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青春勵志

二十歲之後,請學會為自己負責

01

想講講兩個30+朋友各自的人生。

我有兩個來往親密的朋友,一個是三十一歲的美國大妞,一個是三十三歲的日本姑娘。

認識大妞是因為她的隨性,那簡直是個沒心沒肺的女孩子,口無遮攔又天真到底,時不時做個狂熱情緒的承載體。

幾年前她隨著丈夫一起來紐西蘭定居,陪丈夫開脊椎矯正診所,兩人住過漏風的船,躺過陰冷的地下室,白麵包配花生醬地活了好一陣,命運總是對異鄉的人刻薄,他們一直過得有些掙扎。

大妞是隨意的姑娘,沒什麼遠大的追求,這些年搖搖晃晃,不介意生活有時辛苦,卻也把自己養出了太多安逸。

有幾次丈夫生意冷清家中各種需要告急,大妞試圖找過工作,但結果總是不太樂觀,她每次陰著臉回到家,都給出一樣的理由,“你知道的,這裡沒有什麼適合我的工作嘛……”而若干次婚姻出現問題,她拖著行李箱剛出門又折回來,“媽蛋,算了吧,反正我也沒有錢。”

她有一份看起來“過得很自由”的生活:每天中午起床,把自己套進一件松垮的大布衫,無需和白領一樣擔憂擁堵的交通,一切事情都擁有絕對的自由,她可以把威士忌當做早餐,紅酒當做配菜,可以一整天窩在沙發中玩手機遊戲或者看超長的電視劇,直到鐘錶上的指針跨越另一個凌晨。

大妞憎惡運動,偏偏胃口又出奇好,能夠半個小時吃完1kg的乳酪,而我也親眼見證過,她在飯後獨享了六份甜點,肚子撐出懷孕的形狀。她常常打著飽嗝對我說,“完全不理解控制體重的那些人,我爬到食物鏈的頂層,不是為了像你那樣就吃一小口。”

就像她總是對我說,“你活的真累,什麼健身什麼寫部落格的,女人還不是一樣都要變老變醜,不如放開享受這一秒。”

我曾經也很羨慕這樣的生活,不必為自己設定很多限制,胖得坦然懶得踏實,自由散漫到理直氣壯。

直到幾天前美國大妞和我說道,“嘿嘿,我滿三十一啦!”前一秒她還在抻著胳膊上松垮的皮膚問我怎么辦,而我在她拿起酒瓶繼續暢飲的那一刻竟然忘記了,她才剛剛到了三十一歲,而不是四十一,那突出的肚子,什麼時候成了她身體長久的形狀?

02

認識日本姑娘是因為她的堅持,三十歲以上的女性毅力常常令我覺得佩服。如果說二十歲時候的堅持叫做自律,那三十歲時的堅持往往就是“自虐”。

她喜歡為自己所有“變態”的執著做出同一種解釋,“要對自己負點責任啊。”每次她說這話的時候特別認真,和日劇中舉著拳頭要重新開始人生的年輕姑娘一樣令人感動。

日本姑娘所說的負責任,是早上六點半起床跑步,白天用力工作賺錢,有些晚上用來參加拳擊課,有些晚上去練瑜伽,周末安排更是豐富,衝浪爬山游泳見朋友。姑娘每年去一個新的地方旅行,每年參加幾次馬拉松,每年都以更好的自己出現在你面前,讓你根本沒機會提出“生活太累論”,你甚至都忘記年齡在她身上的痕跡——她身材勻稱,狀態健康,整個人就是一部正在播放的旅行紀錄片,你隨時都可能看到新的景觀。

我生活中的很多堅持都是因為看到了日本姑娘的自律,當美國大妞和我宣揚著“及時享樂”的自由,我卻看到了血淋淋的現實中,三十幾歲的女人擁有著不同的身材,四十幾歲的女人說著不同的閱歷,五十幾歲的女人無需講話就已在透露氣質……三十歲之後的人生,真得在被二十幾歲時的積累而決定著。

03

看過一個視頻,專業人士在其中解釋,“百分之八十的關於人生的重要決定,都發生在三十五歲之前。二十幾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格養成期,我們的大腦會在三十歲的時候完成最後一次的生長。”

二十歲那一年,我們看起來都是那樣地好,甚至都忘記了人生是一條要走很久很久的路。

我們玩樂,我們狂歡,我們忘掉那些真正需要被重視的正經事。

直到有一天猛然看到彼此的差距,才悔恨,人必須體面而認真地活,對自己足夠負責,不然歲月終究會以種種無需語言的方式告訴你,“你曾有過那么好的青春,卻最終辜負了它。”

二十歲,學會為自己負責,就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作者:楊熹文(公眾號ID:neversaynever30),常駐紐西蘭,熱愛生活與寫作,相信寫作是門孤獨的手藝,意義卻在於分享。出版書籍《請尊重一個姑娘的努力》,《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講述一個姑娘在異國他鄉的奮鬥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