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哲學書籍讀後感

哲學書籍讀後感(一)

老師,當初聽你說,只要看完這本書就能明白你講的課。我滿懷希望地從卓越上買了,而且滿懷希望地看完了,最後,我還是不懂老師你上課講的內容跟這本書有什麼關係。

首先不說這本書,我想問老師一個幼稚的問題:為什麼我們要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啊?它又不像數學可以用來買菜,又不像語文可以識字,我不懂我們為什麼要學它,就因為它是馬克思?難道我們就因為考試而學馬克思?

對《你的第一本哲學書》裡研究的問題的講解,有時會產生共鳴,有時卻怎麼也不能理解他為什麼要如此糾結這個問題,如「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他人的心靈」和「身心問題」,這些本來就是無法用對與錯、真與假來判斷、理論的東西,無論你怎麼假設、怎麼假象都好,外部世界、心靈、身心等虛幻、無法捉摸的東西我們又怎麼能研究得透呢?它們存不存在還是個問題呢,何必去糾結一個無限循環的圈呢,有些東西我們知道就好,理解就好,我覺得沒有必要把它們翻來覆去地炒來炒去。

不過有些地方我還是挺贊成的。例如說到「公平」那章吧,社會給予了我們人人生而平等的公平,卻無法公平地讓我們活著。有些人生來就安享富貴,有些人生來卻貧賤不堪,誰能說這是公平的?誰又能說這是不公平的?有人說,有錢人就能享受好的教育、好的醫療,這樣對窮人是不公平的。是的,這是不公平的,醫生面臨在同一時間究竟救有錢人還是救窮人的問題時,不應該以身份來衡量生命的重量和價值。但是,有錢人的孩子能上很好的私立學校而窮人的孩子只能讀公立學校甚至因無錢交學費而讀不起的,有錢人的孩子生病了就可以住貴賓房而窮人的孩子生病了只能打打針吃吃藥,這也算是不公平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是有錢人與沒錢人之間的差別,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不公平的。如果非得要說這是不公平的,有錢人的孩子和沒錢人的孩子應該上同一所學校,應該享受同樣的醫療待遇,我覺得這樣也不錯,社會挺和諧的。可是往深一層想,恐怖的問題就會出現了:解決這種不公平的局面的唯一方法就是中央集權的經濟,什麼都是政府統一發放、統一分配,社會上沒有富人窮人之分,看似很好,可我們中國已經在這上面摔過一跤,是鄧小平爺爺率先爬起來了,我們全國各族人民才可以慢慢地爬起來,一個扶一個,先富帶動後富,最後一起達到共同富裕。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

哲學書籍讀後感(二)

什麼是哲學?柏拉圖說「哲學就是無聊老人對物質青年的無用談話。」《幸福的哲學》這本書正是採取談話的方式,展示了幸福哲學的魅力。這本書是周國平各個講座的合集,是他數十年智慧的沉澱,它從哲學的角度告訴了讀者思考的方式和意義。從青年與幸福、財富與幸福、成功和優秀、思考死亡、內心的生活、生命的品質、對生命和災難的思考、閱讀與人生、教育的目的等諸多方面,對讀者的提問,進行了精彩絕倫的闡釋。這不是「無用的談話」,這是一本好書!

周國平說,「最寶貴的東西,一是生命,一是心靈,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擁有豐富的心靈,便是幸福。這當然須免去物質之憂,但並非物質越多越好。一個人把許多精力給了物質,就沒有閒心來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靈了。詩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質上簡單的生活,這在古今中外所有偉大的詩人、哲人、聖人身上都可以得到印證。」心靈的富有是通往幸福的終極之路。就像知識與智慧,知識可以從書本上獲得,而智慧完全可以從經歷中獲得。古代的哲學家其實涉獵的書籍並不多,但是他們的智慧是豐富的,他們的很多話已經成為了真理。知識的獲得是靠灌輸,智慧的獲得是靠心靈去思考去感悟。知識是由大腦所得,而智慧永遠只與心靈為伴。

叔本華說「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了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周國平在書中否認了叔本華的觀點,但我認為這又何嘗不可呢?正所謂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幸福是可遇又不可求的。成功後的快樂總是短暫的,而幸福就是對未來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憧憬、幻想、期待,所有這些對未來的嚮往,概括成一個詞,就是「幸福」。

書中,周國平說道,他第二段最快樂的時光是初為人父時。他說,給孩子餵奶、換尿布等瑣碎的事情是一種莫大的幸福。他甚至認為男人不能孕育生命實在是遺憾,女人孕育、哺乳子女是上天對女人的珍愛。對此,作為一名兩歲孩子的母親,我深有感觸。我還清晰得記得,孩子躺在我的懷裡吃奶時那滿足的樣子;還清晰地記得,給孩子斷奶成功的那一夜,我躲在洗手間嚎啕大哭。原來,我是那麼懷念孩子在自己懷裡的時光,那時光對一個母親來說,是再幸福不過的事情了吧。

說起幸福的哲學,我覺得我兩歲的女兒都比我更深諳此道。當她餓了,我把奶瓶遞到她嘴邊,看她喝起奶那種陶醉又幸福的表情;當她困了,我給她洗過澡,看她舒服的躺在床上的樣子,連我都醉了。如果說我出生的那一刻是我生命的開始。而女兒的出生,就像是在我生命中敞開了一道大門,從此,我走進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在那裡女兒成為了我的老師,她用行動告訴我:幸福其實很簡單,複雜的是我們的心。生命中總有不如意之事,在你來不及思考之時,自然的發生了。在豐富多彩的人生路上,我們註定會經歷風雨。何不讓它自然的來臨,悄悄的走遠,只留下這份清澈的心。什麼是幸福?內心的充實、生命的安康,足矣。

哲學書籍讀後感(三)

讀《沙漏哲學》,對我真的有很大觸動,即使它所闡述的道理我也明白,但是卻未能很好的套用於實踐中,讀過之後,耳目一新,確有勵志功效。

把自己的生命想像成一個沙漏。在沙漏的上半部,有成千上萬的沙子,他們在流過中間那條細縫時,都是平均而且緩慢,除了弄壞它,你跟我都沒有辦法昂更多的沙粒同時通過那條窄縫。人也一樣,每個人都像一個沙漏,每天都是一大堆的工作,等著去做,但是我們必須一次一件慢慢來,否則我們的精神絕對承受不了。

如今,我們被越來越多的各種壓力所困擾,壓力讓我們睡眠紊亂,記憶力衰退,請緒偏激……健康狀況江河日下。

面對生活,工作的重重壓力,"沙漏哲學"應該對我們有所裨益。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擔當,既然躲避不了壓力,就該學會主動擁抱壓力,調節心靈旋鈕,調整對壓力的認識角度和處理方式,以最佳的狀態,帶著飽滿的精力去迎接各種挑戰。()

想起當初的夢想,止不住黯然神傷。因為夢想太高,反而讓我前行的包袱太重,因為夢想太大,反而讓我瞄準的目標太空。在自己的生活的半徑內散步,我認真地想,使該百自己的夢想變小了,從我能夠伸出手抬起腿的地方,一步一步往前行。

在英國的倫敦的威尼斯特教堂旁邊,一塊墓碑上刻著一段話:"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的時候,我把目光縮短了些,我試著改變我自己,再去改變我的家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