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康熙大帝》讀後感

《康熙大帝》讀後感(一)

《康熙大帝》已經讀了兩遍,電視劇看了好多次,以我個人的觀點,對書中康熙的一生,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特別是孝莊印象更為深刻,沒有孝莊就沒有康熙,也就沒有康熙盛世。

康熙在少年時便浸泡在權利漩渦中,為他以後執政奠定了基礎,少年時在孝莊皇太后的力挺下,繼承皇位,之後便和鰲拜集團開始長時間的較量。期間失敗過,以自己的手段和想法,想一舉殲滅鰲拜勢力,可惜他敗了,敗的很殘。在大臣面前丟了面子,使得有些左右不定的大臣慢慢向鰲拜勢力靠攏,幸好他有孝莊皇太后,孝莊絕對是一個厚黑高手,很輕描淡寫的化解了危機,同時也給鰲拜一個提醒,那就是我孝莊還活著,你們這些大臣別不把我放在眼裡。並狠狠的批評康熙的作為,鰲拜勢力早晚要鏟掉,只是你現在羽翼未豐,欲速則不達,現在要積累你自己的力量,等待時機。

在康熙沒有執政之前,為了放鬆鰲拜集團的警惕,康熙是下了功夫的,穿走與京城,與一些學子交朋友。期間有個我個人認為比較經典的情節。一天康熙和近身侍衛魏東亭在街市上,遇到了來京趕考的一個才子,聊的很是投緣,過後魏東亭說,此人今後可以為皇上效力,康熙笑答,此人永不錄用。魏東亭很是不解,康熙說,我剛才掏手巾擦臉,無意帶出一顆金瓜子掉在地上,此人以為我沒看見,便挪腳踩在上面一直沒有動身。這樣的人如果當官,既是大貪,縱使他才華再高也不能用,不能讓他禍害老百姓。

一次在茶館,忽聽外面賣豆腐腦的小姑娘唱曲,大概是有冤屈到京城告狀的,康熙便把此女叫到樓上,問原因,姑娘如此這般把原委告訴了康熙。裡面有個情節,這個賣豆腐腦的姑娘並不識字,她的唱曲是個文人幫她寫的,她們是怎末認識的,原來是文人在街頭又冷又餓,小姑娘給了他一碗豆腐腦,他為了報恩就給小姑娘寫了唱曲,康熙拿過唱曲一看,文字功底不錯,無意間發現背面有字,仔細一看不由的一驚一喜,原來背面是康熙的老師伍次有先生寫給康熙的,用現在的話叫推薦信。康熙立即交代魏東亭,即刻召見此人,並委重任。這個人就這樣憑著自己的真才實學得到了康熙的賞識,然而康熙更賞識他的是,此人並沒有利用自己老師伍次有先生寫的介紹信,反過來他要是拿著介紹信找到康熙,大小都會給他個差事做,因為康熙的老師在外雲遊就是為了給康熙找人才,康熙相信自己的老師,也自然相信老師推薦的人。利用手裡的介紹信和不用介紹信,讓康熙看出了此人的人格魅力,寧折不彎的個性,和文人應有的骨氣。

《康熙大帝》讀後感(二)

在中國五千年悠悠歷史長河中,有一顆璀璨並且閃著金光的寶珠,他不如唐太宗李世民那麼能征善戰,更不像漢高祖劉邦那麼謙虛禮讓,但他攻於心計,聰明伶俐,他雖是滿族人,卻把滿漢之情聯結在一起,他就是清聖祖康熙皇帝,原名愛新覺羅玄燁。

它講述了從順治(康熙的爸爸)二十年至康熙十八年的兩大動亂。一是鰲拜在先祖出家後被任命託孤大臣,他以康熙還年幼(只有八歲)想獨攬大權,卻被康熙的智慧打敗了。二是吳三桂舉兵造反,朝廷依靠能人的機智把他們瓦解了。

在初看時,我感到驚訝,連八歲小孩當上了皇帝,都能勵精圖治,真難想像啊!越到後來,我越佩服這位小皇帝,他不但自己機智勇敢,在提拔人才方面也頗有成效。例如康熙要捉鰲拜,就事先找了一位老師學知識,又籠絡了許多貼身護衛及文臣武將。在大家都認為時機成熟的時候,他卻小心謹慎,還是仔細、一步一步地編排著計畫。他既想到了自己走出每一步的利與弊,又算到了對方的最佳應對。「知已知彼,百戰百勝。」康熙終靠著多日來的思索,取得了勝利。我覺得這才像位帝王,這才是真正的帝王風範!

