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稻盛和夫自傳讀後感

稻盛和夫自傳讀後感(一)

看了這本稻盛和夫寫的《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我看到了他這些年來走的成功軌跡。而他的成功軌跡強烈的撼動了自己之前所學的那些“心靈”類的觀念。這種憾動並不在於改變了我對那些知識的認可,而是在於我看到了塑造一個真正的成功的人,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所應採用的方法。

顯然,從他的人生經歷當中,我看到他並沒有閱讀過太多關於成功學的東西,但是他讀的一本書對他的影響很大,而書中的理念便是心態具有無窮的力量。這種思想與吸引定律是相一致的。但是,從他的人生經歷當中,我看到的更多的並不是他如何去研究這一類思想的原理,而是不斷的通過改變自己的心態,塑著自己的人生。

從他的經歷中,不難發現,他從小並不是一個明顯具備成功特質的人,包括性格方面也存在懦弱等方面特質,但是這一切都沒有阻礙他向前的發展。我學習了太多關於性格,關於人生,關於心靈等的道理,而這些也常使我掉入一個陷阱,那就是自認為自己並不具備所謂的“成功個性”,因而我需要不斷彌補,才能有較大的突破。而過份的關注這個“個性上的缺陷”不自覺得使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一個虛假的命題上,那就是似乎我可以僅僅直接尋找改變性格的方法便可以改變命運。而我也認定自己,在沒有培養出“成功個性”之前,自己是無法成功的……這一類的限制性信念嚴重的阻礙著我的發展,使我忘記了成長是人的本性。當然,不斷的反省是好的,但是不應該讓反省到的那些缺點影響到自己追求進步追求成功的信念。

從稻盛和夫的人生經歷當中,我看到那些成就偉業的人,小時候的性格未必一定很突出,有明顯的成功特質。這對於我來說,實在是太令我振奮的訊息了。因為我一直覺得自己的性格不會成功,也一直為改善性格苦惱著,不斷的尋找著各種方法與途徑。但是,當我看到即便此前的性格並不具備成功特質,一樣可以通過不斷的努力完善它,塑造它的時候,我知道我不應該停留在原地轉圈了。是時候起程,為美好的未來拼搏了!從他人的生經歷中,我看到真正能夠推動人格的健全,性格的完善的方法,最有效的便是工作!在全力以赴的工作中,在對一個富有意義的目標的追求中,人的性格、人格是在不斷的提升的。

回顧這些年來我的生存狀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停止了用努力工作來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我一味的尋找著那些可以迅速改變個性的方法,那些可以藉由“靈性”來創造奇蹟的理論。但是,稻盛和夫的例子告訴了我,唯有腳踏實地,而且全力以赴於當下的工作,才是最有力的完善自我的方法。在工作中,我們能夠獲得提升,能夠從工作中不斷反省,從而改造性格,能夠在全神貫注的工作中,獲得神的啟示……!努力工作,才是最佳的成才方式。

通過看這本書,也讓我化解了內心的一種焦慮情緒,讓浮躁的心變得沉靜起來。此前我一直擔心自己轉換行業,進入興趣的行業是否能夠成功。這種擔憂與焦慮使我左右搖擺,徘徊不前。但是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只要我肯付出努力,甚至付出超出任何人的努力,那么我一定會有所收穫。只要我選擇的方向與宇宙的意志相一致,只要我的內心保存著善念。想到這些,我不再為未來能否養活自己感到擔憂,不再為自己可能比周圍的同學落後很多而焦慮。因為我知道,只要全力以赴的工作,就一定能夠收穫幸福!工作,蘊藏著美好人生的一切元素!

除了強調全力以赴的投入工作,我還看到一個富有智慧的稻盛和夫。他的智慧表現在他對每一天的態度。即便建立了如此龐大的公司,他仍舊不刻意為公司定立5年或者10年等長期目標。而他更重視的是盡全力投入當天,當今天很好的投入以後,第二天自然到來,再繼續以全然的熱情投入其中。因為,當計畫沒有實現時,一個人難免產生消極的情緒,而竭盡全力於今天,則更容易讓人創造奇蹟,讓人感受到幸福與喜悅。這種活在當下的思想,讓人容易體驗到快樂!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句古話: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這句話里暗含著太多的哲理。當一個人做到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時候,無私的精神更容易從他身上得到展現。而不問收穫,同時也是一種最佳的“放任”思想,只問耕耘,則是最佳的“吸引”狀態。這可以說是深刻的融合了吸引定律的思想精華。不問收穫,不等同於不要收穫,而是相信收穫會自然而然的獲得。就如我渴望從事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工作,但是卻又擔心這樣會掙不到錢,養活不了自己,但是牢記這句話,使我相信,只要我勤肯的付出努力,就會獲得巨大的回報。我突然意識到,過去自己有太多的限制性信念,尤其是關於工作與成就。我意識到性格存在的不足後,總是覺得以我現有的這種性格,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無法獲得巨大的成功,但是看到這裡,我突然明白,無論此刻我存在多少問題,但只要我對工作擁有極大的熱情,盡全力投入其中,藉由不斷反省,我就能夠突破自我的種種限制。

