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墨子讀後感

墨子讀後感(一)

《墨子》這部書綜合和全面的反映了墨家學說有關各個方面的思想,包括「尚同」,「尚賢」,「非攻」的政治思 「尚同」是墨子政治主張的第一要義。《墨子》一書中的尚同篇首先闡述了確立「尚同」這一政治主張的理論前提。墨子認為在沒有刑政的社會初始狀態下,「一人一義」,「十人十義」,「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於是「天下之亂,若禽獸然。」所以墨子認為要救世之亂,就要建立政治,國家,刑罰制度,即立「正長以一同天下之義」,「使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那麼在這裡人們就有一個問題,即「一人一義」,「十人十義」是否必然導致人們的非他人之義而交相非的結果?因為許多人發現人們之間「義」的不同和衝突也可以由當事人自己通過彼此的妥協和讓步來解決,沒有必要去否定他人的「義」。而這樣一來墨子所提倡的「一同天下之義」也就沒有了存在的理由。那麼墨子的理論在這裡出現問題了嗎?不是。因為再進一步分析,雖然有上面的情況存在,但也並不是所有的關於「義」的衝突都可以由當事人自己協商解決,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徹底地排除非他人之義而交相非的情況的發生。那麼就整體而言,這就是一種必然。它不是一對一的必然,不是說有一次「義」的不同就必然導致一次非他人之義,而是說在「義」的不同和衝突這樣一個背景下,不可避免的會有當事人自己協商解決不了從而導致非他人之義及交相非的情況產生,所以說墨子的這個立論是成立的。那麼我們明白了這是必然的,無法避免的,那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怎樣去解決才能避免天下亂若禽獸然呢?墨子認為只有設立正長一同天下之義才能救世,於是有了他的一套以「尚同」為核心的政法理論。但是這裡就又有問題了,即面對這樣的亂世,救世是否只能用「一同天下之義」的方式來解決?如果有其他的方法,那麼墨子所提出的這一方法是最好的嗎?

以上是兩個很關鍵的問題,若兩個答案都是否,那麼墨子的政法理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那麼下面就讓我們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首先,從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第一個問題很簡單,答案是否。因為我們知道不「一同天下之義」世界仍可以和平的發展,天下並沒有亂若禽獸然,現實世界告訴了我們答案。其次,對於第二個問題,人們也不難回答,求同存異這樣的外交政策帶給我們的好處大家有目共睹,顯然有更好的方法存在。問題好象解決了,但是問題真的那麼簡單嗎?應該看到我們輕鬆的得到了上面的答案,是由於我們是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的,而經過了漫長人類社會發展的現代的我們是沒有理由用現在的標準去衡量和判斷歷史長河中的事件,人物和他們的思想。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可能有著不同的答案。在現代我們知道怎樣最快的從北京到達上海是乘坐飛機,而這樣的問題在兩千年前正確的答案無疑是騎馬。自然科學是這樣,社會科學也是如此。在墨子生活的時代裡,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那個階段,我們所知的更合理的,更科學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它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嗎?即使有,但它有可能能被提出來並被實施嗎?所以就我理解而言,墨子所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理論,在當時不能說其全部內容都是正確的和科學的,但就整體而言,是符合當時的社會現狀的,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方向,而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我認為在墨子生活的時代,救世的唯一可行和正確的方法就是墨子所提出的以「尚同」為核心的政法理論。

墨子讀後感(二)

古代偉大的學者墨子,在其著作《墨子》一書中,多次用犀利的筆鋒譏諷那些奢靡墜落的王公大臣們,縱觀其全部經濟思想,節儉是主要倡導的原則。

墨子的經濟思想是以節儉作為原則,因而在物質消費上他的限度是實用,凡是超過了實用的範圍,他都認為是浪費,是一種罪過。這在絕大多數人都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時代是可以理解的,有時甚至是必需的,因為在這樣的時代,統治者要維持其荒淫奢侈的生活,除了加深對廣大人民的盤剝外,別無他途。

