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怪誕行為學讀後感

怪誕行為學讀後感(一)

生命中我們常有莫名其妙的舉動,你真的會失控?一時衝動就是沒有道理可言?錯!所有的現象,背後都有經濟的力量供求關係的謬論:或許起初的時候,珍珠並不是很值錢,甚至根本不在人們的視線範圍呢?但就是有的人,會在起初他進入市場的時候,捧高他們的價值,並標上難以置信的天價,漸漸地,人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珍珠確實是個好東西,可是,它真的有那麼值錢嗎?還不一定。

人們為某個東西定位的時候,總是願意以錨作為標準,何為錨呢?就是初始的一個標準,例如: 早期的店鋪里散發著烤咖啡豆的香味(咖啡豆的質量要優於鄧肯甜甜圈店的)。他們銷售別致的法式咖啡壓榨機。櫥窗里擺放著各式誘人的點心——杏仁牛角麵包、義大利式餅乾、紅桑子蛋奶酥皮糕等等。鄧肯甜甜圈店有小、中、大杯咖啡,星巴克提供小、中、大和特大杯,還有各種名稱高貴華麗的飲料,如美式咖啡、密斯朵牛奶咖啡、焦糖瑪奇朵、星冰樂等等。換言之,星巴克不遺餘力打造這一切,來營造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這種不同是如此之大,甚至讓我們不再用鄧肯甜甜圈店的價格作為錨來定位,與此相反,我們會敞開思想接受星巴克為我們準備的新錨。星巴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就在這裡。

零成本的成本

在促銷及優惠的情況下,我們為什麼願意用高價去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首先頭腦的潛意識裡,認為這種情況下,自己是受益的,儘管目前不需要,或許將來需要;或者就算是不需要自己也虧不多大,促使大量的人民幣流入商家的口袋。

社會規範的成本

一個人願意免費做義工,給補貼卻不願意做了,或許錢不是激勵員工的最有效辦法

一旦社會規範與市場規範發生碰撞,社會規範就會退出。換言之,社會規範很難重建。一旦這朵盛開的玫瑰從枝頭落下——一旦社會規範被市場規範打敗——它很難發揮任何效力。

……

或許我們認為形形色色的人群所做出的任何行為都是理性的,但是基於內心的世界,我們無法去定位,無法去深入理解,只有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的行為是為何產生的?與其說怪誕,但不如說人類行為是一項了不起的事業, 因為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揭開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不解之謎。 《怪誕行為學》是一本行為經濟學的通俗讀物,個人覺得它與《別做正常的傻瓜》相類似。不過,有區別的是,本書的作者由於童年時的經歷(全身被燒傷60%——70%),使得他看問題的角度和常人差異很大,他傾向於分析人們的非理性行為。他就是出生於以色列的丹。艾瑞里。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決策往往會受到心理因素或者情緒的影響,往往不能作出理性決策。例如,原本很容易作出的抉擇,在外界因素的誘導之下,往往會使人們的決策發生改變。商家往往會利用這一點,設定一個誘餌,往往能使客戶花費更多的金錢。人們對於自己收入的預期往往也會因為與周圍環境的改變相聯繫。也許當初的預期並不高,但是在達到了這一目標之後,由於周圍人群的收入較高,人們對於自我的要求就會提高,這就是所謂的「人心不足舌吞象」吧。這些非理性的決策就與人們喜歡比較有關,在奚愷元的《別做正常的傻瓜》一書中就已經作了一定的描述。

人們在選擇消費品的時候,通常被認為往往是根據商品的價值屬性和價格等因素作出決策。大體上而言,偏好是比較穩定的。但是,也許因為偶然的機會,偶然嘗試了某種商品,就在內心中形成了一種錨,由此導致自我「羊群效應」式的偏好轉變,也就是書中所提到的所謂「供求關係」的失靈。至於零價格物品搭售使得人們的消費增加就是顯而易見了。商家們往往利用顧客們喜歡占便宜的心理,在銷售一些商品的時候附帶贈送一些小禮品,使得顧客們不受自我控制地買了許多原本不需要的商品。所謂的「折價」銷售原理基本也是一致。

在社會中往往是市場規範和社會規範並存。人們在對待不同的事情時必須搞清楚應該運用哪種規範來解決問題。有些事件只能運用市場規範來運行,而有些問題卻只能運用社會規範,如果強行運用市場規範來解決,需要支付數倍的價格,而更多的時候則是支付多高的價格也解決不了實質問題,例如教育以及一些慈善活動。

