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白鹿原小說讀後感

白鹿原小說讀後感(一)

最近讀了小說《白鹿原》,「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陳忠實在這部四十多萬字的小說開篇引用了巴爾扎克的這句話,其實也就告訴了我們他的真正的寫作意圖。小說描寫了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話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陳老先生通過對西安東南這片天然的黃土台原上地域人風的描寫,折射出從清末到建國初期整箇中華民族的巨變。縱觀全篇,小說的人物描寫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者借著幾個主要人物的結局,說明了他自己對許多歷史問題的看法。比如朱老先生,朱先生是白鹿書院的先生,被鄉民們看得是能卜善卦,臨死的時候有白鹿的神跡顯現,老先生死的時候不用棺材,不用磚砌墓室,是料定了將來有人會挖墓的,果然紅衛兵就去挖老先生的屍骨作為封建腐朽出來批鬥,老先生當時用布頭包了一塊磚頭,紅衛兵找不到可批鬥的物事,只有在這塊磚上打主意,打開了一看,裡面有兩句話:天作孽尚可活;人作孽不可活。紅衛兵一看一激動,果然是封建餘孽啊,躺在墳墓里還不安生。其中一個就把磚頭狠勁兒往地上一摔,沒想到成了兩半,磚頭裡面還有一句:「折騰到什麼時候算完啊」。原來老先生早就料想到了文革這場浩劫,真是很有先見。

再有就是書中安排的白孝文、鹿兆鵬、鹿兆海、白靈靈、鹿兆謙(黑娃)這幾個「晚輩」的命運。白孝文是一個墮落分子,是真正的大叛徒,懂得曲意逢迎,甚至出賣自己的兄弟,踩著別人的屍骨往上爬,到最後卻成了革命的功臣,當上了光榮的縣長,真是具有諷刺意味,作者沒有安排白孝文墮落到底背運到底,反而叫他「青雲直上」了,這就寫出了作品的深度來了,而且更加具有現實性了。

白靈的死是又一個諷刺。革命開始的時候,共產黨恨的是出叛徒,不光有「大兄弟」的嚴厲打壓(反革命蔣介石集團),更壞在隊伍內部出了大叛徒,迫使鹿兆鵬和白靈的工作轉向地下,當白靈生了兒子,被轉移到游擊隊的時候,她不知道真正的威脅才剛剛開始,革命尚未成功,反而被自己人給咬了,這犧牲真是犧牲的冤枉!好沒意義!革命隊伍內部的人互相的咬來咬去,真的很諷刺。

還有一個主要人物,黑娃。黑娃年輕的時候有衝勁兒,當了土匪頭子更是叱詫風雲。可是自從「招安」到保全團,拜朱先生為師學為好人又回白鹿村祭祖後,運氣反而越來越差,精神頭也沒有了,最後反而被善於鑽營的白孝文反過來咬了一口,成了革命罪人受到審判。這個結局也是很令人深思的。正直誠實善良的人,往往沒有好的結局,這就是生活的血淋淋的現實!然而,這些卻都是美好的品德,是人格,是品格。

整個白鹿原上,骨頭最硬的也許就是白嘉軒和朱先生了,書中卻給這兩個人安排了一個不易覺察的共同點:「本錢」非比常物,而「本錢」大的男人都是有血性的硬漢子。或許也這是因為這一點,才讓兩個精神境界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的人有著極其相似的生活準則: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所以兩個人從不同角度都獲得了極高的社會聲望和地位,一個是德高望重的族長,一個是朝野欽佩的碩儒,文化水平相差懸殊,卻同樣的深明大義,把原則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同樣的對著憑著良心做事,面對任何人都可以問心無愧,讓自己的一生都可以放在太陽底下晾曬,這是一種常人無法企及的境界。但凡自己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就不怕任何人評說。

反觀當下,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如此?那個人能說自身沒有見不得光的內容?有誰不在努力掩飾甚至埋藏自己陰暗的過去和內心?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與小說的時間跨越有半個多世紀,從清末寫到解放初,其間還涉及到解放以後更長的時間。我總的感覺是,這是一部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小說,比如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學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運的因果報應等等。當然,這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說,深刻而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歷史變遷。

