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暗算》讀後感

《暗算》讀後感(一)

關於麥家的《暗算》,源於同名電視劇的深入人心。其實我看書很多是因為看了電視劇覺得很不錯進而想研究一下原著。《暗算》講述了具有特殊稟賦的人的命運遭際,書寫了個人身處在封閉的黑暗空間裡的神奇表現。破譯密碼的故事傳奇曲折,充滿懸念和神秘感,與此同時,人的心靈世界亦得到豐富細緻地展現。

聽風者、看風者、捕風者,光是這些辭彙都讓我對這本書充滿遐想。當然,這裡指的風是指一些間諜性的行為,比如破譯密碼,偵察情報和實際的參與戰爭行為。一直對於這種「諜」的行為存有強烈的好奇,再加上最近多有諜戰主題的影視作品。看完這本書,我的內心抑制不住的感動和壓抑,我想像到我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犧牲了多少他們的幸福。

幾位主人公:瞎子阿炳,黃依依,陳二湖,「老地瓜」……他們或終日滯留大山深處,或長年浪跡四方。滯留的如困獸,浪跡的如遊俠。然遊俠也是困獸,因為他們的內心極不自由。很難想像我們的身邊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工作以「國泰民安」為終極目標,但工作本身具有的保密性又使他們自身失去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他們拋妻別子,隱姓埋名,為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絞盡腦汁,「暗算」他人、他國,然而最終自己又被粗糲的世俗生活「暗算」了。終其一身,他們沒有自己的身份,祖國需要他們以什麼身份出現,他們就是什麼人,而何時變回真正的自己,唯有等待解密日的到來。

看風者篇,黃依依和安在天的愛情悲劇在這充滿解密的故事裡尤讓我心緒起伏。這是一個破譯密碼的天才,也是一個勇敢追求愛情的女人,是天使也是惡魔,在那充滿著封閉、保守、破落的時代註定會是一個悲劇。因為愛,她選擇了她討厭的破譯工作。雖然他們心心相惜,但他名義上因車禍去世已辦過隆重公開喪事的妻子其實是因為組織上有新的任務所安排的煙霧彈,意味著他的妻子還健在,他怎麼可能接受她。失去愛的她寄情工作,希望遠離傷地唯有儘快破譯密碼,她成功了卻因為知曉了他妻子未死這個組織上視為絕密的信息而被滯留在原地。他們不能在一起,但她還是結婚了,儘管不是她所愛,但她奪人丈夫最後被情敵失手殺死。但可悲的是最終他的妻子卻真的死在車禍之中……這是怎樣的一種哀切,他都失去了……

身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們都是一群天才,天才又都是孤寂的,就像主人公所說的「我們是一條看不見的戰線,是保證黨和國家安全的生命線。既然選擇了它,也就選擇了一種革命的人生。個人的利益、願望、理想、前途都變得不再重要,像宇宙之中的塵埃,都要服從於革命的需要」。因為革命他們失去了一切,甚至親情、愛情和友情。但他們得到了我們的尊敬,愛戴,想念,頌揚,鮮花。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遭遇前所未有衝擊的時刻,有多少人能保持單純的秉性和最初的夢想。那時的他們無名無利卻無私無畏,現在有多少人為名為利不折手段。時代在變,日新月異地變,但有些東西,有些價值,有些目光,是恆定的永世不變的,我相信。

當一本書看完讓人有感動或啟發我覺得作者就是成功的,雖然我沒資格作評價,我只想說,裡面的每一個主人公讓我對很多事物有了新的認識。

《暗算》讀後感(二)

