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鹿和葡萄樹讀後感

鹿和葡萄樹讀後感(一)

最近,我看了《鹿和葡萄樹》這則寓言故事,看了以後感慨很多。

這則寓言故事講述一隻鹿被獵人追趕而躲藏在葡萄樹下,原本已經成功躲避了獵人視線,可是這隻鹿一發現成功逃脫就開始得意忘形了,就開始美滋滋得吃起葡萄來。結果這隻鹿吃葡萄的聲音傳到了獵人耳朵里,讓獵人又重新發現了這隻鹿,這一次鹿再也沒能夠逃掉。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第一,再沒有確保成功之前,先不要得意忘形。為什麼這樣說呢?就這個寓言故事來說,這隻鹿就犯了得意忘形的毛病。原本鹿很機靈,蹭蹭幾下就擺脫了獵人的視野躲藏在了葡萄樹下。只是這個時候鹿儘管逃出了獵人視野,可是任然沒有完全擺脫獵人追趕,因為獵人還在附近搜尋,隨時有返回的可能。此時的鹿哪裡想到這些,剛剛取得小勝就得意忘形得吃起葡萄來。殊不知,吃葡萄不但會發出聲音,而且也會帶動葡萄藤蔓的顫抖,很容易暴露自己。故事當中的鹿,恰恰就是暴露了自己,獵人一開槍就逮獲了它。

第二,不要單純得滿足於現狀,要時常防備即將到來的危險。為什麼要說「單純」呢?因為原本一個人懂得知足,不那麼貪婪苛刻也是好的,可關鍵就在於現狀是否足夠。如果是已經足夠安全了,那也無需苛求什麼。但是現狀明顯不夠,當事者就必須要提高警惕,時常防備可能到來的變故。就本則寓言來說,鹿逃避獵人可能也是經常遇到的。獵人追趕,鹿就躲藏,這本也屬於正常。可問題就出在鹿剛剛躲藏成功了,就開始安於現狀,以為當時躲在葡萄樹下就足夠安全了,殊不知恰恰這份安全是很短暫的。並且在這隻鹿躲藏在葡萄下的短暫時間裡,還更需要鹿保持絕對的安靜與警惕。可是當時這隻鹿,恰恰缺少了安靜與警惕,就導致了被抓的下場。實際上,當時如果這隻鹿保持充分安靜與警惕,很有可能成功逃脫。

第三,不要太貪吃,得有忍耐力。故事當中鹿一躲藏到了葡萄樹下就開始吃葡萄,這讓我有些思考是否這棵葡萄樹上的葡萄水潤多滋、味道甜美,讓鹿實在(弱弱得說明下著作權,這篇文章出自生活範文網)忍不住也要冒著生命危險吃這些葡萄。想了這些以後,我也發現確實有這個可能。從這一層發現來說,這隻鹿也太貪吃了,在如此生命攸關的情況下也停不了口,真是有股「寧可喪命、也要美食」的豪情,從這個情況來說,這隻鹿可算是一隻「大吃貨」啊,跟很多美食家有得一拼。可是這樣的選擇正確嗎?值得嗎?靠譜嗎?智慧嗎?搞笑嗎?很明顯,一些葡萄而已,再美味也只是些水果啊,怎麼能夠跟寶貴的生命相提並論的,況且鹿也可以暫時忍耐,等到獵人完全走遠以後再吃葡萄嘛。可是這隻鹿恰恰沒有這樣的忍耐力,恰恰就栽在了自己這張貪吃的嘴上。古來有雲,饕餮乃七宗罪之首,似乎無錯也。

當然了,這個寓言故事還有很多細節可以引申出思考,希望本人的一些感觸與思考能夠給大家帶來啟發。

鹿和葡萄樹讀後感(二)

我昨天在伊索寓言裡面看到一則小故事,名字叫做《鹿與葡萄藤》。

有隻鹿為逃避獵人的追捕,躲藏在葡萄藤底下。獵人剛剛從旁邊走過去不遠,鹿就以為躲過了危險,便毫無顧及地開始吃那茂盛的葡萄葉子。葉子沙沙地抖動著,獵人們馬上掉回頭來,覺得葉子底下一定躲著什麼動物,一箭就把鹿射中了。鹿在臨死前說:「我真是該死,因為我不應該去傷害救我的葡萄藤。」

這故事說明,那些恩將仇報的人將會被懲罰。有些人在被他人幫助的時候,通常都是非常的弱的,而施恩者十分好心的幫助了他。可是當原來的弱者有了好前途、好夢想的時候,他們就會將以前的杯水之恩拋在腦後,去自己尋求夢想。許多語言裡面都出現了類似的情節:猶大出賣耶蘇能得到金錢;蛇咬了農夫是出於自身的本能。不管它是把農夫當做敵人還是獵物。這裡面,金錢欲占了很大的分量,在金錢的誘惑下,很多人人違背諾言,失去信用,甚至出賣對方。這就是價值觀墮落,邏輯混亂的結果。我們從小就要學會知恩相報,不可以向劇中的鹿一樣,恩將仇報。

鹿和葡萄樹讀後感(三)

今天我和媽媽看了一篇故事《鹿和葡萄樹》。裡面講的是一隻鹿被獵人追趕,有一棵葡萄樹說:「鑽進我的葉子下面吧。」獵人來到了這裡看見鹿沒了,就走了。鹿看見獵人走了就站出來說像它這樣聰明的鹿怎麼會被獵人抓到?現在它又準備吃上面的葡萄。葡萄樹說:「你難道忘了我對你的救命之恩了嗎?」鹿說:「你好人做到底吧。」說罷,把葡萄滕拉了,這聲音剛好被獵人聽見,一箭把鹿射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忘恩負義。要不然,沒有好下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