也許陳老先生要告訴我們:面對矛盾,要多一份沉靜,少一份狂躁;多一份包容,少一份仇視;多一份尊重,少一份折騰。動用武力,用暴力的手段去解決矛盾,只會使得矛盾更激化。到頭來,不僅傷害了別人,也傷害到自己。富含哲理。

我個人覺得本書最值得稱讚的地方在於:它顛覆傳統對人性與政治的一刀切的判斷。陳老師對國共兩黨有自己的認識。比如,白靈作為一個虔誠的共產黨員,最後死於共產黨的內部鬥爭。而全書唯一讓我能夠喜歡上的人鹿兆海卻是國民黨人。鹿兆海最可愛的地方是對感情的執著,他對白靈的愛很深,白靈卻因為信仰的不同離棄了他,並和鹿兆鵬走到一起,這給他造成很大的傷害,並發誓終身不娶,最後在打仗的時候,意外碰到一個長得很象白靈的人,馬上就要求和其在一起。另外,如果我們把白嘉軒看成地主,但從他對鹿三一家的照顧,我們可以看出傳統說教無恥的一面。

但我覺得本書也有不太好的地方,就是駕馭時間的能力有限,文章結構安排很一般;看起來有點平鋪直敘,按照時間順序把從清末到建國後的白鹿原的滄桑變化描敘出來,感覺太蒼白,懸念不多;對抗日戰爭中,農民對國共兩黨的看法太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人物形象刻畫不夠豐滿細膩,全文很難找到一個我喜歡的人物,好像變得沒有主角。看書的時候,我找不到主人翁,就好象在看一場玩偶的表演。每個人都能體會到深意,卻難找到主角。

白鹿原小說讀後感(二)

近期讀小說,我感到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是最好的一部小說。這部最早出版於一九九三年的小說,我也是很早就知道有這本書了,可是一直沒有讀過,這不能不說這一個遺憾!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與小說的時間跨越有半個多世紀,從清末寫到解放初,其間還涉及到解放以後更長的時間。我總的感覺是,這是一部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小說,比如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學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運的因果報應等等。當然,這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說,深刻而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歷史變遷。

從小說的閱讀中,我還感到小說中對人物的「死」的結局的處理寫的極具震憾力量,簡直就是驚心動魄!這對我的感受是最深的了。小說中的黑娃,大號叫鹿兆謙的。其父鹿三一直是白嘉軒家的長工,而且是極其幸福的長工,他一直到死也是幸福著的。而黑娃卻具有一種反叛的性格,他不聽老子的勸告,自己跳出白鹿原,到渭南一清末武舉人家做了長工,並因此與武舉人的小老婆田小娥相好上了。倆口子回到白鹿原後,其真相被揭露後,黑娃與田小娥住進了一口窯洞裡,開始他們的生活。大革命時,鬧農協,鹿兆鵬鼓動黑娃出來革命。革命失敗了,黑娃進了習旅開始當兵。習旅暴動失敗後,黑娃開始了土匪生涯。我本以為黑娃當土匪,應該要死在這條道上,不想黑娃沒死。在土匪頭目大拇指死後,作為二拇指的黑娃領著百十號土匪接受了縣保全團的招安,當了第三營也就是炮營的營長。黑娃招呼的緊,炮營的兵不但要炮,還要求佩槍,這都得到了滿足,這也說明黑娃對招安後的一種心理,那是懷著深深的戒意的。本想,接受招安的土匪沒有好下場,黑娃該死了。誰想黑娃還沒有死,營長當的好好的。而且,他還拜朱先生為師,暴戾之氣盡褪,簡直脫胎換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這就出現了,黑娃讓手下的兵把自己綁在大炮筒上五天五夜戒掉了大煙,娶了知書達禮的小姐為妻,回到白鹿原拜了祖宗牌位,屬於洗心革面,浪子回頭的那一種。最最不該死的時候,是黑娃聽從鹿兆鵬的勸告,策動了臨解放前的起義,黑娃是策划起義的主要人物之一,對革命有了一定貢獻,還當上了革命政權的副縣長。然而,大難從此開始,白孝文作為縣長變成了革命功臣,而黑娃卻忽然之間變成了反革命,被捕坐監槍斃,還是和國民黨的縣長及總鄉約田福賢一起被槍斃掉。這真是黑娃該死的時候沒有死,不該死的時候卻死了。