麥家的《暗算》我是第一次接觸,包括麥家的作品我都是第一次接觸的。我記得以前厚圃依稀談起麥家的作品來,然後作品名字我不記得了,只記得他好象談過麥家,好象沒有談過。青萍兄的《暗算》落入了我的手中後,我在余華之後選擇麥家,我覺得自己算是比較有針對性的看一些東西,這樣挺好。《暗算》講的是國家安全局前身的故事,我記得以前好象聽過或者看過這麼回事。安全局的前身應該是什麼保密局或者如麥家所說的破譯局等等部門,故事就只用了三種人的身份構成,一個是聽風者,第二個為看風者,第三個則是捕風者。當然,這裡指的風是指一些間諜性的行為,比如破譯密碼,偵察情報和實際的參與戰爭行為。

聽風者用的是一個人作為主角,這人是個瞎子,名叫阿炳,當然,《二泉映月》的演奏者也是叫阿炳,兩人的特點當然是耳朵比較靈,有與從不同的聽覺與觀察力。這個阿炳從陸家村被帶到破譯局,主要是為了偵破敵國的密碼,從一千多組的摩斯密碼里聽出敵方的電台,然後交給破譯者去解迷,為國家的安全提供有力的信息。當然,文中的阿炳簡直就是個天才,他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破掉了敵方的電台,令破譯局原來計畫一年完成的工作提前了許多。而這個人卻是敏感的,不容質疑的,他不願意別人否定他的判斷,就象否定他生活的判斷一樣。這有些神經質,或者類似於瘋子的行為。在他倍受大家尊敬與膜拜,當然,他的缺點在於他經受不起任何的打擊,在他的妻子背叛他後,他選擇了自殺。這讓我想到,無論一個人有任何的優點,他的缺點很可能就是致命的,我們不可能同時擁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太過於完美,於小說或者生活里都不太具有戲劇性,我們需要這樣的戲劇性,這就是第一篇聽風者里所吸引人的地方。

看風者指的是那些負責密碼破譯工作的人們,看風者這篇里,有兩個人物,一個是黃依依,一個是陳二湖。黃依依原來是數學家,打得一手好算盤而且還去美國留學回來的,在她的經歷里,或者對兩性之間的事情看得過淡些,或者這本就是人性的需要,但她又是心地善良的,她願意幫人,當然,這裡面包含私人的因素。她的天才及她的能力讓她在破譯局的歐州處擔任了處長一職,為當年的政治鬥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後來她也因為奪別人的丈夫而被情敵失手殺死,但她表現的女人的天性使那個時代那些掩飾得很多的女人得到一種解脫,或者算是有了解放的例子。陳二湖則是一個從二十歲就開始接觸密碼的人,他直到退休仍然生活在不斷的解密的生活里,這種生活已經在長年累月的積儲下,使他無以為繼,他不能離開這樣的工作,後來也死在了工作上。這讓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贖》裡的那個老頭,他在出獄後,竟然找不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向,最後選擇了自殺。有時我不能想像,如果我在這個環境裡生存二十年,到以後出去,我會不會適應外面的環境呢?我不能想像。

捕風者里的故事也有兩個,一個講的是七十年代保密局的人們如何利用韋夫這個因肺病死去的越南小伙子去贏得一場戰爭的故事,故事講敘的方法是通過韋夫這個死去的人來描述的,這種觀點與前兩篇的表達方式完全不同,頗有新意。第二個故事講的是地下黨的故事,兩種不同的描述方式講述了情報工作人員的危險與磨難,情節略寫。

我覺得麥家的小說里,能夠找到一些關於自己長期不能進步的東西,比如描述的速度,語言的質感問題,在他近似於回憶錄的寫作方式里,能找到語言與寫作的平衡點,不會讓人覺得急進,沒有一絲可以失落的感覺,這或者是一種較為近現代化的描寫方式。他的語言平實,有點到即止的感覺。我通過這樣的一個故事,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結合起來,能夠想像得到那一種生活的方式及生活所帶來的人性所渴望的一些東西。我想,這就是我讀這本《暗算》所獲益最多的地方吧。

《暗算》讀後感(三)

