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哈姆雷特》讀後感

《哈姆雷特》讀後感(一)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經典的代表作。講的還是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劇中人霍拉旭所說: 你們可以聽到姦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為,冥冥中的判決,意外的屠戮,藉手殺人的狡計,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 曲折選宕的情節,緊緊圍繞著復仇而展開。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的葬禮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勞迪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萊特疑竇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宮城堡的露台上與父親的亡魂相見,亡魂哀訴,這樁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為,並要他為父報仇。至此,他開始了艱難的復仇歷程,與克勞迪斯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勞迪斯發出了復仇之劍。

《哈姆雷特》讀後感(二)

魯迅 先生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哈姆雷特》就是一幕極具震撼力的悲劇。哈姆雷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於敏感而猶豫不定,由於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費在做決定上,反而失卻了行動的力量。哈姆雷特理想崇高、思想深刻,他立志重整乾坤,但他又耽於沉思、自責、自我懷疑上,加之憂鬱與孤獨,他迷惘、矛盾又痛苦。於是一再拖延復仇計畫,導致了最後的結局。文中最令人同情的就是悲慘的配角奧菲利婭,她柔弱、沉靜、靦腆又天真無邪。可她那脆弱的身心被愛和恨一起擠壓著、煎熬著。她不幸、痛苦、無助,卻都逆來順受地忍受了它,最終還是迷失了自己,離開了自己。「生存還是毀滅?是默默忍受命運的暴虐,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無涯的苦難,通過鬥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這峨我不知道,似乎也不是那麼容易分得清的事情,只是哈姆雷特選擇了後者,承擔起了那項他承擔不起,幾乎連渺茫的希望都沒有、但又決不可推卸的復仇重任。如今的現實中,倘若我們遇到了困難,我們是去面對它,還是選擇逃避?我想應該是面對。無論是什麼困難,沒有人解決不了的,除了死亡。可是就算在死亡面前,如果能勇敢的接受,那麼也算的上高貴了。總而言之,不論在什麼艱難險阻面前,我們都應該勇敢面對,接受挑戰。

《哈姆雷特》是一出人文主義思想家的悲劇。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亞曾借人物之口表達自己的戲劇主張:"自有戲劇以來,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給它的時代看一看演變發展的模型。"悲劇《哈姆雷特》正是劇作家這種現實主義戲劇觀的生動體現。

哈姆雷特是悲劇的中心人物。他是一個典型的人文主義者。人文主義思想是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核心,它體現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世界觀,是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教會進行鬥爭的武器。人文主義著反對以神為中心的封建神學,宣傳人是宇宙的主宰,是萬物之本。哈姆雷特對世界和人類抱有巨大的熱情和美好的希望。他說:"人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物品!理性是多麼高貴!力量是多麼無窮!行動多麼像天使!了解多麼像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他肯定人的現實生活,渴望純潔的友情和真摯的愛情。他聰明熱情、敏感善思、能文能武。他的戀人峨菲利亞說:"啊,一顆多麼高貴的心就是這樣隕落了!"這樣的王子自然得到民眾的擁護,連他的敵人克勞迪斯也承認:"他是為糊塗的民眾所喜愛的"。可是他一接觸社會的現實,他所崇拜的父王突然死去,而自己所愛的母親連為丈夫送葬的鞋子都沒有穿舊,就匆忙嫁給了從前受人恥笑的克勞迪斯。他感到憂鬱:"人世間的一切在我看來是多麼可厭、陳腐、乏味而無聊!"經過一番深沉的思考,把個人問題與整個社會聯繫起來,發現"時代一切都脫節了","丹麥是一座監獄","我決心擔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這樣為父報仇實際上成了改造社會的一個具體行動。他有意安排了"戲中戲"以便進一步證實奸王的罪行。當罪行的真-相確證以後,便立即行動。但為了尋找正義的手段,他放棄了在奸王祈禱把他殺死的機會,接著又誤殺了波洛涅斯,這樣就招來被放逐的命令。最後,他雖然逃了回來,在決鬥中殺死了奸王,自己也因中了毒劍而犧牲,"重整乾坤"的責任也落空了。

《哈姆雷特》在藝術上也能集中體現作者的創作特色。劇作的生活畫面廣闊,情節的展開生動、豐富。劇作所反映的生活畫面,從皇宮到家庭,從深閨到墓地,從軍士守衛到民眾造反,從劇場到比劍場,構成了劇中人物活動的廣闊的背景。莎士比亞非常注重情節的安排,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復仇的情節之外,還配合諸如愛情、友情、親子關係等,對情節的發展起了推動的作用。與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相聯繫,作者還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戲劇場面。如"戲中戲"演出的那一場,是一場重點戲,又是過渡戲,是哈姆雷特的思想和行動的轉折點。

莎士比亞是語言大師。他的戲劇語言豐富多彩,富有詩意。他的劇作主要是用自由的無韻詩體寫成,還有民間歌謠,其人物的語言也變化多端。

刻畫哈姆雷特時,多次運用獨白,詩體與散文交相使用,哲理與抒情相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哈姆雷特》是一部巨作,它給我很多很多,值得一看!

《哈姆雷特》讀後感(三)

以前,常聽人說《哈姆雷特》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我沒有親見,自然也無從說起。如今,我讀了一遍,心中頗有一番感慨。伴隨著淡淡的悲傷,哈姆雷特本性之善、意志之堅、復仇的願望之切等特點,無不在我的腦海中浮現。我覺得,哈姆雷特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他的靈魂也因他的英雄舉動走得遠於他人。

最初,哈姆雷特是天真的、單純的,也是幸福的,他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希望。後來,父親的暴死、母親的改嫁,讓他覺得一切都天翻地覆了,於是,他失望、孤寂,又開始憂鬱了,他無目的地活著。

恰在此時,鬼魂告訴了他真相,於是,哈姆雷特憤怒了,他也開始覺悟了,他要報仇。

哈姆雷特憑著自己的智慧,驗證了事情的真實性之後,他開始平靜下來,他沉思著,自己是否應該擔起重任。那時,他的靈魂卻沒有停下來等待,仍在前進。最終,哈姆雷特做出了決斷,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愛情,放棄了……只是他卻沒有料到克勞狄斯的陰謀,不過,他畢竟在臨死前也給了敵人致命的一擊。他雖然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卻為實現自己的理想鋪平了道路。此時,哈姆雷特的靈魂走得更遠了,直到消失在那條通往天堂的大道上,好一個走遠的靈魂!

哈姆雷特是英雄,他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人性和情愛。正因為如此,他能對母親發出心底的憤怒,面對奧菲利婭的死,他悲痛欲絕,而當他面對自己的仇人、國家的仇人時,善良的本性又使他猶豫不決、遲遲不願行動。如今讀來,我仍能感受到他當時內心的矛盾和痛苦的掙扎。什麼才是英雄?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莎翁的過人之處,在於他擺脫了古人將英雄神化的寫法,他寫活了哈姆雷特。這個人物感動了讀者,讓人覺得,仿佛真有這樣的一個人站在我們的面前。讀罷此劇,我的心裡再也不能平靜了,胸中掀起的激情使我發出了來自內心的感嘆:哈姆雷特,我為你喝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