作為田小娥,從武舉人的小老婆變成黑娃的老婆以後,我覺得最初田小娥也是想與黑娃一起安份守已地過日子的,誰知黑娃革命了。革命的黑娃不在家了,當土匪的黑娃也不回來了,這又給鹿子霖創造了條件。鹿子霖每月到田小娥住的窯洞去兩次,與田小娥廝混,不想姦情差點兒敗露!雖然有一個替死鬼兒,鹿子霖躲過了這一劫。但是,鹿子霖卻咽不下這口窩囊氣兒,他設計了讓田小娥勾引白孝文,要出一口惡氣,也讓作為族長的白嘉軒丟盡臉面。這計策果然成功,白孝文與田小娥也好上了。由此發生的是:白孝文在祠堂接受處罰,白嘉軒與兒子白孝文分家,白孝文由此開始的迅速墮落,讓鹿子霖充分地滿足了報復白嘉軒的心理。而此時田小娥的壽限也到頭了,作為公公的鹿三,看到自己的主子白嘉軒一家由於被不肖兒黑娃娶的媳婦田小娥攪和成這樣,竟被深深地激怒了,他摸黑進了田小娥住的窯洞,用磨得飛快的梭槍頭,一槍扎在了田小娥的後背心上。田小娥臨死前一回頭和一聲驚叫:「大呀!」其生命也由此定格。其後,白鹿原發生了一場溫疫,死了好多人,白嘉軒的媳婦仙草同樣是死於那場溫疫;而鹿三從殺死兒媳後,精神竟變得恍恍惚惚,似乎田小娥的鬼魂附身了,從此人也變得有時清醒有時糊塗。這一切仿佛都和田小娥的死和她的陰魂始終不散,一直在作祟有關係。於是,白鹿原的人在那座田小娥居住過的窯洞上造了一座六層的塔,以鎮田小娥的陰魂,不讓其出來害白鹿原的人們。

小說中鹿兆海和白靈的死,很具有一種悲劇色彩。鹿兆海參加了革命軍,上了軍官學校,加入了國民黨,並且他一直深愛著白靈。中條山阻擊戰中,他殺死了四十五名鬼子。而且,他按照朱先生的請求,每殺死一個鬼子,就割下一綹頭髮束好,放入一個鐵罐中。可是鹿兆海呢!悲就悲在沒有死在抗日前線,卻死在圍剿紅軍的戰鬥中。死後,靈柩回鄉,師里卻說鹿兆海——鹿團長是抗日犧牲的。白鹿原舉行的安葬儀式隆重之至!白靈在西安上學,她與鹿兆海一直相愛,卻由於黨派之爭,倆人不能相愛!白靈在西安加入了共產黨,作為知識青年,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中。而又由於革命工作的需要,她與鹿兆海的大哥——鹿兆鵬假扮夫妻在西安城裡做起了地下工作。因為革命道路的一致性,倆人終於相愛成了真正的夫妻。後來,白靈因為在一次領導學生運動中,她一磚頭砸到了國民黨教育部長的鼻樑上,由此身份暴露被迫轉入紅軍的根據地。在根據地,白靈滿腔革命熱情地工作,可是由於一名西安來根據地的學生叛變投敵,一場紅色恐怖在根據地開始了。抓內奸抓特務,一大批革命同志被牽連。白靈也未能幸免於難,她也是作為「特務」被監禁,最後被活埋。真是,沒有死在敵人的屠刀下,卻死在革命者自己的手裡。解放後,白靈也是被作為革命烈士對待的,家裡也掛上了革命烈士的牌牌。白嘉軒問起白靈的死因時,幾位幹部囁囁嚅嚅地無法回答。奇的是,白靈的死的那晚,白嘉軒做一個夢,夢見了白鹿也夢見了白靈。這使得白嘉軒一大早冒著風雪,跑了好遠的路,來到朱先生住的地方——白鹿書院,要求朱先生解夢。奇的是,白嘉軒的大姐也是做了一個同樣的夢。朱先生心道,白靈出大禍事了。可是朱先生沒有說出來,只是寬慰他們姐弟倆!

