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大醫精誠》讀後感

《大醫精誠》讀後感(一)

我的學醫生涯已過兩年半了,對於我們將來從事的職業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醫生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健康神聖的扞衛者。今年寒假我讀了《大醫精誠》,發現落在醫生身上的關鍵字就是責任。《大醫精誠》其實不是書名,而是出自中國唐朝孫思邈所著之《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為習醫者所必讀。

作者孫思邈是唐朝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而《備急千金要方》是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世簡稱為《千金方》。孫氏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千金」命名。《備急千金要方》卷首以顯著地位論述了《大醫精誠》與《大醫習業》,突出地強調了作為一位優秀醫生,必須具備高尚的醫療道德修養和精闢的醫學理論、醫療技術。為此,該書一一作出了醫德與醫術的嚴格要求,成為歷代臨床醫生修養的準繩。

孫思邈的《大醫精誠》,被譽為是「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明確地說明了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光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還要擁有良好的醫德。這篇文章廣為流傳,影響深遠。直到現在,我國的不少中醫院校仍用它作為醫學誓言,並用它作為準則來嚴格要求自己。每個醫生都秉承「大醫精誠之心」,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

我總結了醫者必需的四種品質:

【細心】

《大醫精誠》中有這麼一句話「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意思是說:「疾病有內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狀不同,和內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狀相同。因此,五臟六腑是充盈還是虛損,血脈營衛之氣是暢通還是阻塞,本來就不是單憑人的耳朵眼睛所能了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診脈來了解它。」放到當今醫學就是說不能單純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做全面細緻必要的檢查。這就是為什麼診斷學要我們深刻的認識每項檢查的臨床意義的原因。醫療活動也應該屬於服務性的行業,服務的對象是人,活生生的人,責任感是必不可少的,要對患者關心、細心,來不得半點馬虎。所以孫先生提到「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就是說寸關尺三部脈象有涪沉、弦、緊的不同;腧穴氣血的流通輸注,有高低淺深的差別。肌膚有厚雹筋骨有強壯柔弱的區分,只有用心精細的人,才可以同他談論這些道理。

【專心】

除了行醫細心以外,還要有紮實深厚的醫學知識基矗文中提到「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就是說學醫的人一定要廣泛深入地探究醫學原理,專心勤奮不懈怠,不能道聽途說,一知半解,就說已經明白了醫學原理。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這要求我們在醫學基礎知識學習期間,要勤懇奮鬥、持之以恆,以後行醫的過程中要精益求精,學而時習之。

【靜心】

有人說學醫苦學醫累,甚至有某些醫生說學醫要辛苦一輩子,我覺得他們說得是很實在的話。但是我們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的生活健康水平還不高,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祖國的衛生事業而獻身。現在越是勤勤懇懇地學習,是為了行醫時能更好的為人們治療疾病,減輕身體上的痛苦。所以孫先生說:「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與「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從而我們知道行醫就更修道一樣,要「六根清淨」。這就是為什麼古代西方的很多僧人行醫的緣故。

【仁心】

在我國古代,醫術又稱作仁術。孫先生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也就是教育我們行醫要一視同仁,不可此重彼保

細心、專心、靜心、仁心----這四種行醫的高尚品質正式我們要學習的。作為現在的我們來說,要認真學醫,打好紮實的基礎,為未來祖國的衛生事業儘自己的努力。

《大醫精誠》讀後感(二)

「大醫精誠」,是千年來醫者追求的最高目標。唐代名醫孫思邈在他的《大醫精誠》中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第一是精,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誠,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已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已所長,經略財物」。他的這種濃厚而樸素的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不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值得學習和提倡的。

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我深深地欽佩南丁格爾放棄錦衣玉食,投身救死扶傷的精神,更為她的仁愛之心所感動;我欣賞非典女傑---葉欣護士長的堅強勇敢、從容不迫、無私無畏的白求恩精神。是她們,為護理事業指明了方向,是她們,為護理後輩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在當今物慾橫流的浮躁社會,我們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平凡的護理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愛心和責任心對待每一位患者。

修養身心,涵養德性,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是當前活動的主題,我更希望能成為永恆的主題,讓修身行動成為公民的一種習慣,讓修養身心,涵養德性在每個公民心中生根發芽,這樣,社會就會更加和諧。作為醫務工作者,身在偉人故里,博愛之鄉,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中山先生的對病人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

作為板芙醫院的一員,我真心地希望,通過修身行動,我們能看到更多患者的笑臉,聽不到患者的抱怨,沒有醫療糾紛,事業蒸蒸日上,同事之間更多真誠的問候與微笑。

《大醫精誠》讀後感(三)

《大醫精誠》論述了相關醫德的兩個異常:第1個是精,要求醫者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還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2個是誠,要求醫者不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並且要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

從古至今,文明社會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設,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那樣形成的。中國民族素以禮儀之邦文明於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道德之準則,從而形成了資料豐盛而獨具特色的道德傳統。本文作者孫思邈先生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典範,成為歷代醫錄和百姓景仰的偉大先師之一。

「醫人不得侍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這句話教導我們的大夫不能依仗自我的專長一心謀取財物,只要存有救濟其他人痛楚的想法,(積下陰德)到陰曹地府之中,自會感到是多福的人了。可現實中日益繃緊的醫患關係,又說明了什麼異常?如今的郎中又有幾人可令做得到不經略財物?

在法制化社會日益健全的今天,傳媒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醫療官司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醫院和大夫不斷的捲入到醫療糾紛當中,大夫的事業道德異常已經增強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我們的衛生部門急需解決的首要異常。在物品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在精神文明急需發展的今天,金錢的誘惑力已經征服了各個PRO和階層。大夫收紅包,藥品回扣,醫院亂收費,大夫亂開體檢費等不良狀況的呈現,加劇了醫患關係的繃緊度,給原本聖潔的事業蒙上了一層陰影。老百姓害怕生病,害怕去醫院(),害怕面對大夫冰冷的表情,但是又不得不去面對,於是他們動不動就求助於法律;而大夫呢,為了明哲保身,經常作出不確鑿的診斷,這正是衛生PRO的傷心,大夫們的無奈啊!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的否定大夫這個事業,在現實日常中也有好多的技術精湛,醫德高尚,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的好大夫!

作為醫學生的我們,一要素,要加強學習醫學PRO知識,增強技術水平;另一要素,現時就要培養自我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從實踐中吸取教訓和心得,做1個樂於奉獻,忠於人民的健康衛士。發揚醫者救死扶傷,不辭艱辛,身先士卒的大無畏精神,無愧於「白衣天使」的光榮稱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