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台階讀後感400字

台階讀後感400字(一)

李森祥的《台階》描寫的是一個勤勞誠實的農民形象。一個父親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就是造一座高台階的房屋。父親經過大半輩子的努力,終於造了一座高台階的房屋。房子造好了,父親也老了。

這是六七十年代典型的農民形象。勤勞、淳樸、善良,不僅要求能溫飽,而且有自己的追求。父親的追求就是擁有一座高台階的房屋,因為當地有一個說法,台階高房屋的主人地位就高。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多麼簡單的願望啊,但卻耗去了父親大半輩子的心血。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觸最大的就是感恩。對父親感恩,對社會感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親,他們為了自己的家,一生辛苦勞累,默默無聞,直到老去。父親的幸福似乎就在勞動中,父親的幸福寄托在兒女的健康成長中。可憐天下父母心,一生只為兒女活。但是現在的不少孩子卻不能夠理解父母的辛勞,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趁著年輕盡情享受,把所有煩惱留給父母。

如果說感恩父母很多人還能夠理解,但談到感恩社會不少人不屑一顧。雖說中國目前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這是我們辛苦勞動的結果,也是也是政府執政理念的進步。在父親那個年代,老百姓幾乎沒有任何福利,種地要繳費,看病沒醫保,孩子上學要交學費,沒有養老金,正因為這樣才有文中的父親追求大半輩子只是造一座高台階的房屋。

雖然現在的父親沒有文中的父親那麼辛苦了,但是他們對兒女的心卻永遠不變;雖然現在的社會制度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它會越來越完善。無論對於父母還是對社會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恩之心。

台階讀後感400字(二)

這兩天一直在看王君老師的書,期間看到了王君老師關於《台階》的解讀。王老師的人生閱歷和思想深度都要比我成熟,所以這篇文章寫得全面透徹,處處閃耀著王老師的獨特見解。

今天傍晚,靜心看了兩遍《台階》,也有一些感受,在此用我笨拙的文字寫下自己粗淺的認識。

父親為什麼要蓋新房子,修新的台階?我經常和學生講到,一篇文章如果把某一句獨立成段,多數情況下就是所要強調的。這篇小說獨立成段的一共有四句話:

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

我們家的台階低!

好久之後,父親又像問自己又像是問我:這人怎麼了?

怎麼了呢,父親老了。

我們不難看出,我的父親是一個善良、老實、不善言談的人。這就像是廣大農民中的任何一個人,但即使他的性格再內向,甚至再木訥,他都是一個男人,都是一個父親。作為一個男人,他就渴求他人的尊重。在台階象徵地位的農村,他也想把自家的台階修的高高的,也讓鄰居們把自家人看的高高的。而作為一個父親,他更渴望自己的家人能夠在別人的面前揚眉吐氣,因為自己「低眉順眼」了一輩子,這是一個父親最樸實的也是最真實的想法。為了尊嚴,為了親人,父親毅然決然地建起了新屋。「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我們家的台階低!」這正是父親內心的想法的真實寫照,也是父親不辭辛勞建造新屋的源動力。

父親自從閃了腰沒法幹活之後,一直呆在家中不願出門。「偶爾出去一趟,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父親出去一趟看到了什麼?為什麼「若有所失」?我們不妨猜一猜,在鄉村小路上走著,最常看到的應該就是正在勞作的農民。看到別人在幹活,自己就「若有所失」,為什麼?我們再來看一看父親在蓋房子的過程中是個怎樣的狀態。父親在蓋房子時,工匠休息了自己還不休息,這一方面說明家裡的經濟狀況,父親不得不多乾一些,以節省經濟開支;但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父親當時激動甚至亢奮的情緒,我們能夠想像到當時的父親一定是快樂的。能幹活就快樂,不能幹活就若有所失,這就是農民最質樸的本色!能幹活就意味著作為父親,能為家人付出更多,擔起更重的責任,而不能幹活,至少自己會覺得將會是家人的一個累贅,這就是父親最質樸的本色!

台階讀後感400字(三)

今天,老師在語文課上,跟我們講了《台階》這篇課文下課後這「台階」的場景仍舊在我的腦海中閃過,想避也避不開,因為這太使我回味無窮了。

老師在課上提問說:「哪裡最能突出作者對童年的難忘,。心中早已有了答案的我,怕老師不點我回答,這時,我便舉起了高高的手老師和藹的說道:」好,姜苗來講講「。我信心十足的說道,在文中的第四段,說道」我流著一大串涎水,張嘴在青石板上啃,結果啃了一嘴的泥沫子「……

下課後,我眼中浮現出我小時候在外公家時候,外公家門前放著一塊大石磙,兒時不知那有什麼用,()直到無意中看到外公在門前牽著水牛後面鑲嵌著老舊的痲繩,外公手中拿這細長的牛鞭,拍打著牛兒的股,我不時也笑笑外公,牛兒似乎也在偷偷的笑著。我便問外公拉這有何用?外公詳細的告訴我這是在為地按摩呢?我百思不得其所。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後我便知道了這有何用,外公所說的按摩其實就是在給地結土,土硬了人便好走了。也象徵著一個家庭的和諧,比如說如果某家的土地松,說明他們家的人都不愛勞動,你說愛勞動和不愛勞動的人哪家和諧呢?因此,我便」愛「上了這個創造和諧的的橋樑。」石磙「

在石磙上我不知流下了多少淚水,不是摔跤就是跌倒,但是不重來不會因為痛而放棄我對石磙的愛戴因為我堅信這個和諧的橋樑是不會為我流下一滴淚的,我為何要在他的面前表現我得脆弱呢?

此時,我們學了李森詳的《台階》記敘父親的,暗示父親不怕吃苦和一個慈父的表現,不正是像石磙嗎。

現在感覺,無事時讀讀這些文章,何樂兒不為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