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純真年代讀後感

純真年代讀後感(一)

《純真年代》,19世紀70年代的美國上流社會,年輕女子離婚本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而從歐洲回到紐約的女伯爵埃倫,恰恰是這樣一名「敗壞門風」的女子。她原以為美國是一個很開放的國家,回到美國,她會有新的生活,可是事實卻是大家都排斥她。紐倫,一個雖然處事中規中矩但內心極端藐視這個社會虛偽的道德準則的人,他覺得大家不應該這樣對埃倫,應該幫助她,所以他選擇幫助埃倫這個被人們所唾棄的女人。梅,一個代表著上流社會所有美麗和善良的女人,旁白如此說。梅和埃倫,一個白衫,象徵純潔美麗,一個紅裙飄揚,象徵張揚艷麗,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事實上,青春時代的紐倫曾經暗戀過埃倫,多年後的再次相遇,使他的內心波瀾起伏。他們在小木屋中。「告訴我,你逃避什麼?」她遲遲不答。他閉上眼甚至幻想她過來從背後摟住他,他撫摸著她的手……再睜開眼她卻還是紋絲不動坐在椅子上,而喜歡艾倫的另一個男人布科正從窗外的雪地上走來,他味同嚼醋。一切都是幻覺。丹尼爾。路易斯把那種想愛卻不能愛的微妙感覺刻劃得恰到好處。

相信看完這部電影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在這部電影中,最聰明的女人,應該是梅,在她還沒有懷孕前,她跟埃倫說她懷孕了,而埃倫這個無知的女人聽後,選擇的是離開,即使愛著紐倫,她還是選擇離開。當紐倫下定決心要向梅吐露一切的時候,梅安靜而溫柔的告訴他,埃倫要走了。而當紐倫第二次下定決心要吐露一切的時候,梅什麼都沒說,只是帶著幸福的眼神,輕輕地告訴他:我懷孕了。面對這麼溫柔嫻雅的妻子,紐倫所有的話,都無法再說出口了,他與埃倫的愛情也只能到這裡結束了。

梅,才是最精明的女人,她是那麼的自信,一次又一次的挽留了丈夫,因為她知道,整個社會都站在她身後。而埃倫才是那個單純的女人,不懂得偽裝,不懂得上流社會生活的那一套曲意逢迎。雖然,原本的她想要離婚,擺脫社會的那種令人討厭的倫理道德,但是最終她還是輸給了這個社會。

真正的愛,到底是怎麼樣呢?因為愛,真的可以戰勝一切世俗觀念,電影中是不能的,而我們呢,作為當代的我們,是否有勇氣,敢愛敢恨,拋開所有。很多人看完電影的時候都會說:要是我 ,一定不會像埃倫那麼傻,一定會爭取到最後,但是事實上,又有多上人能夠做得到呢?至於我,我真的不知道我會怎麼做,也許也會像埃倫那樣,選擇離開。

純真年代讀後感(二)

當今社會,三角戀愛的故事並不新鮮,而類似與本劇的都市愛情故事更是層出不窮。如何能讓該劇占有市場份額,關鍵是如何讓這個故事講得更合情合理,這固然要靠編劇、導演巧起爐灶,演員來用心烹調才會使這個故事更具有看點和賣點。眾口本來就難調,故事開頭就以兩位主人公相識的不悅、酒吧衝突、手機事件、打賭求愛等一連串矛盾衝突開始,為劇情後敘發展打下了伏筆,在貌似荒謬的形式中演繹出了一段段熾熱情感的發展過程。

藝術是需要美感的,生活原型中雖然也不乏美的體現,但往往不夠強烈,不夠集中,不夠完整,如果文藝創造只是簡單地複製生活,模擬生活,那就從根本上否定了人物本身存在的必要。以林風將米小溪的漫畫批評得一文不值,米小溪氣憤地將漫畫撕碎,林風回到家後將米小溪撕毀的漫畫慢慢粘好一場戲為例,這本來是一場讓溫馨與愛充分體現的內容,如果表面化地處理,只能渲染出男主人公愛的細膩和女主人公對林風的在乎。這個劇本處理得就很巧妙,它不僅表現出了兩個人情感的細微之處,更重要的是它將漫畫這種本應該讓人感覺滑稽的事物做為道具,表現一段悽美的愛情。這種完全個性化的、唯美的細節顯然很難在生活中原封不動的照搬出來。也使這個劇本具備了本身的特色。那就是在故事情節中用美術作品做為點睛之筆,讓觀眾跨越對美術作品理解感知的陌生障礙,沉醉於人物豐富、絢麗的情感世界。

這個劇本中難得的是,在層層推進的表現林風與米小溪情感進程時,恰到好處的實現了人物性格發展的不確定性。比如,為了減輕米小溪的負擔,林風選擇了離開,他在米小溪睡著後,將戴在米小溪脖子上的項鍊拿走。人物本身的心裡狀態是自相矛盾的,即充滿不捨之情又希望心愛的人會幸福。()

該劇故事情節的完整性,給人物提供了創作和變化的依據和基礎,使觀眾對情節一目了然,摸清人物思想感情發展脈絡,從而準確感受劇情。

愛是要求完美,需要休息,需要平靜的,在患得患失之間讓米小溪已經太累了,更重要的是她不願讓殘缺的自己面對心愛的人,拖累他。這樣我們也不難理解米小溪為什麼要遠去,此舉使主人公的人物性格更充滿了神秘和不確定性,這樣就使人物性格愈見豐富和獨特。花圃重逢為故事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讓人在欣慰和無聲中得到一種心靈的感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