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詩詞名句

納蘭性德:蝶戀花·出塞

蝶戀花·出塞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今古河山無定據。
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
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
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釋

1、無定據:無定、無準。意謂自古以來,權力紛爭不止,江山變化無定。一作「無定數」。
2、從前幽怨應無數:一作「幽怨從前何處訴」。
3、鐵馬金戈:謂戰爭。《舊五代史·李襲吉傳》李克用與朱溫書云:「豈謂運由奇特,謗起奸邪,毒手尊拳,交相於暮夜;金戈鐵馬,蹂踐於明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4、青冢:用漢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漢書·匈奴傳下》:「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昭君死後葬於南匈奴之地(即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人稱「青冢」。

翻譯

古往今來,
山河之上不會存在永久的界限。
角聲中,
牧民頻繁的在這片土地上來來去去。
而這其間觸目的荒涼,誰能說的清?
唯有西風肆意吹著那蒼老的丹楓。

這片土地上留下的那些幽怨之情應是無法計數的。
金戈鐵馬之地,卻是當年昭君捨身求和的路。
昭君的情有多深,就像深山的夕照,深秋的雨。

賞析

這首《出塞》詞是納蘭性德到關外巡察時所寫。

詞的上片寫眼前之景,景象廣袤空闊,荒涼淒冷,情感淒婉哀怨。

詞人一開篇就感慨古往今來的興亡盛衰,從古到今,山河是沒有定數的,此時姓覺羅氏,彼時有可能姓葉赫那拉氏,江山的輪迴是不以人的意願而發生逆轉的。這句寫意氣勢博大,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無法言語的無奈。從納蘭性德的身世來看,他雖然貴為皇族,但也沒有主宰江山的機會,然而跟從皇帝出行的經歷,使他對國家的理解更為深刻,使他對時局的變遷更為敏感。作者並沒有沉溺於傷感,而是把思緒從對歷史拉回到了現實,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營訓的場景。

「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此句看似平淡,卻讓人浮想聯翩。軍營中,號角聲起,只見戰士們橫刀立馬,神情嚴峻,將帥一聲令下,他們便在馬背上來來回回地操練,拼殺,好一幅壯觀的場面。可是,此時的威武嚴整,並不一定能夠使一個國家長久持續下去,它也許會在一夕之間煙消雲散,這怎能不讓人傷感?一代一代的王朝不都是這樣轟轟烈烈而來,又這樣失魂落魄而去?戰場上的廝殺聲,似乎也暗藏著幾份悲傷。從結構上來說,第一句是後兩句的一個概括,而後兩句又是第一句的具體展現。

雖然塞外的景象廣袤壯美,作者並沒有因此而心情愉悅,在他眼中,彌望的仍是一片荒涼,這滿目的荒涼又能給誰訴說呢?「荒涼」一詞,既是自然景象的真實寫照,又是作者心緒的如實昭示。秋天,萬物凋零,落葉滿地,一派衰敗之象,可誰又能說這不是作者心境淒涼的抒寫呢?作者貴為皇族,雖然沒有出生入死的經歷,但仍然心存憂患,多少王朝就是在這起起落落中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中,清王朝也不例外。西風,即秋風。楓葉經霜會更紅艷,越紅離凋謝就越近。季節地逝去,風乾了自然界的一切,但卻風乾不了作者滿腹的憂愁。在此,作者借景烘托,把幽深的情愫收藏在深秋的楓葉里。

詞的上片,無論寫景抒情,都沒有雕琢的痕跡,以複雜的思緒引出眼前的景象,片末看似以景收束,卻景中帶情。景中情感的流露,水到渠成,不事雕飾。

詞的下片抒發自己的報國志向無法實現的幽怨,景象氣勢磅礴,縱橫馳騁,情感婉約深沉。

「幽怨從前何處訴」,應為從前幽怨何處訴,古人作詞,為了韻律的需要,往往在詞序上作以調整。「從前幽怨」到底指的是什麼幽怨呢?就下文「鐵馬金戈」而言,應該指的是不能報效國家,縱橫沙場的幽怨。納蘭性德是康熙帝的御前侍衛,按理說,他有條件也有能力領兵打仗,但作為一個封建帝王的臣子,做事是不能隨心所欲的,其所作所為還得服從皇帝的安排。「何處訴」一語,就道出了他內心深深的孤獨,也許是英才蓋世,也許是位高權重,才使他的周圍變得冷清。

作者雖然志向高遠,可又能如何呢?最後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樣「獨留青冢向黃昏」?王昭君曾經因為沒有賄賂畫工毛延壽而被漢元帝錯選作單于呼韓邪的妻子。()為了漢與匈奴的和好,她遠離家鄉,可是最終還不是變成了一堆黃土,有什麼用呢?自己空有一腔鐵馬金戈,氣吞萬里的報國之志,可擁有這樣的志向不也是徒勞的嗎?

作者心情沉重,他自我叩問:如果有人問我對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陽與深秋中的細雨。「深山」「夕陽」「深秋」「雨」這幾個意象悲涼淒冷,讓人生髮出一種揮之不去又無法形容的傷感。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理想的追求是很執著的,但卻沒有一個實現的途徑,所以他的心頭淤積著太多的鬱悶。但這種情感的表達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對景象的具體描繪展現出來的,婉約深沉,耐人尋味。

這首詞從整體上來說,景象博大磅礴,情感淒婉幽怨,自然流暢。面對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寫情,又以情帶景,使情與景、形與意融為一體。而上篇寫眼前之景,下篇寫從前之志,虛實形成對比。就整首詞來看,手法嫻熟而精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