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老生》讀後感

《老生》讀後感(一)

《老生》是一本我很早就買的書了。

最初開始看的時候,覺得裡面的故事有些平淡,作為故事,講來沒有奪目與精彩的閃光之處,所以一直沒能好好看完。直到這個假期。《老生》有一個極重要的特徵,即古籍《山海經》的引入。「《山海經》是我大二上半學期以來很喜歡的一本書,它寫盡著地理,一座山一座山地寫,一條水一條水地寫,寫各方山水裡的飛禽走獸樹木花草,卻寫出了整箇中國。

這些都是題外話,還是來說《老生》一書罷。

故事讀完,讓我想到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都是講小人物的奮鬥故事,有成功有失敗,有熱鬧也有悲傷,都深刻地印著時代的色彩,都誠實地講著過去的曾經。然而作者的後記我卻一直沒有看,我知道後記這東西得心靜了才能去看,懷著尊敬和敬畏,懷著感情和期待,放慢了節奏,逐字閱讀,這是作者的心呀,一定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碰觸。這回,夜深人靜,心也足夠真誠,於是才閱讀了這篇精彩後記。

果然,書中人物「離奇」的經歷正是歷史的縮影,是作者六十年來走過的路,是連他自己也在疑惑的路。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內容好像都是清白溫暖、文質彬彬的,沒有蠻不講理,更沒有醜惡荒唐,以至於形成的慣性思維只會認可、只會崇拜,誰也無法接受一個時代英雄的身上存在著投機取巧,存在著好吃懶做,這與印象不符呀,可是,究竟哪些才是榮光滿面,哪些又是齷齪罪過?歷史上的事,後人還是不要去評價了。

初讀賈平凹的《老生》這本書非常晦澀,完全不知所云,更不知古老的《山海經》和這個詼諧的時代故事到底有何關聯,好在越讀越豁然開朗。作者是通過一個叫「老生」的長壽者在講這個民族的進化故事,由「鬧紅」到「游擊隊」再到「土改」「公社」「致富」,書中的人物來了又去了,就像太陽東升總會西落。我以為老生會一直活在這個越來越瞬息萬變的世上,用他飽經滄桑的雙眼繼續打量著這個燈紅酒綠的世界,然而故事的結尾作者卻讓這位「唱陰歌」的老者隨著他的歌聲去了,沒有不死去的人,沒有不死去的時代。

或許書中講述的時代因太真實了反而難以被接受,但人不都是這樣嗎?過上了好日子就忘了以前的窮光景,發了財就不願再被人提起當年偷雞摸狗的事,時代也是。哪天我們能真正面對真實了,那我們才會生活在真實當中。

特別欣賞作者在後記結尾的那個比喻,土地上潑了糞,風過了臭氣就沒了,糞卻變成了營養,為莊稼提供了成長的力量,真實的故事也是,雖然醜陋、雖然野蠻,希望對這個民族的成長提供營養和支持。

《老生》讀後感(二)

賈平凹佳作頗豐,而且各有千秋。《老生》作為他的新作,以濃郁的陝南風情,獨特的敘事方式,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正如「橫看成嶺側成峰」一樣,一萬個讀者眼裡有一萬個《老生》。在筆者看來,賈平凹洋洋灑灑地講述陝南農村一百多年的民間故事,看起來紛紛雜雜,其實無非是在闡述生與死的哲理。

《老生》的主人公就是一位處於「生死兩界」的唱喪人。一個人能像莊子那樣,在死者面前歌之舞之,他肯定是像莊子那樣看透了生死。只有經歷了歲月的砥礪,經歷了人間的眾多悲歡離合,唱喪人才能淡然於生死,不追隨世風的變幻,不理會眾生的毀譽,甚至不追求強加於生命之上的尊嚴、成功、財富、意義等各種主觀評判。也許正是因為他不怕死,所以他才能得到永生;正是因為他不戀生,所以他才能長久不死。生死就是過一座橋,來自大自然的人終歸要回歸大自然。這是自然規律,任何人都難以跳出。那些寫於生與死之上的重於泰山抑或輕於鴻毛、驚天動地抑或賤如螻蟻,如此等等,在生與死的鐵律面前都顯得那麼虛無縹緲。唐朝詩人李白面對生與死的哲理,發出了「富貴百年能幾何?死生一度人皆有」的感喟。捧讀《老生》,生與死的哲理自然流淌,讓人更加珍愛生命,也更加藐視死亡。

