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紀念孫中山先生讀後感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孫中山先生在我眼裡一直是前者,他的死比泰山還重,因為他的逝去,代表中國失去了一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讀了毛澤東爺爺在1956年寫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腦海中便不斷浮現出先生的臉,他真真是一個無私的奉獻者,一個為國家立命的踐行者,這樣為中國革命操慮了一生心血的人,我真心的敬佩他。 出生於1866年的孫中山還處於清政府晚期統治時代,在他青少年時受到了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他曾自稱為洪秀全第二,並認為洪氏為「反清英雄第一人」。光緒五年,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並在長兄孫眉資助孫中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系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中法戰爭中,孫中山目睹清政府的賣國、專制和腐敗,開始產生反清和以資產階級政治方案改造中國的思想,經常發表反清言論,同時與早期的改良主義者何啟、鄭觀應等有所交往。當孫中山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後,開始在澳門、廣州等地一面行醫,一面結納反清秘密會社,準備創立革命團體。1894年,孫中山上書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改革主張,但未被接受。這時,他確信「和平方法,無可復施」,決心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朝的統治。()1894年11月,孫中山從上海去檀香山,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詞。1905年又創立同盟會。這是我最早了解孫中山的開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