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岡仁波齊》觀後感

  今天是第二次看《岡仁波齊》。上次看是一年前,同樣是看完感動得一塌糊塗,對「信仰」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嚮往。但一年過去了,除了生活給予的教訓,讓人無奈地接受某些現實,調整心態平撫情緒,繼續每天平淡無奇的日子外,似乎別無更多的改變。

  但心中想過、念過的東西,就成了思想的一部分,雖然會遺忘,在不經意的時候有時又會漂浮在眼前,作為寬慰自己,或未來可以憧憬的一部分。或者說,當回想起曾經希望憧憬過的場景時,竟然也會產生一種自己似乎已經歷過的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和自己很久之前曾經親身經歷的真實事件似乎一樣真實又飄忽,似夢非夢。如果沒有照片或同行者佐證事實,或有人偽造事實專門合成了你在某現場的證據,又如何確定自己是在現實還是在夢境?自己的感受還是幻覺?

  今天第二次看《岡仁波齊》。看之前我覺得似乎已經忘掉了電影的大部分內容,但在看的過程中,像第一次一樣的震撼減弱了許多,有許多場景似乎覺得和老熟人一樣:就是這樣,本來是這樣。

  第一次看,我像一個旁觀者,心裡迫切地在問「然後呢?」,情緒一直被劇情所牽引。第二次看,我似乎成為一個同行者,小姑娘、老爺爺、小伙子、孕婦、拖拉機手、屠夫,我似乎和每一個心有惺惺的人有了眼神的交流。但我並沒有風餐露宿、饑寒交迫的肉體痛苦,沒有腰酸背痛、腳底打泡的身體記憶,有的,只是似曾相識的感覺。

  有人說,當演員挺好,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體會不同的人生。那麼,當坐在家裡或者影院觀影時,不也在體會不同的人生嗎?當玩虛擬現實的遊戲時,不也在體會不同的人生嗎?那些癮君子在吸毒後,進入極度的亢奮狀態,產生幻覺,不也在體會不同的人生嗎?將來,有了虛擬性愛,同樣也在體現不同的人生呀。對了,這叫做精神出軌,是對自己愛人的背叛,因為真正的愛情是專一的、存粹的、獨占的。但這一生一世,此時此刻,不需要專一嗎?可以容忍心在別處嗎?自己的生活過不好,心裡總在嚮往著別人的生活,自己的主角不做,偏要做觀眾。

  理智似乎是個好東西,讓人能夠權衡利弊,算計出何時、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這一切,都需要長期、艱苦地學習。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產生厭倦、懈怠,會有逃離的想法,需要有一個夢境,來給予生命一個喘息的機會,或許這也是書籍、影視的意義之一吧。

  《岡仁波齊》中的朝聖者,平和、執著、樂觀,團隊中沒有抱怨,沒有糾結,沒有放棄,沒有人性中任何消極的表現,2000多公里,九死一生的經歷,看似有了信仰的力量,一切顯得風輕雲淡,這是怎樣開掛的人生。這是造夢師造出來的夢。她似乎不遵循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規律,為一點小事糾結、為一些小利反目、為細密而粘連的網所纏繞。

  「夏蟲不可以語冰」。儘管跟隨一程,要理解朝聖者的世界,終究需要自己親自上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