學習了吸引定律,深入了解了靈性成長以後,我過多的投入精力於如何改善自我,化解各種情緒等問題。妄求通過化解各種負面情緒來達到成就事業的目的。但是,我漸漸的意識到,我找錯了方向,或者說如果我的目標更多的是成就事業,那么我忽視了真正重要且最為直接的方法。我感受到,自己在接觸靈性成長等知識後,過多的在意自己是否情緒良好,雖然控制情緒的能力的確增強,也能找回一些能量,但是同時我也發現,為了讓情緒變好,我有種降低自我標準的傾向。

另一方面,學習了吸引定律,好似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幻覺,那就是我只要懂了吸引定律,就可以輕鬆的創造奇蹟。但是,現實不斷的教訓我,也讓我發現,學習吸引定律以及心靈成長的知識,作為一個渴望成就事業的人來說,並不意味著他可以少做一些事,一切都等待上天給他安排好,相反他仍舊要做那么些事情,仍舊要刻苦努力,甚至付出比常人多出數倍的艱辛,只不過在付出這些的同時,懂得這些道理的人,應該在心境上更能夠控制得好,能夠儘量保持正面樂觀積極的態度。而真正藉由吸引定律的原理創造奇蹟的人,恰是那些全力以赴,全神貫注,付出比常人多出數倍努力的人,他們的努力獲得了能量的支援,他們的付出獲得了神靈的幫助,他們的思想獲得了神靈的啟示,如此才會創造奇蹟。

從書中,我還看到了一個令自己感動的實例。那就是要如何面對那些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的態度。雖然新世紀思想等等,都在強調要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我漸漸明白事情確實有適合與更適合之分,但是喜歡與興趣確是可以培養的。更重要的是,當眼下的工作並非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我們要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它。稻盛和夫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也讓我看到了一種希望。他在剛剛工作時,未來幾乎沒有什麼希望,而與他同去的那些應屇生都紛紛跳槽了,只有他留了下來,雖然這並非他所願意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選擇了換一種心態去面對工作。在一個尚不具備條件轉換行業,轉換工作的時候,即使當下的工作枯燥、無趣,甚至看不到什麼意義,他仍舊應該全力以赴於其中,踏踏實實的幹下去。這看起來是一種愚的表現,但事實上恰是這種踏實的作風成就了稻盛和夫。

對於面臨找工作,同時要完成課題的我來說,我更加清醒的意識到,這種踏踏實實的作風的重要意義。尤其當我對課題缺乏興趣時,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我都要盡全力完成它。在過去,我覺得很多工作都沒有意義,或者說即使做好了,也看不到獲得巨大成就的希望,但是我從他的身上看到,只要堅持踏踏實實的工作,不斷的積累,起步時再小的工作,再無意義的工作,到後來積累起來也一定是一項偉大的成就。稻盛和夫的書,對於當下浮躁的人來說,真的是一劑定心丸。告訴我們扎紮實實、穩步積累的工作的重要意義。無論當下的工作是什麼,無論我們喜好與否,只要我們選擇在當下投入這樣的工作,就需要盡全力將其完成,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智慧的選擇。

結合佛法的理念,我想到堅持不懈的艱辛工作就是一種戒,利用持戒方能生定,進而得慧!在追求成長與靈性提升的道路上,我選擇藉由全力以赴於工作,來達到未來美好的境界。身居其位,便謀其政!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吧。當然,不要忘記適時反省。今生既然來到世上,必然有其特定的目的。放下為了自我感覺良好而選擇的享受,為了創造美好的世界承受更多的痛苦吧,這才是宇宙的意志,而痛苦也將隨著創造的不斷拓展,逐漸化解,由苦變樂。

稻盛和夫自傳讀後感(二)

初初懷揣著好奇與嘗試的心態加入讀書會,讀從略讀《心靈管理》到《稻盛和夫自傳》,開始我以為成功的稻盛先生所說的心靈管理只是成功人士對成功必然的一種解釋,讀了此書後漸漸地被稻盛先生的經歷所震撼,或許是被那種在各種挫折過程中那永不放棄的精神,經歷百般磨難後所展現的談定與從容所震撼,讓我由心底里生出敬佩之情。稻盛先生的光環,給我在這浮躁的社會裡的生活又注入一縷希望之光。