在閱讀了很多現實主義的先鋒小說,體驗了作家們的文字藝術所帶來的美感以及對人性的深刻剖析所帶來酣暢淋漓的快感,深深地被經典文學所吸引。近日有幸在學校徵文活動推薦的小說裡面讀到了這本諜戰類型小說《暗算》,給我帶了不一樣的感覺。

小說開始於作者一次神奇的邂逅,出差第一次坐飛機就遇到同一鄉音的老鄉讓他激動不已,主動攀談過後卻給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剛下飛機的他就被各種約談審問,可以說是人生處處有驚嚇,這一奇怪的遭遇讓他了解到了一個特殊的機構—701,一個神秘莫測的特殊情治單位,這個機構里生活的人都有著不平凡的人生。

首先作者安排了聽風者阿炳的出場,他的出場讓我不得不再次相信上帝是公平的,因為他對每個人都不公平。擁有著一雙可以聽天外之音,無聲之音,秘密之音的耳朵的他卻是一個瞎子(阿炳名字的由來)、傻子。但是由於他那雙神奇的耳朵無疑讓他成為這個組織里的關鍵人物。在讀關於阿炳的故事時,我想了很多,也許作者也正想傳達給我們一種這樣的理念:世界上有哪兩種人最專注?非剛出生的嬰兒和世人眼裡的瘋子傻子莫屬,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將自身和喜怒哀樂融化為一體,能夠完全投入一種情感,這種專注感作為一個平常的成年人是很難做到的,我們在生活中學會了融會貫通,隨機應變自然得拋棄那種專注。阿炳這樣一個純粹的性格註定了他的人生是以悲劇結尾,然而作者卻給他安排了一個還算比較想得開的巧妙的悲劇,阿炳因為耳朵過於靈敏聽到了自己老婆生的孩子不是他的後觸電自殺,正所謂成也風雲敗也風雲。讀到這裡我甚至覺得作者是一個內心邪惡醜陋的人,竟然安排隔壁老王來禍害這樣一個純粹單純的人,可是後來,筆鋒一轉,那女人竟是為了阿柄,可憐的阿炳並不知道自己沒有生育能力卻倔強地要求女人為他生孩子,女人無奈出此下策殊不知釀成一場悲劇,至此願天堂的阿炳瞑目。

其次本書第二部分《看風者》講述的是安在天和天才數學家黃依依的愛情故事,說到這裡可能大家覺得荒謬,在那個閉關鎖國的年代,而且是情報部門,你居然跟我談愛情,搞笑麼?呵呵,這不就於無形之中造就了黃依依這個人物的非一般性嗎?非一般性的工作當然得安排非一般的人物出場。這個非一般人物的辦事能力當然和阿炳一樣,都是天才,都解決了常人不能解決的問題。作者當然不是一味地向我們講述很有視覺衝擊效果的「爽文」,暗藏在這個女人的內心深處有著太多動人的情感,黃依依生自東方,學在西方,她追求自由的愛情,當然她所理解的愛情不應該不出現在那個年代那個地方,時代造就了她的愛情悲劇。

在有了上述兩個人物的詳細描寫過後,()對於701,我們開始對那些不可思議變得習以為常了,以至於到後來老陳陳二胡的解密,我們開始變得比較平靜的去審視一個人物了,

沒錯,那裡的人那裡的工作在我們看來及其枯燥乏味,他們能堅持下來直至終老終究逃不過兩個詞,信仰和宿命,因為信仰所以堅持,因為宿命,時刻保持這一種責任感,他們是偉大的!後來的故事更是如此,地下工作者的信仰是革命勝利,宿命註定他們只能是地下工作者。總而言之,與其說麥家是在寫一本有關諜戰的懸疑小說,不如說是在寫一本聖經。

隨著一個個解密日的到來,一些偉大的人物及其他們的事跡為我們所知曉。若此時你我能靜下心來一同品味他們的故事,這便是一場勝於有聲的交流,也是一場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不平凡的交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