朱先生的死則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讀之令人驚嘆!朱先生在送完給八位同仁的縣誌後,當晚寫下了一份遺囑:不蒙蒙臉紙,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親友報喪,不接待任何弔孝者,不用磚箍墓,總而言之,不要鋪張,不要喧嚷,儘早入土。朱先生還向其妻交待和描述了自己設計墓室的想法:不用磚,只用未經烘燒的磚坯砌墓室;墓室里盤壘一個土炕,把他一生寫下的十部專著捆成枕頭,還有他雕刻的一塊磚頭,不準任何人撕開包里的牛皮紙,連紙一起篏到墓室的暗室小洞口。朱先生死後,就是按照朱先生的安排,辦的後事。更奇的是,幾十年後,一群臂纏紅色袖章的中學生打著紅旗,衝進白鹿書院破「四舊」時鬧騰了一陣了。不久,書院住進來,滋水縣的一派造反隊,並在此發生了一場武鬥,死了許多男女。之後又過了七八年,時間在批林批孔的年代,又有一群紅衛兵打著紅旗從白鹿原走下原坡,一直走到坡根下開始扒朱先生的墓。四五十人男女學生從早晨挖到傍晚,終於挖開了朱先生的墓。墓室里除了朱先生的遺骨外,只搜出一塊經過燒制和打磨的磚頭,經老師辨認,一面上刻著六個字:天作孽猶可違;另一面也是刻著六個字:人作孽不可活!一學生憤怒地抓起磚頭一摔,那磚頭沒有折斷卻分開成了兩層,裡面同樣刻著一行字:折騰到何日為止!這讓學生和圍觀的村民全都驚呼起來……

《白鹿原》當中,寫小說中人物死的結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麼地鎮靜;像鹿兆鵬家裡,那位鹿兆鵬的媳婦,死又是那麼地讓人感到可憐與可怖;像最後鹿子霖的死又是那麼地窩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緣分。近期讀小說,可以這樣講,我讀《白鹿原》所受到的感觸最深了,從中悟出的道理也多,關於小說中死的話題,只是自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個重要方面吧!

白鹿原小說讀後感(三)

寒假裡讀了《白鹿原》一書,頗有感觸,下面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

早在幾年前有朋友推薦我讀一讀《白鹿原》,可當時迫於升學壓力,沒能實現。不過大衣的寒假這個機會我可沒錯過,利用這段時間讀了此書,感觸頗深。

先談談本書作者。陳忠實,可謂一位地地道道的鄉土作家,《白鹿原》可比《暴風驟雨》《紅旗譜》,同時寫農村農民運動,也寫階級和階級鬥爭,但陳忠實給人以不落俗套,耳目一新的震撼。

書中有一些被人們不恥的有關「性」的描寫。我本人認為,這並不能說明作者低俗,而恰恰體現了作者對待生活的誠實態度,對於自己思想毫不避諱的頭名。文學與下流有著明顯的區別,如果某些人以這種態度審視文學,那麼它才是最低俗的。

最令我深思的要算主人公白嘉軒。白嘉軒在作品中始終是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播種性格,收穫命運」。當我一次次品味這句話時,總能得到一次深似一次的啟示。或許命運只是一個個偶然的機緣,但縱然完全相同的際遇,在不同的人,總能幻化出相異的結局。