生活上的奢靡墜落者看起來都像是一個坯子裡出來似的,從墨子時代到今天已有兩千多年了,可他們的表現在許多地方都還差不多。比如,古時候他們是造宮室台榭、青黃刻鏤,現在則講究洋房別墅、豪華裝飾;古時候他們是做錦繡文彩靡曼之衣,現在要求的是名牌款式進口時裝;古時候他們要文彩飾車刻鏤飾舟,現在的是高檔轎車。古時候他們是蒸炙魚鱉美食芻豢,現在是「鴛鴦火鍋騰細浪,烏龜王八溜魚丸」;古時候他們是蓄私拘女成百累千,現在是……

古今奢侈者們最最相似的地方是:他們大都花費的是人民的血汗、社會的財富。墨子先生憤怒的控訴他們「厚作斂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使民「饑寒並至」。現在的腐敗者公款消費,大慷國家之慨,被人民深惡痛絕。

由此看來,重要的是完善法制、制定機制使想腐敗者無法腐敗,這才能讓老百姓們放心、才能徹底杜絕奢侈靡費之風。

墨子讀後感(三)

一直都以為自己從小接觸的都是孔老夫子的儒學,步入大學後,才發現原來一切都不是我所想的那樣。春秋戰國時代,那"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的學術研究和傳播是無法光用這八個字來形容的。我們都知道:入、法、道、墨是那時最有成就的四大學派。仲尼的儒學是我們看到人性最溫暖的理想;老聃的道學是我們感受到源自思想的質樸力量;莊周的逍遙遊是我們聆聽到來自靈魂深處的自由吟唱;至於韓非的法家則帶我們領略了秩序下的一片片繁榮。

我個人不太喜歡孔子。也許只是因為他那一句"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也或許是因為那女子的"三從四德"論。讀了墨子,我更偏愛墨子。墨子,他總是站在人民的利益上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這一點上,墨子有著天生的優勢:出身於()社會低下的手工業者的他,對百姓所遭受的困苦有著深切地了解。有人曾說:墨子是儒家的叛徒,是墨家的始祖。但我並不贊同這一說法,因為墨子只是在學習儒學的過程中慢慢發現儒家講求的繁瑣禮節等不利國民生計的主張不適合他,才選擇了另一條更適合他的道路。

"興萬民之利,除萬民之害"作為級任的墨子,在深切了解百姓疾苦後,提出"強本節用"的主張。"強本"即加強農業生產,發展國民經濟;"節用"即反對統治階級過度的浪費。墨子認為:一切不利於人民的開支都應該消除。在我看來,提出此觀點的他,才是真正地站在人民根本利益上,為人民著想。為人民謀福的思想家。

治理國家,墨子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兼愛"與"非攻"。視人如己,愛利萬民,不虧人自利和人不關己則為"兼愛"。他認為社會動亂的根源就在於人們只知愛己,利己,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人與人之間才相互敵對。如今的我,對此也頗有感觸: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的文化素質水平在不斷提高,可是人們的視野卻在不斷地縮小。當社會把宣傳好人好事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時,我們的社會風尚由此可窺知一二。夢君為了有朝一日實現"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理想,我們就要向墨子學習,提倡"兼相愛,交相利",呼籲天下所有人都相親相愛。不為了"貪伐勝是名及所得之利"對他國發動戰爭則為"非攻"。墨子強譴"不義"之戰,指出這種行為的實質也是一種無恥的"虧人自利"行為。為了消弭戰爭,他帶領弟子從事實際的防禦戰爭的研究。墨子的這一觀點完全適用於我們中國。我國雖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但從不以多欺少,挑釁尋事,而總是採用和平為主的手段與其他各國友好交往。即使有時他國冒犯我國,我們也總是想用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態度來解決。可是一旦涉及我國主權與領土問題是,我們也是毫不退讓的,甚至還會做出強硬的反擊。

《墨子》一書,文字通俗平易,卻內涵有許多豐富而精粹的思想。即使在現代,它也是一筆不可忽視的財富,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鑑。身為21世紀年輕的一代,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繼承和發揚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將它們完美地融入到現代化的建設中去,更好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