨萬分。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使我沉思了許久。

我漸漸地回憶起國小時期的一點一滴,那輕輕鬆鬆、無憂無慮的小學生活,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國小,只有兩項需要引起重視的科目——語文和數學。每一節課,老師都講得又慢又詳細,這對於活潑聰明、善於動腦的我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但也正是以為科目的簡單和我的疏鬆,我開始和一些成績差、貪玩兒的同學混在了一起。久而久之,我的學習開始逐步下降,上課發言的次數也越發的少了。雖然,我早已意識到自己的下降,只是,我忘不了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在當時的我看來,玩耍就是快樂。

結果便一想而知,畢業的成績十分不理想,我哭了,可是,這充滿了失望與愧疚的淚水,卻不能洗去我身上的「污泥」。我在這渾濁的泥水中奮力掙扎,試圖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但我的「根」早已深深地扎入水底,無論我怎麼用力,還是無濟於事。

然而,就在我快要絕望之際,一場瓢潑大雨及時地灑向了這裡。很快,周圍那渾濁的泥水變成了一條清澈的小河,我挺起了胸;雨後,太陽出來了,一縷縷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我,我抬起了頭。

我迎來了我的中學生活。

愛蓮說讀後感600字(二)

北宋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寫出的《愛蓮說》受到了許多人的讚許。我第一次接觸這篇文章是在一年前,剛開始讀這篇文章,就感覺與以往所學習的古文區別甚大,此文辭藻華麗,句段簡潔,很是富有詩情畫意。

但是,隨著後來越來越多的閱讀,讓我對此文有了新的看法和認識。

「蓮之出於泥而不染」這千古名句,一直以來被世人所傳頌,蓮花也因此而受到比牡丹、玫瑰等更高的評價。而對於這句話,我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固然不錯,當所有的人都在關注著蓮花的高潔的時候,是否有人注意到蓮之腳下的淤泥呢?如果沒有塘中淤泥的培育,蓮是否還會有如此華麗的外表?更何況「蓮中通外直」,世人也只是看到它正直的品格,是否想到它僅僅只是虛有其表,而腹中空虛呢?由此觀之,周敦頤寫的這篇文章只是從單方面道出了蓮的美,而忽略了它的醜!

聯繫到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發展都需要全面的人才,《愛蓮說》這篇文章的思想無疑不是抑制著人們的創新精神,社會因此得不到更好的發展,人才不拔尖,一個民族可能會因此而失去新的嶄新的局面。綜上所述,我們在思考問題時要全面,不能人云亦云,而放棄本來的創新能力。

通過這篇文章,我個人受益匪淺。它告誡了我看問題不應該只是看其美好的一面,而要抓住錯誤,並且要及時改正。在成功之時也不能忘本,就比如蓮之所以如此美麗,那是因為有淤泥的栽培。如果不是在淤泥的培育下生長出來的,蓮花絕不會如此高潔。做人也決不可虛有其表,外表在某些時候時候只是一張通行證,當進入某個領域之後,還是少不了真正的才華和學問,虛有其表,就如繡花枕頭一般,再漂亮也逃不過智者的眼睛。

愛蓮說讀後感600字(三)

讀了周敦頤的《愛蓮說》後我才恍然大悟。蓮花的外觀、精神、修養無一不讓我為之動容,無一不讓我陷入無盡的感染中。

作者用《愛蓮說》這篇文章中對蓮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寫,讚美了正直高尚的氣節,鄙棄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藉以表現出作者自身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對蓮花的描寫正是作者對文章中心的最好的詮釋。試問,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呢?

封建統治時期,那鳴冤的鼓聲不絕於耳,可那些所遇的青天大老爺們卻在後堂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數著做案人送來的「白花花」的銀子。當今現代,家長掀著大包小包的禮品樂滋滋地叩響老師家門的人也不在少數。

蓮花尚且能夠做到不願意隱退,不貪圖榮華富貴,堅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而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呢?

當然,所謂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並非()是指像劉禹錫那樣隱居山林,從此不問世事,這是斷然不可取的。如果不問世事,只關心自己,確實也可稱為「潔身自好」,可是換一種方式,這就成了自私只在乎自己,而不管他人死活。

「濯清漣而不妖」也並不是指整天穿著痲衣、布鞋這就叫做「不妖」,社會總在進步,人的思想也不能停滯不前,而是指蓮花在清澈的水中不斷洗濯、滌盪,唯恐蒙受些微不潔的心態,這便很容易使人想起蓮花素淨雅致,儀態莊重的本質,而並非思想的止步不前。

《愛蓮說》這篇文章教會我們要有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和鄙棄追名逐利,趨炎附墊的惡濁世風,要做到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愛蓮說》這篇文章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