有哪些帝王風範呢?有以下幾點:一、聰明勇敢。它會幫帝王在處治內憂外患時輕鬆、妥當。二、善於用人。如果單是皇帝一個人保江山,那絕對是做白日夢。所以,皇帝必須會選拔有才之人,文的在朝廷整頓內務,武的在外保江山。不過,一定要謹慎為好。三、有自知之明。幹什麼事,帝王都要掌握前因後果,懂得自己控制住自己。康熙以上三點都達到了,不愧擁有帝王風範。

帝王風範不簡單,文臣武將內外管。機智勇敢用良才,解除一切內外患。

《康熙大帝》讀後感(三)

花了幾天的時間把《康熙大帝》這部小說看完,我對康熙,這位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有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更加深了對這位中國歷史上難得一遇的好皇帝的敬仰和欽佩。八歲登基,十五歲剪除鰲拜黨羽,從此開始掌握大清王朝實權,先後撤除三藩,收復台灣,鎮壓準噶爾部叛亂,收復沙俄侵占領土,並在此期間,選賢任能,勵精圖治,減賦稅,興水利,休養生息,其卓越的文功武治創造了又一個封建繁榮時期--康熙盛世!

當然,不可否認,康熙皇帝是一位好皇帝,好君主,是兩千多年封建社會中區區可數、為數不多的好皇帝之一,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好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在處理沙俄侵略、對待台灣問題以及民族問題的看法方面等等,進行了卓為有效的實踐和精闢獨到的見解,直到如今,還為專家學者所津津樂道,稱讚頌揚之聲不絕於耳。然,而,沉思了一天,筆者覺得,在基本肯定康熙大帝的功績和貢獻的同時,在將歌功頌德溢美之詞源源不斷送給這位好皇帝的同時,我們應該分出一部分有限的精力和時間,去關注這位好皇帝的局限性,並將這個局限性透徹分析,化作一面對照現實的鏡子,以期改小過,糾大失,拯大孽,為今天的社會生活服務。

百姓之所以稱康熙一位好皇帝,顯然在於康熙實行了一系列親民愛民減輕百姓負擔的措施,百姓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官員之所以擁戴康熙是一位曠古明君,顯然在於康熙選賢任能,恩威並重,獎罰並舉,百官有了升官發財、建功立業的盼頭;少數民族和漢族之所以臣服於康熙這位好君主,就在於其對少數民族採取了既打又拉的民族懷柔政策,民族平等國家統一的和平局面,為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必須的條件。可是,這當時條件下,這些政策的局限性是極其明顯的。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好皇帝的好政策大多具有較強的變動性,往往是君主個人的意志的體現,君主個人的喜好偏向不可避免地參雜其中。君主的一言一語往往被下邊的臣民奉為金科玉律,也就是政策的雛,形。如果君主的金口玉言是好的,老百姓趕上了個好政策,就能過上安穩日子;萬一君主那天不開心,走了口,禍國殃民的政策被一幫聽話的狗奴才貫徹執行了,老百姓就只有吃虧遭殃的份了。

康熙一朝,文臣有索額圖,明珠,熊賜履、高士奇,陳廷玉,武有魏東亭、武丹、姚啟聖、圖海、施琅、飛揚古等,可謂人才濟濟。再加上康熙在選賢任能上不拘一格,不少身份卑微的有才之士,紛紛脫穎而出,為康熙盛世奠定了人才基礎。儘管人才層出不窮,康熙知人善用,可是,主子與奴僕的深嚴的等級關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選拔、任用和才能的發揮。康熙是明君,而且精於駕馭之術,變著法兒要臣子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然而,深深參悟了"伴君如伴虎"的臣子們,在敏感和關鍵問題上,一無例外地選擇了沉默和保留;在喜憂參半的國事上,儘量報喜不報憂,或者小成績通過變戲法似的包裝變成了大喜,大災大禍動一動手腳,就成了小問題。

多子的康熙並未多福,在皇位的繼承權上,皇子阿哥們明爭暗鬥,令晚年的康熙寢食難安,傷透了腦筋,心力交瘁,最終在兒子的爭吵中撒手人寰。皇位為何炙手可熱,令父子兄弟反目成仇,其根源就在於正大光明牌匾下的寶座,至高無上;皇帝權力,無邊無際。封建社會,"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犯罪可以逍遙法外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天王老子,也就是一國之君,皇上。試想,一個皇帝手握生殺予奪、升降任免等權力,誰不誠惶誠恐,誰不羨慕誰不眼紅?更何況是與皇帝朝夕相處的皇子阿哥們了?康熙皇帝英明一世,()試圖通過立儲平息皇子阿哥們對皇權的覬覦,失敗了;試圖通過不立儲,結果,兒子們的鬥爭更加激烈,甚至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最終又失敗了。其實,有一個根本平息皇子阿哥們爭鬥的辦法,康熙皇帝不敢想,更不願想,或許連想都沒想過,那就是極權下的皇帝權力加以約束規範,就如今天的君主立憲,或者廢除皇位世襲,民主選舉元首,康熙皇帝的難題就可以不攻自破,迎刃而解了。

之前,讀過一篇文章叫《不可巴望好皇上》,感覺不可思議,通過今天的分析,理由又如此相似,才真正明白,封建社會的老百姓,是多麼的不容易。他們的幸福美好的生活,原來,是在每天的盼望中與好皇帝的不經意間大發慈悲,偶然出現的。

生活在民主與法制社會裡的現代公民,我們是多麼的幸運呀,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呀!從此以後,請不要,再提什麼好皇帝,更不要,再巴望什麼好皇帝!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