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2000字人物傳記讀後感

2000字人物傳記讀後感(一)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裡,《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2000字人物傳記讀後感(二)

讀《毛澤東傳》讓人不得不欽佩毛澤東的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樸實的生活作風,簡明扼要的文風,指揮若定的作戰風格,充滿辯證法的工作思路,處處體現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不自傲,沒有架子,時時刻刻對革命的各項工作保持清醒的頭腦。

一生榮辱系身,每位名人都著天大的功,當然也有過。

那麼作為我們的主席,毛澤東,他的一生又有著怎樣精彩絕倫的事跡與思想呢?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這個偉人的話,不妨看看《毛澤東傳》。相信一定會對主席有新的認識和理解。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捷徑,了解一番看過《毛澤東傳》後的讀者們的心聲。

僅僅只有接受困難的觀念還是永遠不夠的,老毛說孩子們,你們要隨時做好準備。隨時做好準備,不是你想著我要準備我要準備你就能真正的解決問題的。老毛說話是很有邏輯的。

暑假在家,平生第一次讀了名人的傳記。給我的感覺就是名人傳記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通過這些大人物的生平事跡,能給我們許多的鼓舞和啟示。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後悔以前沒有看過。

毛澤東,這個名字對中國人而言再熟悉不過了!他創建了新中國;他結束了中國人民被壓迫,被剝削得苦難歷史……毛澤東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個小山村裡的一個農民家庭里,當時中國正在一步步走向敗落。

毛澤東雖然出生在這種黑暗的環境下,但他從小酷愛讀書,整天背著一本《水滸傳》。當毛澤東到了11歲的時候,他父親逼著他耕地、抬糞便,可是毛澤東不甘罷休,在幹完活之後躲在牆角里繼續看書!毛澤東的父親就曾經大罵他是「懶而無用」。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在當時的農民眼中,田地是最重要的。

不過,我也感覺到那時的毛澤東是一個極為叛逆的少年。生長在一個農民的家庭,不愛田地,卻對知識那麼渴望。少年時代的不斷閱讀,對毛澤東的文化知識積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民間有句話叫做「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中國的古語,毛澤東都沒有聽。

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當年老毛同志要是沒有讀水滸和三國,那麼,他就不可能在抗戰時期的軍事活動中有那麼卓越的表現,那麼,中國就不是今天這麼強大的中國了。後來,毛澤東自己私下攢錢最後離開家到外面闖蕩。

正是他的獨自出外闖蕩,讓他看到了人們的苦難生活,於是她想改變人們的生活,想拯救中國這條巨龍!讀著讀著,我不由地被他種精神所感動,少年的毛澤東便關注國家的興亡!讀完毛澤東傳,給我留下最深刻映像的就是毛澤東那種時刻為國家和人民著想的精神。我想這也是我們這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應該具有的精神吧!

現在很多人擇業都是想著以後要做什麼樣的工作,才能夠賺很多的錢,才能夠讓自己過上富裕的生活。似乎我們已經沒有以前毛澤東時代人們的那種純樸的念頭了,要精忠報國,要為國捐軀……或許人們都覺得只有亂世才能出現毛澤東那樣的英雄,只有亂世才需要毛澤東那樣的英雄。

可我覺得在國家有危難的時候我們還沒有出生,已經失去一次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的機會了。現在中國正在不斷地建設著,在不斷地壯大,這時候正需要我們,我們不能再失去這次機會了!

同時,看完毛澤東傳之後,我發現他是一個很果斷的人。在思考之後,他總是能夠很快的做出正確的決定。

2000字人物傳記讀後感(三)

錢學森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給我們中國做出了很多貢獻,他不僅是一位科學家,更是我們中國人的精神脊樑,中國人的驕傲!

錢學森從小就出身在名望很高的錢氏家族裡。他的爸爸錢均夫小時候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去過日本留學,回國後在上海成立「勸學堂」,教授大家要投身民主革命。他的媽媽章蘭娟是杭州一位富商的女兒,她聰明過人,計算能力和記憶力非常強,擅長數學,在家裡一心輔導錢學森背誦唐詩、畫畫、寫毛筆字。錢學森出生在這樣幸福的家庭里,為他將來的成才打下了很好的的基礎。

錢學森從小就非常好學,學習成績超常,是班裡的優等生。他還有很充分的觀察力:他自己做的飛鏢飛得又遠又穩,誰的飛鏢都趕不上它,原來錢學森在做飛鏢時運用了空氣動力學的原理。這可是他自己鑽研出來的!後來上了師大附中學習。

緊接著,他又考上了上海交大,而後去美國留學,拜馮·卡門為師。經過了馮·卡門的深度栽培下,錢學森成為了痲省理工大學的正教授。而他卻一心想著回國,將來讓祖國從黑暗走向光明。因為美國不會放過這樣的人才,於是把錢學森扣留在美國。最後錢學森接到了美國準予他離開的通知,於是他便回到了他夢寐已久的祖國。

錢學森回國後,全力搞好飛彈和航天事業。因為錢學森的幫助,中國的第一顆仿製近程飛彈、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和中國第一顆洲際飛彈發射成功。錢學森在2009年獲得「終身成就最高榮譽獎」,在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錢學森在這一生給我們中國人帶來了無窮的寶藏,他給中國留下了璀璨的輝煌!()

我覺得錢學森能成才的關鍵除了家庭,除了充分的觀察力,還有學習興趣的緣故。錢學森可不是那種憑打罵馴出來的,而是他自己本來就很好學。他好學也有師大附中的功勞,因為師大附中沒有逼著學生死記硬背,只要求打好理解的基礎。由此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你愛學習,你就肯定能得個好成績。即使你能靠硬逼而讓學習優秀,那不僅非常枯燥,而且你不會增加自己的觀點,只是將你所知道的固定答案交出,相反,如果你有學習興趣,那你肯定就會加入很多你自己獨一無二的觀點。所以我也要從小就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長大才能為祖國做出貢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