人生感悟

稻盛先生的一生充滿曲折,勤奮學習的他卻在求學的路上屢屢挫敗,在學有所成之時卻經歷戰爭和經濟危機,艱難就業卻是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苦堅守,在創業和經營的過程中也屢次遭遇研發失敗、員工躁動、資金匱乏、石油危機、客戶流失等等的挫折。讓我想起前輩對我說過的一句話,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是的,如果稻盛先生在任何一次挫折前選擇了逃避,那么就沒有我現在讀的稻盛和夫自傳。

這是本書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段,引用“人生就是如此的波瀾起伏,誰都無法預料未來,既有令人羨慕的幸運降臨,也會遭遇到始料不及的失敗與考驗。人生的陰晴之分,不是幸運和不幸,而取決於自己的內心。在困境中絕不能放棄希望,而在取得成功的時候,更需要抱有一顆感恩之心、謙虛之心,必須時刻竭盡所能進取向上。人如果認識到了這一點,就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同樣經歷了很多的挫折與失敗,然而我要感謝這些給我造成挫敗感的人,因為他們沒有把我給毀滅,而是使我變得更強大。讓我想起有首歌叫‘whatdosen'tkillumakesustronger’,好勵志的一首歌。

現在大三了,從大一剛入學到現在,漸漸地體會到:現在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沒有錢,都很渴望成功,他們有著年輕輸得起的資本,以各種方式奮鬥在各行各業,然而真正對結果滿意的卻少之又少。很多人視稻盛先生為榜樣,想極力去模仿他成功的軌跡,想學習他那屢敗屢戰的精神,想學習他那以人為本的管理,我不認為這樣做是最好的,因為那只是學習,而不是設身處地的去經歷他所經歷的一切。是的,人生在於經歷,跟浩瀚的宇宙比起來,人的一生只不過是一瞬間,如果沒能活出自己的價值,人生就毫無意義。

讀了稻盛先生的經歷,讓我想起了很多自己也有過的經歷,以後的事情雖說無法預料,卻可以期待。正如稻盛先生所說‘人生的陰晴之分,不是幸運和不幸,而取決於自己的內心’,自己心中的夢想,那是我遇到挫折永不放棄的動力。願我的生命中有足夠的蔭翳,讓我去造就一個美麗的黃昏。

從稻盛先生看企業家精神。

以人為本,這個在當下社會早已為眾人熟知的詞,到底是個人或企業的立足之本還是企業家為謀利而披上的外衣?粗略地讀了稻盛和夫在不同時期的經營過程,稻盛先生多次提到了以人為本、利他、為企業員工謀求幸福,作為一名讀者,我體會了那種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美好的社會氛圍、團結一致的奮鬥。

當下我們討論了很多有關企業家精神的話題,張維迎教授說“企業家就是為全人類謀福利,為人類發展、社會進步而奉獻自己的勞動的人”。現實中,很多人把企業家想像成富裕的代表,很是崇拜和嚮往,我認為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解讀,企業家與貪官不同,他們之所富裕是因為他們對社會多作了貢獻。

所謂的企業家,是那些敢於冒險,又能看到潛在市場、潛在利益,有的企業家。然而,與之不同的是,稻盛先生把這一成果歸因於他一心利人、了無私心、動機至善的經營理念。從博弈論的角度看,現實中的利他可行否?從現在的社會情況可見納什均衡是在博弈雙方都選擇利己的情況,並且採用針鋒相對的策略,當然這肯定不是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情況。在管理人員與被管理人員的博弈中,管理人員可以完全利他、可以先利己後利他、也可以完全利己,被管理人員可以選擇拚命工作、按時按量完成工作、消極工作。現實情況的納什均衡是管理者先利己後利他和被管理者按時按質完成工作。

然而,在稻盛先生的管理下,這種均衡變成了管理者完全利他和被管理者拚命工作,無疑這就能做到社會福利最大化。()懷著一顆為社會變得更好的心,會有人會拒絕變得更好嗎?當然不會,所以他們創造財富工作能夠為全人類所認可。然而,真正企業家的利他是要做到接受與人博弈的過程中吃虧的境地,以至於損失慘重,他們之所以敢於去打破囚徒困境,是因為他們經營的崇高目標是國家富強、社會進步,每個人的利益包含在國家和社會最高利益的奮鬥之中,只有以國家的富強、社會的繁榮為創辦企業的目的,才有希望實現自己的利益。

對於稻盛哲學,我想我只接觸了皮毛,不是置身於當時的境地也許很難真正感受當事人的心境,有一點我堅信的是,當人發自內心的追求一樣東西的時候,失敗只是暫時的,只要堅持到最後失敗是會向成功轉化,但前提是腳踏實地,企業家都是這樣一步一步地邁向成功的。

稻盛和夫自傳讀後感(三)

