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青春勵志

劉丁寧:這是一篇童話

——高考文科最高分劉丁寧發表公開信

6月24日下午,劉丁寧港大退學後首次接受媒體採訪發表公開信。公開信中,劉丁寧向所有關心她的人表示感謝,談到了3個話題:教育、責任、夢想。她接受北國網、遼瀋晚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此後將不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劉丁寧說:我只願每天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過去的一切,就讓它們都過去吧,我還是原來的我。

這是一篇童話

就像安徒生童話《野天鵝》裡的小公主愛麗莎,為了十一個哥哥,可以不說一句話,甘之如飴地赤腳踏過荊棘,空手採摘蕁痲,日夜不停地編織十一件大衣,寧願被人當做巫師差點活活燒死……

也如冬小麥,秋種,越冬,春季返青,夏季收糧,等待屬於自己的那個「onesummer'sday」那個夏天……

童話的意思,一是孩子說的話,不必放在心上;二是童話的意蘊:「過程也許會坎坷,但結局一定會很美好。」

首先必須感謝許多人:我的父母親人,我的本高校領導、兩屆老師同學,還有關心幫助我的每一個人。謝謝你們,在我成長的路上,一路伴我同行。沒有辦法在此一一提名感謝,但希望您知道我真心感謝你們的陪伴。

特別是李校長,是全校到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人,這一年因為我受了太多的委屈和猜疑。

感謝老校長龐校長的默默關心。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縱有千難與萬險,本高鐵流永向前!」然後是幾個話題:

關於教育

張充和數學零分只因作文特優被胡適力薦進北大;錢鍾書數學15分,國文英文滿分進清華;數理化總分才25分而國文歷史滿分的錢偉長「九一八」後毅然棄文從理;林庚先生由物理轉學中文;李開復由政治學轉學計算機;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中山先生由醫人到醫國;傅斯年在德國讀書不求學位只為求知……

那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制度,那些經過試錯終於清晰而堅定的理想,那些寬容志趣的環境……成就了那些動人的故事,也值得今天的我們借鑑。

那樣的年代難道一去不復返了?誠然,教育的理念與教育的現實之間會有差距,但我們不應放棄對真善美的追求。

現在的教育,由於人口等種種因素還扮演著配置資源的角色。但教育承載的以文化人的使命不應被忽視。

教育的功能除了傳承文化,還有塑造理想。也許應試是我們現在教育不可迴避的環節,但它只是一種手段,絕非目的。也許大家對這種模式有種種看法,我也曾對這種「皓首窮經」產生種種想法,但它確實砥礪了人的品格,系統地訓練了人的思維、能力。

我們作為學生,在有人「拯救」我們之前,會積極地開展「自我救贖」,從中汲取有益的養分,仍然可以成長為心向陽光的人。感謝每一種經歷,其實單純地為一個夢想奮鬥的生活,樸素而芬芳。

關於責任

其實除了這篇文章,所有關於我的故事都只是故事。有的被附麗了崇高的理由,有的是臆測與猜想。

我曾對一些記者說:「我只是個孩子,請你們保護、尊重我,不要把它當做新聞寫出去。」可我不知道它為什麼還是成為人們的談資。

聽說還有假扮收水電費的騙開了我姥爺家門採訪。大人們真的很難理解一個孩子的想法嗎?

現在我來澄清一下事實:我去年一不小心多對了幾道文綜選擇,頂了個虛名,又是第一次人生道路的選擇,當然會有許多猶疑困惑。

當我通過思考與實踐認識到,再不按自己的心愿追求夢想我們就老了,我發現原來那扇門沒等我已經關閉了。

制度留給我的唯一選擇是:抹帶重錄。於是我像蘇格拉底服從雅典民主審判一般選擇回來,這與任何一所學校、任何一種教育無關,只像《小王子》裡週遊過各個星球的小王子認識到,花園裡的玫瑰再多再美,也無法打動他,因為「是你為你的玫瑰花費的時間讓她如此寶貴。」

去年不忍心拒絕任何人的請求,今年真的請原諒,我真的想安安靜靜地成長。也請不要再使用我去年的照片或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抓拍的照片,我不希望被人認識。

關於夢想

《菜根譚》說:「士君子幸列頭角,復遇溫飽,不思立好言,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畢竟,學了這麼多年,如果目的只是materialtoys,未免太可惜。但在現實面前不折節,卻需要巨大的勇氣與閱歷的支持,還有信仰的支撐。

不需驚天地泣鬼神的豪舉,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茉莉般無聲地芬芳他人的生活,芬芳自己身邊的每一縷空氣,彼此相濡以沫地浸潤,讓靈魂安詳,讓生命充滿詩意。

誠如王陽明所言:「……以求其盡心,則一而已……四民異業而同道。」

我回來後先後有北京的大伯、上海的爺爺、陝西的哥哥、大連的妹妹、海南的叔叔、廣西的弟弟……寫信贈書,在此感謝,並請原諒我實在不能一一回復。()畢竟是高三備考,我又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

記得錢文忠教授說過:「瓜子炒了以後可能是比較香的,但是別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會被炒焦的。」

那麼我想說,我還只是一棵向日葵,連瓜子還沒長出來呢!

所以從今往後,我希望關於我的議論停止、消失。

人生的路很長,我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看過一篇《手的影子不一定是手》,說的很有道理,人的影子也不一定是他本身。或抬高,或譖言,那都不是真正的我,萬一我哪天修煉出了「舉世譽之不加勸,舉世非之不加沮」的境界,那真是迫不得已被鍛鍊出來的。

也許將來我並不會有什麼成就,也不富貴利達,也許會被人提起,但那又何妨呢?我只願每天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精心書寫生命的每一筆。

過去的一切,就讓它們都過去吧。記得泰戈爾的詩句:「不要留連著去採拾路旁的花朵。因為這一路上,花朵自會繼續開放的。」

我還是原來的我。現在,請跟我做一件事:閉上眼,深呼吸,把我忘掉……(只寫這一篇,以後請求讓我安靜地生長,向著太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