我們再把視線由普通的經濟現象擴展到各種社會現象之中,我們同樣能夠發現許多非理性行為。平常品性很好的人,由於突然受到刺激,也有可能突然失控,還有可能造成比較大的危害。前不久發生的北科大學生搶劫也屬於該類情況。人們由於情緒上的衝動有時也會造成一些異想不到的後果(往往是平常自己覺得不道德的)。並不是每一個案件都是蓄謀的。弗洛伊德曾經這樣評價過人性,人格大體上都是分裂的,在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一個陰暗的本我,自我,一旦這個陰暗的自我被激發出來,往往會形成很嚴重的後果。而應對這類事件的發生,只能未雨綢繆。

艾瑞里雖然在書中側重於考察非理性行為(諸如此類非理性行為的介紹還有許多),不過在每章的最後還是在探討如何解決非理性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後果,目的還是在於使讀者能夠理解如何讓自己的行為理性化。當然,非理性行為的誘因有時也難以被透徹地觀察出來,這使得人們的行為理性化更加困難。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之中就曾經寫道:理性何等高貴,才能何等偉大。

怪誕行為學讀後感(二)

利用周末的時間,終於將《怪誕行為學》讀完了。《怪誕行為學》是通過講述日常中最常見的行為,來闡述我們的非理性行為。在傳統經濟學中,其基礎假設條件之一就是,人都是理性的。但是通過《怪誕行為學》的嚴密論證與闡述,此論點是不足以成立的,因為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生物。

說說看《怪誕行為學》的一點感受。此書中運用了大量對比試驗,以試驗結果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這在國內的圖書上是比較少見的(目前可能比較多的是數據)。對比試驗,我想不單單是一種科學探索的方法,更是一種以此可以借鑑到實際工作中的工作方法。因為我們除了既定的經驗可以參考(實際上隨著環境的變換,其真實的參考意義到底多大還有待商榷),可以通過這樣的對比試驗,來檢驗我們的想法。如果你的試驗設計的巧妙,並且經受住了考驗,那麼在推廣開來,可能是成本最低化的一種途徑。

因為書中涉及的內容比較多,今天晚上重點根據書中闡述的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引述與總結,以便學以致用。

第一:約會的竅門。人們的平均行為都具有相對的特質,也就是說人們都願意結合當時的環境、場合、以及可供選擇的參照物來做出對比。那麼,如果你想在一個環境中,脫穎而出,你要做的就是選擇一個看起來沒有你帥氣、沒有你漂亮,與你想比有一定差距的對象陪同。這聽起來對那個陪同的人不公平,但是人們會根據這樣的情況來做出判斷。所以,要想約會成功,選好夥伴很重要。既然已經知道了這條規律,那就要保密好,否則會引起你的夥伴的憤怒。

第二:有魅力僅存在特定的環境中。當我們在生活中,總會對一些特定的事情,或者某些人產生濃厚的興趣,具有特殊的好感。但是出現這樣情況的前提,就是存在於特定的環境中。隨著環境的變化,你的興趣點也會轉移。這條規律告訴我們,如果你在一個區域內,或者時間內,要去選擇那些與你具有共同特質的人,而這些人與你在這個環境內都有一些不適應,這樣彼此才會產生吸引力。當然,不論是你對別人感興趣,還是別人對你感興趣,隨著時間和環境出現了變化,如果魅力減少了,也是正常的現象。沒有必要為此而糾結。

第三:輪流做東比AA制更能促進感情。在這裡,社會科學家有個理論,叫做「付款痛苦」,就是說賺錢都不容易,付錢時都有一種非快感,任何情況下都是如此。但是「付款痛苦」的敏感程度隨付款金額增加而相對下降。這點給我們的提示是,如果輪流做東,那麼對於付款人來說,「付款痛苦」隨著付款金額增加而下降,同時還會留下好客的名聲。而同時參與的人,會因為獲得了免費的享受,快感增加。其實套用老祖先的話說,就是禮尚往來。只有這樣,大家才會更快樂,感情才會更深厚。

