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哲理小故事及讀後感

每次聽貝多芬的《英雄》、《命運》交響曲及第九交響曲等名曲,都情不自禁為之動容,隨著旋律的起伏而感動震撼不已。這對我這種幾近音痴的人來說是極少見的。我便一直驚異於何以一個失聰之人竟能創造出如此奇蹟,及至讀了傅譯名著之一《貝多芬傳》才明白其中曲折。

貝多芬的一生可說是一部史詩般壯烈的悲劇。艱苦童年,愛情失敗,疾病纏身,貧困交加,這些還都不足以摧毀他,他最大的痛苦——是孤獨。看過他畫像的人,都不禁從那逆立的亂髮,令人震懾的目光推斷其性格:孤僻冷峻,憤世嫉俗。而事實上不然。他慈悲,熱烈,比任何人都熱愛自然,渴望與人交往,熱愛世界和人類。然而,卻恰恰是這種美德深深加劇了他的痛苦;自從發覺開始耳聾,他就不得不選擇了遠離人群而獨處,他不願看到別人憐憫的目光。這種被迫和人類分離的孤獨是他最最無法忍受的。他就在這樣強烈的矛盾中苦苦掙扎,受著身心雙重的煎熬,幾度差點被擊垮。32歲那年甚至連遺囑都寫好了。

看他的遺囑時,我竟產生一個念頭:對他自己來說,如果那時真的去了,那可能反而快樂些。至少使他免受日後無窮無盡的苦難,面對殘酷的命運,用他自己的話說“把我從無窮的痛苦之中解放了出來。”(只是對人類將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是的,假如他稍稍自私些,他定會就此撒手歸去,擺脫一切愁苦。但是,他偏偏渴望痊癒,偏偏希望“可憐的人類”快樂幸福。於是,這天生的性格給予他無比的意志,把死神和解脫同時拒諸門外,又開始了苦難的歷程。當痛苦與日俱增,積聚到無法承受時,就如潮水般傾瀉而出,成為一部部偉大的作品,他的血與淚的結晶。

耳聾,對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整個的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並且他還重造那已經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不但為自己,而且為著人類,為著“可憐的人類”!沒有如此熱烈、慈悲的胸懷,他便可少受些苦楚。而他用被自己這種天性大大加劇的痛苦換來了人類的歡樂,這就是英雄的犧牲,多么悲壯的偉大!

英雄,本身就注定要承受超乎常人的苦難。()正如孟子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似乎已成為古今中外一條不變的真理,又是多么殘酷和無奈!人類每一偉大成就的誕生,都必然要有個人的犧牲。凡想成就大事的人,該緊緊牢記這一點吧。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這——就是巨人的不朽!當我們感受“英雄”的豪壯,聆聽“命運”的叩門,並在“第九交響曲”末合唱中歌頌歡樂時,不要忘記,這是不朽的巨人——貝多芬“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