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成長讀後感

成長讀後感(一)

在我眼中,「成長」是一本書。

我從落地時,這本書就時刻伴隨在我的身旁,我們形影不離,有時歡喜有時哭泣。

從國小到現在,在學習方面我一直在和別人比較。有時贏了信心十足,有時輸了灰心喪氣,我的心態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來迴轉換。時間長了突然覺得自己變成了「陰陽人」,這時「成長」後者艱辛的步伐向我走來,翻開了書頁告訴我:一棵草,可以給大自然以生機;一滴水,可以匯成江河;一片落葉,可以成為化肥;做平凡快樂而又本色的你,不必為別人的功名顯赫而自尋煩惱;也不必為自己的一時突出來得意忘形,即使永遠是敗者,我們也可以無人賞,自家拍掌。

我明白了:堅持自己的心態,不卑不亢,平凡的人同樣能展現不一樣的境界。

我從記事起,這本書就像是有魔法似的,出了一道道「難題」給我做,有時喜悅有時痛苦。

四年級時,看到身邊的同學個個都騎著腳踏車上、放學,我很羨慕。我為了學它,大大小小喔啊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最難過的一次是到下坡時,撞上了前方的小破屋,我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後又聽到腳踏車落地的「吱吱」鐵聲。我渾身無勁,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罐,什麼味道都有。我想:我是不是要死掉了,我才上四年級呀!我一定要活下去,我睜開眼漆黑一片,我真的很想哭,可是有一個聲音對我說:當所有人都選擇懦弱,請記得減輕,退一步就會步履艱難,無法前進;當所有人都選擇哭泣,請記得微笑,一落淚就會迷失方向,原地打轉;當所有的人都選擇痛苦,請記得快樂,一痛苦就會不由自主,跌入遺憾。自己的路自己走,請做最頑強的自己,我努力的用手撐起身體,課時左手沒勁,只好全靠右手了,終於……又摔下了,我不怕,又撐了一次,終於坐了起來,我從心底生出一種莫名的喜悅,我成功了。

我懂得了:不管經歷多少苦和痛,它們只會讓你更堅強

我很害怕一個人在家,儘管在學校我是那麼的活潑,但是在那時,你會看到我孤獨寂寞的一面。

我害怕孤獨,害怕一個人的寂寞。如果我再孤獨時睡著了,我會從惡夢中驚醒,如果我再寂寞時寫作業,眼淚會悄然落下;如果我再孤獨的想像,悲慘的事會來回放……課時我再孤獨中成長,成長的事跡會讓我發現:孤獨中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回憶,那時我們可以從回憶得到溫暖,也可以從自己越來越清晰的潛意識中得到滿足,你將克服孤獨。

我知道了:當孤獨向狂風般侵襲你,你可以保持一份完美無瑕的心境。

在成長中長成,在成長中成長,成長這本感人而又艱辛的書,需要我去繼續翻閱,今天我正在成長,明天正要長成。

我們每天都在成長,還記得我們只是一枚受精卵,然慢慢的慢慢的發育,當我們是嬰兒時,在跌倒中漸漸的漸漸的長大,成熟……其實,每一本成長都記錄我們,從幼時到少時的點點滴滴,雖然有許許多多的辛酸,但只要細細品味,就會體會出無窮樂趣。

成長讀後感(二)

一口氣讀完了王海鴒的新書《成長》,心情還沉浸在書中的人物里、情節中。王海鴒的書不白讀,總能給人一些有益的思考。

有人說,成長就是不斷妥協的過程,我對這句話深表贊同。人浮於世,都有自己的處世之道,價值觀以及處事方法也有所不同,甚至性格的差異,也使得人和人之間有時候不能完全接受彼此,那麼就因為這樣而疏遠對方嗎?當然不是,唯有一方或是雙方做出一定的讓步,給彼此留下更大的空間,人們才能更好地生活在一起。矛盾就是這樣,總是時時刻刻存在,激化矛盾總不是最佳方案。《成長》講述的是少年彭飛從倔強叛逆,到進飛行學院磨礪成人的曲折故事,展現了一個軍人艱辛崎嶇的成長之路。彭飛父親彭湘江是空軍空降師的參謀長,母親海云為了家庭放棄了外交官的理想,全部心血傾注於兒子的成長。少年彭飛一模678的高分原本讓母親海雲欣慰不已,正當母子倆商量報考清華還是北大時,彭飛卻因與一直關係隔閡的父親賭氣不顧全家反對任性報名參加了空軍招飛並被錄取。在飛行學院魔鬼般的訓練中,少年彭飛經歷了嚴酷的軍隊磨礪及冷酷無情、嚴格苛刻的飛行員淘汰制,終於成為了一名飛行員。成為黃金之身的軍航飛行員後,彭飛與一心嚮往成為中國法拉奇的記者安葉邂逅、相戀並結合,但當浪漫愛情歸於現實細瑣婚姻生活後,矛盾接踵而來。婚前安葉做好了思想準備,泰山壓頂志不移;身臨其境方知,真正需她對付的不是泰山壓頂,是滴水穿石般日常的反覆的瑣屑磨蝕。在事業繁忙與兼顧家庭、事業與婚姻、男女平等與家庭分工的矛盾之中,彭飛與安葉的婚姻面臨著重重危機。是彭湘江與海雲的家庭婚戀觀,是海雲與彭飛的母子情深,是海雲的大愛與犧牲精神,感動了彭飛與安葉,也激勵了彭飛與安葉,讓彭飛與安葉認識到了愛的真諦、事業的追求、家庭的位置,讓彭飛與安葉對使命的堅守、對親情珍惜、對愛情的追求有了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升華。成長是什麼?

