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曾國藩》讀後感

曾國藩讀後感(一)

最近讀了好幾本書,有網路小說,人物傳記,勵志書籍和偉人思想,從書中所獲頗豐。特別是關於曾國藩的書,如果說高中時代讀《曾國藩》從中學習的是靜心慎獨的修身之道,而現在十多年後重讀,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幹。這位晚清第一重臣,無論是修身,齊家,還是治軍,教子,其遠見卓識,令我們的毛主席都說“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一人”,反省自己的修身、教育之道,不得不承認受當初受到《曾國藩》的影響。

古人說:“心底無私天地寬”,又說“無欲則剛”,曾國藩處滿清貴族排漢猜忌之中,以文臣見武功,我認為他正是奉行了這一準則。我佩服他的治軍治亂的本領,“亂世用重典”,為此他贏得了“曾剃頭”的惡名,斬殺有救母之恩的將領金松齡。他給我的啟示就是規則必須執行,嚴懲必須達到目的,否則別用。我佩服他的激勵制度,為了鼓舞軍士士氣,他親授刻有曾滌生國藩制的腰刀,可後來因為發的太多,導致軍中幾乎人有一把,喪失了效果,這給我的啟示是善用激勵,物雖輕,用得當,效果非凡,可激勵太濫就失去了意義,就像後來腰刀太多已不起作用一樣,“物以稀為貴”。

我更佩服他的教子之道,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他能允許兒子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所讀的書籍,同意兒子不參加科舉考試而選擇近代科學數算等知識的學習,這是多么具有非凡膽識和遠見卓識的決定,而我們今天呢,是否關注了孩子喜歡什麼?需要什麼?貴為王公大臣的他,是晚清唯一一位異性封王的重臣,他以“有識、有度、有常”的準則教育和約束家人,夫人,子女和平常人家一樣,早起,躬耕,親自打掃庭院,要求兒子讀書要學思結合,學以致用,不晏起,有規律,在他常年在外製辦軍務期間,也不忘常寄家信,囑咐,指導家人和兒子讀書。曾氏家族800多人,用後人評價“無一不肖子孫”,不得不讓我佩服曾國藩的治家有方,文韜武略和高瞻遠矚的眼光。

關於讀書,曾國藩說:“吾不望世代得富貴,但願代代出秀才”。世間流傳久遠的唯有知識和思想,讀書可以學習知識,學習方法,掌握思想,形成思想。一個掌握了思想和方法的人,只要立志,乾什麼不能成呢?佛家云:“錢財乃五家共有”,老天奪之,他人覬覦,賭博,偷盜,敗家子,只有知識和思想才不會與你共有。“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能改變人生的氣象;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能改變人生的寬度;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能改變人生的終點”。這是多么深刻,發人深省的話啊!

曾國藩受唐鑒的啟迪,一生中強調靜字,他平日裡堅持每日自省,就是給自己一個可以清靜下來的時間和空間自查己身,並強調說老莊,管子,佛家皆提到如此,一定是有道理的。明末清初顧炎武曾將自己每日的反省記錄下來,取名日知錄,自高中階段度曾國藩後,自己也每天記錄日知錄,用於反省檢討自己。

曾國藩也給我“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啟發。他的兩句話我十分欣賞,“含雄奇於淡遠之中,含剛強於柔弱之中”。以柔克剛是老莊的精神,幾千年來能發揮地淋漓盡致,曾老他也可以算是首屈可指的了。做人做事萬不可太過鋒芒畢露,也不可過於強硬,否則在如今這個社會會讓自己舉步維艱;同樣也不能太過軟弱,一味退讓,讓對方總是有機可乘,自個兒把自個兒逼到懸崖邊上。雖然曾國藩也有被太平軍逼得要跳水自盡的時候,可我從中看到的卻是他的剛烈和堅強,湘軍從無到有,由弱到強,離不開他的堅強和堅持,“事無艱難,何來人傑”,他的老師的震耳發聵的話不僅支持者他在內憂外患,滿清貴族猜忌和懷疑中克服重重困難,衝出重重絕境,也讓我們明白在困難挫折,惡劣環境中該怎樣去做,怎樣生存下來。

曾國藩識人、用人培養人才讓我也十分感動。他培養的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等後起之秀,近代中國風雲人物。他那九弟在招募湘勇的時候,曾國藩送給他兄弟幾句話,道出了識人的要訣:“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寥寥數語,放在現在來看,可能很多人會像我一樣覺得這種識人之術只可意會,很難言傳。曾國藩很在乎人的正直品質。

綜觀曾國藩的為人之道遵循“靜”“誠”“謙”“敬”“謹”五大功夫。“靜”為“養心靜體”曾國藩初踏社會,血氣方剛。太平天國起義後,他到湖南辦團練,動輒就職責他人,尤其與綠營的磨擦鬥法,與湖南官場不合,還有在南昌與陳啟邁,惲光宸的爭強鬥勝,造成極大的影響。因為不靜,他曾三次自殺,卻自殺不成。此後他開始“靜以修身”。他的做事之道一是儒家中庸思想,二是道家方圓智慧。他交相運用,因時而變化,應勢而取合,做事不過分,亦不過猶不及,善於權衡利弊,拿捏分寸,圓融中有剛毅,嚴厲中有柔情。“志”,“恆”,“識”,“度”“退”是對他的思想的詮釋“志”決定格局,態度決定高度,做事要有主見,不要人云亦云,並隨時考驗自己;“恆”, “一天一小步,十天一大步,專一不二”;“識”,器識為先,識量遠大,不求近功;“變”,不拘泥於僵化的規則與方法,在寬與嚴之間拿分寸,在剛與柔之間變化手腕,把自強與圓融合一起,在優劣中妥當應變。“退”,他認識到創業難,守業更難,成大事者善於在利益上退讓,勇於被對方超越自己。