關注稻盛和夫,是我的好朋友在微博上推薦我關注的!這是一個不為大多數中國人熟知的名字,他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1955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之列。在日本四大“經營之聖”(另三位分別是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齡最小的,也是目前唯一在世)。事業成功之餘,稻盛和夫在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同年創設“京都賞”,以表彰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卓越貢獻的人士。

稻盛先生立書很多,有談人生的,有談管理,有談經營的,我是先從關注他的微博開始認識他的,然後就在網上讀了他的自傳。

讀了全書就覺得稻盛取得成功,離不開踏實、負責的態度。稻盛由於不是名牌大學畢業,有沒有門路,剛畢業時靠導師推薦去了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半年後,和他同時進公司的大學生都走了。不是覺得沒有前途就是薪資低、不值得。稻盛覺得與其這樣得過且過,不如靜下心來專研技術,幫公司開發有競爭力的新產品,誰說公司不能改變呢?他帶著鋪蓋住進了實驗室,沒日沒夜的做科研。在導師的幫助下,終於研發出了高端的新產品,贏得了松下公司的訂單。後公司又面臨罷工,稻盛覺得如果他們部門再罷工,公司就跨了,如果不能按時交貨,客戶受到的損失也很大。他就自掏腰包保證員工食宿,偷偷的組織員工進行生產,最終按時把產品交給客戶。全書中還有許可類似的例子,這種多為他人著想的理念一直幫助他成就事業。讀到這裡,我想: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像他一樣,把學生和學校放在心裡,把培養學生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努力落實到日常工作中。也許更耐心細緻地解答學生和家長的問題和困惑,會耽誤我們下班的時間,也許精心備課和反思教學會耗費我們更多的精力,但積少成多,終是會看到效果的。

其次,讀餓這本書更讓我深刻體會到以身作責,把團隊凝聚起來是多們的重要。稻盛所在的會社有著非常嚴苛的獎懲措施,團隊成敗與個人利益也連在了一起,但為什麼員工的執行力還在打折扣,那么心不甘,情不願呢?稻盛覺得其中一點在於領導人要以身作則,通過踏實、忘我的工作,讓周圍的人感動、誠服。慢慢的,員工就會跟著一起奮鬥。你的目標就自然而然的發自內心的成為了他的目標。書中有這么一個例子:京瓷公司在美國開了一家子公司。子公司的領導是日方派去的,總共3個人。半年過去了,子公司還沒有打開銷售局面。子公司的領導真的急了。3個人白天忙生產、科研,晚上出去跑銷售,往往沒睡兩三個小時又來上班了。這在到點就下班走人的美國是難以想像的。子公司的美籍雇員看他們3個人這么忙,這么努力也被感動了。他們主動下班留下來幫助他們,忙生產的忙生產,忙銷售的忙銷售,漸漸的銷售情況上去了,公司好轉了。在我的身邊也有著這樣一個團隊,語文大組哪個老師要公開教學,每個老師都會無私地提供幫助;我們三年級組更是一個溫暖的集體。當本學期我接受了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後,同級組的老師總是儘自己所能幫助我,有時幫我一起批改來不及的練習卷,有時把我的辦公室值日工作悄悄承包掉了,有時給我倒上一杯熱水放在我的桌前……在他們的幫助和關心下,我們三年級組的各項工作成效都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表揚,這就是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最後,我特別喜歡稻盛先生的一些富有哲理的話語,我想藉此和大家一起分享兩段話:

(一)人生就是一幕戲,每個人都是主角。然而,我們不只是在演出,更是這幕戲的創作者。因為一般戲劇總有個既定的結局,人生則不同,結果往往掌控在我們自己手中。

有些人相信,命運在我們出生時便已注定。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想,通過心靈和思考的升華,命運可以因此而改變。

與其和“命運”作無謂的相搏,不如潛心想想:如何來為自己寫一部劇本,從而扮演自己心儀的角色?越早動手,就越能利用每一刻,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生命的每個轉折點,都有機會在等著我們--如果我們努力,就能抓住機會;反之,若心中沒有清晰的任務和目標,原本唾手可得的,也將成為過眼煙雲。

在如戲的人生里,為自己寫好腳本的人與庸庸碌碌混日子的人,有著天壤之別。

(二)每當父母、師長告訴我們何為人生時,年輕的我們總是不以為然。我父母最喜歡的格言是:做父母的即使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也要讓年輕人親身體驗苦難。而我則認為: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經驗傳給下一代,他們就用不著受苦了。

我們都經歷過叛逆少年時,但不要忘了父母、師長給我們的諄諄教誨。

獨自開始人生之旅,猶如沒有羅盤指引終將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中。

長大成人後,我們應該常常回想前輩對我們的教導,並把這些教導當作人生的指南針,以免迷失前進的方向。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