像白嘉軒和鹿子霖,同樣出身,同樣的年齡,同樣歷經風雲變換,去似兩條平行直線,相視相望,似乎近在咫尺,去永遠進不了同一個世界。

白嘉軒面對黑娃帶回的媳婦小娥冷若冰霜;面對女兒跳躍的青春眉頭緊皺。他是一塊磁鐵,浸透千年的紅銹;它是一塊石頭,承襲千年的風霜。

但世界總是在變化,國共合作,農協當權,田福賢復辟,白狼出沒,白鹿原上紛紛擾擾的變故讓白嘉軒達而復貧,貧而復貴,但內心沒有絲毫傷痛。

農協把祠堂砸碎砸爛了,他泰然處之。風浪稍平之後,又召集起能工巧匠,修復鄉約碑文,石碑參差不齊,碑文殘缺不全,白嘉軒召集全族人做祭奠,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家族在它眼中,永恆而永恆。

白嘉軒也許是封建制度的衛道者,但它同樣是個「改革專家」,制相約,身體力行,懲亂治惡,是謂天地氣運。

他跪地求人,解鄉鄰之困,救尷尬之眾。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他又都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只要是在「道」允許的範圍之內,他願意付出自己的仁、義、情、愛,成就別人的幸福。對鹿三,對失地寡婦,對村民,白嘉軒是一個巍巍長者,是一個謙謙君子。然而,他只是「封建」這塊貧瘠土地上的一個行將沒落的殉道者。他同樣是個智者,對別人有意無意的拉攏,一再拒絕;亂世中既不聯此,亦不附彼;他不當官,不入匪,只鄉情清靜靜的做他的族長。在思想深處,他討厭雜亂塵世,渴望簡單、安寧、古樸的日子。

這樣,白嘉軒便有了一種飄然出塵的味道。然而,他終究還是個農民,他身上不可避免地融入某些世俗的特徵。也就有人持另一種態度,認為白嘉軒是一個偽君子,偽善使他的仁、義都成了假仁假義。這些可以從與鹿子霖調換土地,暗中較勁兒看出。但我們要想一想,這世上有哪會有向佛一樣的真人。其實,他還是個農民,保守、枯澀、厚重。像原上的大多數一樣。

白嘉軒以他獨特的性格走完了他的一生。

書中朱先生也是一個鮮活的人物,但也是最令我感到茅盾的一個人。同時,不可否認的事,對朱先生的描寫的確帶有「神話」色彩,這可能是作品的牽強之處吧。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地位最特殊的人,學問自然沒得說,可封建那時肯定的。他雖不是什麼「官」,什麼「長」,可卻受所有人擁護。他隻身勸退30萬軍隊,以及一次又一次對未來社會的預言,證明它已近乎聖人。可他謙遜、固執的性格也為他本人添彩不少。本書對其他人物刻畫也相當成功,如白孝文,鹿兆鵬,白靈,白孝武,黑娃等。凸現了那個動盪年代不安的農村社會和農民的生活,以其獨到的筆風和思路為大家描繪了渭河平原幾十年的變遷,可謂驚世之作,並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書中人物盡顯那個年代的典型農民及地主的形象。既真實似觸手可及又不感誇大。《白鹿原》也是在作者的天命之年完成的,這也說明陳忠實用其多年的積累為我們換取了一部優秀的小說,不僅充實我們的生活,更讓我們得到啟示,從中學到一些東西,這才是真正的讀書的意義,也似作者最大的願望。

以上是我的拙見,不一定符合眾多人的看法,不過就我的水平也就這些,以後還會再多讀一些作品,增強自己的鑑賞能力,同時豐富自己的一些情感和知識,為今後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熟悉的可能不是自己而是他們的土地吧」,作者陳忠實這樣描寫書中主人公,其實他何嘗不是如此呢。從作者形象可以看出:蒼勁的臉體現了一個秦嶺山下,渭河流域原上一條真正的漢子。他熱愛這片土地,字裡行間浸透了他對這裡的人民無限眷戀的情感。

祝福這裡的人民,他們有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好兒子;祝福中國文壇,它是這方厚天熱土上的一頭白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