《老生》對《山海經》的解讀,正是在大視野里俯瞰萬物的生與死。一山一川,一草一木,千奇百怪,林林總總。但是,此物之生與他物之死,都有著千絲萬縷的必然聯繫。如草木不生之山,必然是蘊藏寶物之地。這是五行相剋之理也,大抵是「金克木」吧。儘管世間的萬物既不是從來就有的,又不是永遠存在的,但比之「石中火」、「隙中駒」般短暫的人生,還是相當漫長的甚至是永恆的。大自然的滄海桑田有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身規律,是任何人難以逆轉的。

《老生》中描寫的人物,生命或長或短,或貴或賤,但都有著自身的傳奇。從這裡我們看到了無涯的人流,他們在人事更替中鑄就了歷史。生與死是人生的兩大環節,這兩大環節把無涯的人流緊緊地箍在一起,讓人站在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經度上,與山川草木形成的空間緯度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歷史的天空。

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其實,生與死是相輔相成的一對兒,單論哪個也都是勉為其難。想繞過死來闡述生的道理,孔老夫子想得倒美,實際上是做不到的。與之相反,賈平凹的《老生》既說生又說死,把生與死的哲理闡述得風生水起,叫人不得不服。

《老生》讀後感(三)

故事讀完,讓我想到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都是講小人物的奮鬥故事,有成功有失敗,有熱鬧也有悲傷,都深刻地印著時代的色彩,都誠實地講著過去的曾經。然而作者的後記我卻一直沒有看,我知道後記這東西得心靜了才能去看,懷著尊敬和敬畏,懷著感情和期待,放慢了節奏,逐字閱讀,這是作者的心呀,一定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碰觸。這回,夜深人靜,心也足夠真誠,於是才閱讀了這篇精彩後記。

果然,書中人物「離奇」的經歷正是歷史的縮影,是作者六十年來走過的路,是連他自己也在疑惑的路。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內容好像都是清白溫暖、文質彬彬的,沒有蠻不講理,更沒有醜惡荒唐,以至於形成的慣性思維只會認可、只會崇拜,誰也無法接受一個時代英雄的身上存在著投機取巧,存在著好吃懶做,這與印象不符呀,可是,究竟哪些才是榮光滿面,哪些又是齷齪罪過?歷史上的事,後人還是不要去評價了。

初讀賈平凹的《老生》這本書非常晦澀,()完全不知所云,更不知古老的《山海經》和這個詼諧的時代故事到底有何關聯,好在越讀越豁然開朗。作者是通過一個叫「老生」的長壽者在講這個民族的進化故事,由「鬧紅」到「游擊隊」再到「土改」「公社」「致富」,書中的人物來了又去了,就像太陽東升總會西落。我以為老生會一直活在這個越來越瞬息萬變的世上,用他飽經滄桑的雙眼繼續打量著這個燈紅酒綠的世界,然而故事的結尾作者卻讓這位「唱陰歌」的老者隨著他的歌聲去了,沒有不死去的人,沒有不死去的時代。

或許書中講述的時代因太真實了反而難以被接受,但人不都是這樣嗎?過上了好日子就忘了以前的窮光景,發了財就不願再被人提起當年偷雞摸狗的事,時代也是。哪天我們能真正面對真實了,那我們才會生活在真實當中。

特別欣賞作者在後記結尾的那個比喻,土地上潑了糞,風過了臭氣就沒了,糞卻變成了營養,為莊稼提供了成長的力量,真實的故事也是,雖然醜陋、雖然野蠻,希望對這個民族的成長提供營養和支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