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一)

1956年2月至4月,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陳雲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有關領導,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連續聽取工業、農業、商業、運輸業、財政等34個部門的工作匯報,討論社會主義道路中存在的問題,在如何對待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經驗問題上形成很多共識。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並經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歸納,最後由毛澤東匯總,形成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

報告論述的十個問題,一方面是從研究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問題中提出來的,一方面是以蘇聯經驗為鑑戒提出來的。毛主席提出,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前三條講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並肯定我們過去在處理這些關係上沒有犯大的錯誤,同時強調根據形勢和經驗,今後應該適當調整,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更多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儘量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從長遠看,這樣反而能夠更好地發展重工業、內地工業和加強國防。這裡涉及的實際上是開闢一條跟蘇聯過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問題。

第四、五條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開始涉及經濟體制的改革。這樣就初步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若干新方針。其中既要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同時要提倡關心民眾生活,反對不關心民眾痛癢的官僚主義;既要大力發揚民眾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時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決他們在勞動和生活中的迫切問題我想將在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後五條講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黨和非黨的關係,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是非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都是屬於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的問題。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漢族與少數民族各有優勢。建設社會主義,必須調動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民族的優勢,做到優勢互補。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專門論述了「中國和外國的關係」問題,並且明確地提出了「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他們的短處、缺點,當然不要學。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二)

《論十大關係》一文還體現了毛澤東同志實事求是的重要思想。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當時國情既是缺點同時也是優點,我們的革命比別人落後,我們國家的發展自然也是比別人落後,我們一為「窮」,二為「白」,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新中國的起步很低,也正因如此,「我們是一張白紙,正好寫字。」要發展新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就要好好走好每一步,打好基礎,從這篇文章的具體闡述中,毛澤東同志對這十大關係的認識、理解以及解決措施等觀點很鮮明,就是要辨證地去處理,全面統籌,與時俱進,處理各種關係的目的是為了發展和強盛,方式須辯證,調整的結構和效果要均衡。並且毛澤東同志很堅持自己的立場,在向外國學習的時候堅持原則,好的東西要學,不好的東西要堅決摒棄,不能一手抓來就用,更要結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

讀這篇文章,更讓我體會了毛澤東思想的博大精深,毛澤東個人的人格魅力。我國有別於蘇聯模式的經濟建設正是以此為起點,開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最初有益的探索。毛澤東邁出了探索的第一步,為今天新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作了一定的準備,為社會主義建設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是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奠基石。《論十大關係》的講話中,尤其體現了毛澤東的人格魅力。一句「道路總是曲折的,但前途總是光明的。」的話就足以看出他個人對於將要遇到的困難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對於未來的美好展望,作為國家領導人,他的講話鼓舞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對於調動黨內黨外、國內國外一切直接的、間接地積極因素具有重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我們在大學已經走了近乎一半的路,雖然我們現在會遇到很多困難,道路總是曲折的,但前途總是光明的,相信在經歷磨練之後我們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

論十大關係讀後感(三)

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同時,我研讀了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讀完之後深有感觸。同時對於毛主席這部著作中涉及我國經濟、政治與文化等各方面的論述對黨和國家以後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可謂影響深遠,值得後人敬仰。

要了解《論十大關係》的影響和意義,就先要了解《論十大關係》產生的時代背影和中國當時處於什麼狀況之下。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時期。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十分落後、各地發展極不平衡的東方大國中,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面臨的一個全新的課題。面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選擇了蘇聯模式,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但是,蘇聯模式本身存在著一些弊端,並且這一模式也未必適合中國。所以,1955年2月,毛澤東用一個半月的時間,找了34箇中央部委同志談話,對我國經濟建設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經過中央政治局多次討論,在集體總結經驗的基礎上,4月25日,毛澤東在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參加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接著,又在5月2日的最高國務會議上作了進一步的闡述。《論十大關係》正式提出了以蘇聯經驗為鑑戒,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任務。這就是當時《論十大關係》產生的時代背景。

毛澤東提出十大關係的指導思想,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尋找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路線。報告論述的十個問題,一方面是從研究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問題中提出來的,一方面是以蘇聯經驗為鑑戒提出來的。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帶有全局性的十個問題,即十大關係:(1)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2)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4)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5)中央和地方的關係;(6)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7)黨和非黨的關係;(8)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9)是非關係;(10)中國和外國的關係。這就是十大關係的主要內容,而十大關係主要針對當時社會主義中國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和國家安全等方面,可謂是涉及全面,見解到位。

所以在當時中國那樣的背景下,《論十大關係》的提出,正好順應了當時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為以後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鋪墊。《論十大關係》中關於從中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的思想,關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關於中國工業化道路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構想,等等,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使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它對於黨的八大路線的確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論十大關係》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張,實際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線和通過的有關報告、決議中去了。所以,把這個報告,連同八大確立的路線和毛澤東稍後發表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看作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實際的。50年的實踐表明,毛澤東當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張,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富有生命力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是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這個戰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又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鮮經驗。()

因此,結合新階段的新任務重溫《論十大關係》的基本思想,對於我們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通過《論十大關係》的研讀,我對黨的社會主義的建設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和了解,也希望自己能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出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