今天我們處在信息和技術日益更新的時代,曾國藩的時代離我們也遠了,有人認為與時代脫軌了,可傳統的東西真是愈久彌香。我喜歡傳統文學,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思想和才能,雖然他們沒有形成科學的思想體系,但他們的每一個思想,每一分發明創造都是在實踐中獲得的,真是“勞動創造了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也許你讀了他的書籍,你以為做人做到他的地步,那么辛苦幹嘛,不如逍遙遊樂更好。但當你經歷人事之後,你卻不得不後悔自己沒有像他一樣,做的人生圓滿。

《曾國藩》讀後感(二)

最近一段時間在讀曾國藩,感悟蠻多,和大家分享一些內容。

曾國藩受唐鑒的啟迪,一生中強調靜字,他平日裡堅持每日自省,就是給自己一個可以清靜下來的時間和空間自查己身,並強調說老莊,管子,佛家皆提到如此,一定是有道理的。記得以前看蔣介石傳時,蔣先生也是如此,他每日給自己定了一個功德格,記錄下每天所做所想的點滴,並從中反省,幾十年如此從不間斷。

曾國藩的兩句話我十分欣賞,含雄奇於淡遠之中,含剛強於柔弱之中。以柔克剛是老莊的精神,但幾千年來能發揮地淋漓盡致,曾老他也可以算是首屈可指的了。做人做事萬不可太過鋒芒畢露,也不可過於強硬,否則在如今這個社會會讓自己舉步維艱;同樣也不能太過軟弱,一味退讓,讓對方總是有機可乘,自個兒把自個兒逼到懸崖邊上。

曾國藩在識人方面也是很有心得的。他的很多門徒如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等都是後來鼎鼎大名的人物,這與曾老先生這個伯樂是分不開的。他那九弟在招募湘勇的時候,曾國藩送給他兄弟幾句話,道出了識人的要訣: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寥寥數語,放在現在來看,可能很多人會像我一樣覺得這種識人之術只可意會,很難言傳。處世,圓己,謀大事!

一、為人不可心胸狹小、脾氣暴躁、性格固執,而是要把別人看得與自己同樣重要,因為大家相處在一起,沒有必要強比高低,爭鬥得不可開交,而是要儘可能彼此忍讓,以“善”為本。這樣才是真正的處世之道。

二、一個不知道掩藏自己鋒芒、暢達自我心胸的人,一定是處處顯人眼和小心眼,常會把自己腳下的路子全部堵死。這樣,不是別人給你製造了障礙,而是自己給自己設定了萬千溝壑。對於真正聰明的人來說,極其善於在“圓己”上下功夫——避開矛盾,圓圓滿滿。

三、一個人能夠謀大事,是其能力的標誌。自然,每個人都不可能成大事,但是人活一世,謀大事的欲望和激情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先天把自己圈定在弱小者的行列之中。但是謀大事是需要堅韌、磨礪、抗壓等心智的,只有能在這幾方面過關,你才有可能談得上接近吃大事的可能。

處世藝術能教會一個人不在人際關係中犯幼稚病,而能遊刃有餘地施展自己的人生、計畫;圓己藝術能夠、教會一個人渾身變得輕鬆和自在,不在別人的異樣眼光中活得沉重,同時還能活出自己的個性來;謀大事的藝術能教會一個人由弱而強、由小而大,成為出類拔萃者,即把自己推向一個高層次的成功平台。

曾國藩前輩說:“不可與人妄交,不可鋒芒盡露,不可鼠目寸光,此乃人生之三大元素也!”

《曾國藩》讀後感(三)

以前看曾國藩的傳記,實在是想看看他這一生在為人處世方面的諸多細節做法。以前看了他的文集,在修身,治家,鑒人方面有許多真知灼見,通過小說,可以更詳盡的知道,這一輩子是怎么走過來的,怎么成就了如此的偉業。曾國藩能成就如此的偉業,我認為他最大的成功點,應該是有一顆經世治國的思想抱負。為國家的安康,黎民百姓的幸福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如果沒有這樣這樣的一個人生境界,沒有這樣一個天下至公至大的思想作為支撐,那么他的所有所作所為都不可能持續下去,更不要說取得非凡的成功。無論是為官,()為軍,為學,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若沒有這樣一個信仰,沒有一個追求到底的心,想要成大事都是不可能的。

其次是善於知人,用人,育人。曾國藩前期建湘軍之初,便一直挖掘,網羅,培養一大批人才,正是這些人才給他的事業帶來無限大的能量。重要的人才主要有幾點:1、平太平天國時,一大批文官武將,為國家的安定出力不少。2、培養出一位接班人李鴻章,並且青出於藍勝於藍,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的作用無可估量。3、為中國的富強培育科技人才。包括金陵製造局的人才,江南製造總局的人才,還有出國留學生的派遣。4、對自己子孫後代的教育。他的後代在他的家風影響下都有所建樹,甚至與他無關的很多人讀了他的家訓之後都受益匪淺,這也是世人的一大貢獻。

第三是自身的不斷修練。年輕時便詩文俱佳,幾十年戎馬生涯,依然為學不斷。剛出山時,一味進取,一味挺進,這期間的堅忍不拔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好多事情沒有這種死戰到底的精神是絕對無法達到的。後又經人勸說,參以黃老之術,認識到人身不能只是自己在強處用功,該謙該退的地方也應當用功。自身的修養可以說是能屈能伸,真的是如圓之環,不可窮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