第四:禮品是最佳的友情潤滑劑。在這裡,作者闡述了兩個概念,就是社會規範與經濟規範。社會規範更傾向於道德、感情等非金錢因素,經濟規範則強調的是投入產出的金錢關係。可以想像,社會關係中,如果過多的金錢交易,就變得世俗而更不容易被人接受。禮品,可以作為友情的潤滑劑,可以有效的提升彼此之間的社會規範程度。同時,禮品在用在員工激勵上,要比金錢更能激發員工的忠誠度和勤奮度。結合自己的實際,我的朋友們,也許我要開始為你們準備自己用心挑選的禮品啦。

第五:如何解決你的電子郵件癮與簡訊癮。產生電子郵件癮與簡訊癮的主要原因,是由可變強化式(什麼時候獲得獎勵或信息是不確定的)因素引起的。在這裡先說明一下,固定強化式,就是你通過固定的行為可以獲得固定的獎勵;可變強化式,是什麼時候獲得激勵是不確定的。我們對於電子郵件和簡訊成癮,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對未來的不明確的因素缺少了把控能力,也可能是我們期望電子郵件和簡訊,會給我們帶來可變強化式的激勵。那麼,要想讓自己擺脫這樣的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取消自動收發郵件的功能,同時將自己的郵件聯繫人進行分類處理。這樣可以對我們的電子世界生活有所改變。

第六:錯誤的生活決策是影響我們生命的「頭號」殺手。書中作者列舉了自己生病期間的一些思考和解決對策,其實隨著醫學技術發展,真正影響我們生命的,是我們對生活決策方式的改變。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書中的建議是將有益的和不益的結合起來。以自身舉例來說:出去見客戶是有益的,不愛鍛鍊身體是無益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對於一些可以步行或者騎車去見的客戶,就絕不坐車。如此,不就是兩相結合嗎?

第七:人們總是對自己擁有的過於高估。此點其實可以套用到很多地方,我們對自己的決策都認為是完美的,我們認為自己的產品是完美的,商家認為自己想的都是對的。其實這裡更主要的是要引導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真正的去想,人家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我要的是什麼。只有這樣才會促成最終的合作。適度降低一點自己的期望,有的時候,對自己也是一件好事情。

以上七條是根據書中的要點進行的一個總結。其實真正讀此書,讓我佩服作者的,是他的思考方式。這樣思考方式,第一從大家都習以為常的事情入手,卻發現了很多值得思考的東西;第二以大量實例為依據,並且能設計出合理的行為試驗,這種以實證論觀點的方法可以在很多工作中加以運用。

書讀一次只是皮毛,讀兩次是懂道理。生命不止,當學習不止。

怪誕行為學讀後感(三)

「我們常常暗下決心節食鍛鍊,但是只要看到甜點小推車一過來,我們的決心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我們有時候興致勃勃去購物,買回來一大堆東西,卻放在家裡用不上。這是為什麼呢?頭痛的時候,我們花5美分買的阿司匹林吃了不見效,可是花50美分買的阿司匹林卻能立竿見影。這又是為什麼……」這是《怪誕行為學》一書開頭的一段話,()給我們拋出了很多生活中的疑問,而這本書就是用各種實驗和逸聞趣事來解答這些問題的。

作者艾瑞里是美國杜克大學經濟學家,正如他在書中所說的那樣,「很多人對我說,我觀察世界的方式異乎尋常」。的確,作者一反傳統的認為人是理性的這一基本假設,揭露了生活中種種的非理性的,怪誕是行為,並從社會學和經濟學的角度加以解釋,「幫助你們從根本上重新思考使你們和周圍其他人生生不息的動力是什麼」。比如作者對於頭痛時吃什麼藥最見效的問題,同樣的藥,不同的價錢,結果是50美分定價的藥比5美分定價的藥更有效,這個時候人是非理性的,但是非理性卻在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比這更多的影響。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人們會去瘋搶免費的但並不需要的東西。

《怪誕行為學》顛覆了傳統的看世界的眼光,打開了另一扇看待這個社會的視窗,為我們展現了「另一個」世界。讀來令人恍然大悟。在字裡行間,都讓人忍俊不禁,發出感慨和共鳴,「我也是這樣」或「我周圍的人就是這樣的」,引發人對於非理性的思考,教人更加理性的對待生活和經濟活動。但是如作者一樣,往往是「暗下決心」,最後還是陷入了非理性的怪圈。儘管如此,還是忍不住繼續往下讀,讀完掩卷而思。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