正如《成長》裡說的,「青春是什麼?是造物主送的一個大禮包,人人有份,包裝炫目華麗充滿魅惑很易令人昏頭,以為只要擁有了它便可無極無敵。及至一層層包裝拆將開來,很多人,絕大部分人,得到的是失望,自然還有清醒,只可惜人生經驗獲得的同時就意味著作廢。」雖說彭飛的家庭有些特殊,但是他的成長軌跡還是與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所以說,這部小說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生活狀態。出生於八十年代末的我,比較反感現在社會上有人用八零後九零後這樣已經被賦予特定理解的標籤來標記我們,就好像把我們整齊劃一地歸為一類似的,我認為這是典型的以點代面的行為,也是一部分人對於不能再頤指氣使地行使家長權力的無力表現。年少的我們有時候固然任性叛逆,就像彭飛一樣,但是這種叛逆中多數人在多數時候還是站在理性的高度上的。我們想要自己走出的人生,我們也需要過來人為我們扶正而不致於走嚴重的錯路,但是如果是被事無巨細地安排一生,確實讓人難以理解的。

至於說這麼多,看似題外話,其實也是《成長》中所貫徹的一道思想,這是新時代中作為父母所應該適應和妥協的地方。當然我們也有很多要學習改進的地方,畢竟父母的苦心我們也是需要理解的,所謂嚴父慈母都是永恆不變的真心,我們永遠不能忽略和辜負!

成長讀後感(三)

凌志軍文集之《成長-微軟小子的教育》在零星的時間內,我總算讀完了。

回頭看些觀點,其中關於中國未來成功人士應該遵循的「e學生成長方案」確實讓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不過,再細細思考下去,其實就是我們多年倡導的素質教育的基本方針。

在中國現在的大環境下,我們仍然在走著應試教育之道。儘管很層面上的有志之士在不斷地反思我們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和研究生教育,他們也提出來了不少解決問題的方案。甚至,其中的專家學者從理論上進行了很多有力的論證。但是,我們現在回頭看看我們的教育,又有多少學校改變了呢?蚍蜉撼大樹矣!凌志軍當然也看到了我們國家教育的弊端,洞悉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可能也像我們一樣在某些條件下,不能作出必要的改革,而通過寫作來喚醒大家對教育的思索吧。他的努力值得肯定。畢竟這也是有著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才有的思量和探索。

退一步講,現在來看看凌志軍的孩子,他們的讀書環境是不是很好呢?儘管我不知道,但是,不用想都明了,在中國傳媒界有一定聲譽的作家的孩子絕對在不一般的國小、國中讀書或是讀過書。文中談到我們的學校有時候並不那麼重要,你看看那些微軟小子有很多人就沒有在很好的國中或是高中讀過書。他們中很多人在大學時代有過迷茫,直到研究生階段,遇到一位良師,或是對自身的反思才有了以後的改變,進而有了今天的成績。不過,我想凌志軍不會冒著這樣一個險,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文中的觀點是從眾多成功的案例中總結出來的。當然,這些觀點確實是對他們成功的註腳。然而,研究了微軟小子的成功,我認為只是其中一方面。中國現在需要不只是一些科學家,我們需要的「能夠奮戰在各個戰線上的精英」。就像我們的西部大開發,大家都知道這是中國解決貧富差距的一個根本性途徑。那麼,像微軟小子一樣有高智商的人能夠在西部的熱土上揮灑汗水,奮鬥一生嗎?這樣的土壤適應他們嗎?顯然有很多人就不是。他們是科技的驕子,需要的是施展高科技才華的舞台。至少在西部的很多城市中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就像文中有段獨白,我們的很多教授忙著跑項目資金,哪有這麼多時間來輔導學生呢?!在西部大開發中,我們需要的更是一種具有高度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具有奉獻精神、實幹精神、有政治眼觀和經濟頭腦的人。也許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需要企業家大於科學家。至於那些科技之子在這樣的土壤上即使發了芽,也難長成參天大樹。

那麼,讀到這裡的話,我還是對凌志軍的很多觀點持贊同態度的。可是,我們的國家不僅需要科學家,我們還需要其他人才。就像農民,也有具有經商頭腦,具有科技眼觀的農民吧。

從凌志軍的觀點中,我學會的是反思。以前很多時候,沒有反思精神了,就有了迷茫不知道可以幹什麼,能夠幹什麼了。現在的我至少知道我自己想幹什麼,還在不斷的摸索能夠幹什麼。這樣,我是快樂的。

凌志軍還用很多的事例教會了我去不一樣地生活,教會我去做心之所向的事情。這個真的是相當重要的啟示。

感謝凌志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