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青春勵志

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負了曾經受過的苦難

我討厭拿“外圍女”、“綠茶婊”和“小三上位”說事兒。不是所有外語院校的漂亮姑娘都要去勾搭個老外;不是所有藝術專業色藝俱佳的妹子都等同於“認乾爹”‘;不是所有“白球鞋長裙子愛胃疼寫詩去遠方”的文藝妹子都是裝逼的綠茶婊。當我們滿足於一個“紅茶妹”的身份,毒舌著她們的緋聞,又暗暗羨慕著她們得到的一切,其實,這些嘲笑,除了承認我們不如她們,併合理化自己現在的失敗與落寞,別無它用。

——題記

上周和一個學長吃飯,聊到他本科學英語的事兒,說那時候他把磚頭一樣的牛津字典每一頁都翻過,一本字典最後都翻黑了,破破爛爛。而且這個刻苦程度從沒拿過學校獎學金——因為班裡的其他人也這么刻苦。我聽完勺子裡的咖喱狠狠抖了一下,羞愧到想鑽桌子底下——人家這才叫“英語專業”的,相比之下,以前我還覺得自己每天早晨六點起來去牆邊兒練兩句發音就算很上進了……原來,姑娘,其實那些原本就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刻苦。

昨天去美容院做那張大臉的護理,那個美容師比我大不了幾歲,她跟我說,她媽生她的時候才十七,因為家裡太窮了,只有她媽嫁給她爸爸,換的彩禮才能給她舅舅娶她舅媽。她媽當時例假都沒來多久,更不會餵奶和照顧她。於是她從小就特聽她媽的話,知道她媽不容易,她媽讓她去學個美容手藝去北京,她就來了。三年,在其他美容師還在發微信聊八卦討論買不起的logo的時候,她能為了練修眉,把三個本子都畫滿了。不到三年,她現在是這家店的實習院長。原來,姑娘,其實那些天賦沒你好的人,也在用“一萬小時理論”努力成為一個小領域的專家。

上個月和一個作者聊天,準確地說他就比我大一歲,拍的作品在全網已經有了5億次的點擊量,把自己搗鼓成了簽約導演,客串節目主持,基本上在我的思維模式里這應該屬於“不太好好上課,比較會折騰的男生”吧?可是偶然看了他的履歷表,竟然一樣是拿過國家級獎學金的學霸。我瞬間覺得老天爺很不公平——人家在課堂內就幹完了你課內課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樣的學霸成績,在課外還捯飭了那么多作品有了那么火的點擊量,做導演、拍電影、出書、談戀愛一個沒耽誤。

我並不是想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只是姑娘,你自己業餘時間在乾點什麼?你一直懶到推了周末聚會和娛樂,說自己要好好學習或好好複習或好好加班。可是結果呢?大概你看了兩頁書就從刷朋友圈到刷淘寶,空虛地瀏覽著一個又一個和你無關的“重要新聞”,以“刻苦”的名義推掉約會卻發現自己依然什麼也沒做。其實,范冰冰穿了什麼衣服真的跟你沒關係,衣索比亞一個犄角旮旯的“國際新聞”真的對我們的人生沒任何打緊。

過了20歲,還只會用新聞當談資,是個很low的事情——有那個時間積攢積攢自己的專業吧,無論是上學還是已經工作——聊“我有一哥們如何如何”不如聊聊自己做過什麼,行業里某件事是什麼樣的,然後,你能幫對方什麼。

我討厭拿“外圍女”、“綠茶婊”和“小三上位”說事兒。因為第一,她們畢竟是人群的少數。不是所有外語院校的漂亮姑娘都要去勾搭個老外;不是所有藝術專業色藝俱佳的妹子都等同於“認乾爹”’;不是所有“白球鞋長裙子愛胃疼寫詩去遠方”的文藝妹子都是裝逼的綠茶婊。我認識的大部分姑娘,她們或有才華或漂亮或既有才華又漂亮,我不得不承認她們確實比平平庸庸的“紅茶妹”好混,但是她們同樣很上進很刻苦。

當我們滿足於一個“紅茶妹”的身份,毒舌著她們的緋聞,又暗暗羨慕著她們得到的一切,其實,這些嘲笑,除了承認我們不如她們,併合理化自己現在的失敗,別無它用。

姑娘,你看,那些沒你天賦好的,她們在使勁兒地向上爬。本來就比你聰明的,她們反而更努力更刻苦。而你呢?你滿足於發個狀態能在朋友圈裡有幾個贊;淘一張2折的機票去趟200公里以內的“遠方”曬微信9張大圖就覺得這叫“在路上”了;沒少和男人聊天沒少陪男人寂寞可是依然沒一個稱心的男朋友;7月份換季打折的時候拎兩隻過了氣兒的大logo就覺得可以從此挺胸抬頭了。

學歷在貶值,年齡在貶值,愛情如果你不提升自己的話也會貶值。姑娘,你看見那些你現在一百個看不起的一無所有的同齡男生了嗎?他們在加班到12點,他們在周六日複習GRE或學西班牙語,他們在一年到頭一天不休地埋頭創業。姑娘,十年之後變成“他們挑我們”而不是“我們挑他們”,並不是因為女生老得快或男生老的慢,而是因為,我們在這十年里憑著年輕的那點本錢,基本上沒有太努力。如果到了三十歲,我們還在抱著明明是假貨的價位在淘寶上希望淘到真貨然後跟店主掰扯給差評,姑娘,咱們真對不住爹媽給的身段臉蛋和自己那么綻放過的青春。

誰都希望一畢業就直接坐在彩虹里,有個有房有車有學歷有閱歷有深度的白馬王子為你鋪墊好了一切,可是姑娘,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也太容易失去——別人能為你不費力地搭起彩虹,也就能不費力地把彩虹撤下來,然後搭給新一茬兒姑娘。到時候傲嬌了半天又從彩虹上摔下來,沒人接,豈不是摔得很難看。

微信上經常有這樣的話,“有一種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負了曾經受過的苦難”。其實吧,有沒有野心或事業心不重要,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都適合、都有機會能成為super woman。但是,生而為人,就得能靠自己喜歡的工作養活自己,賺多賺少不重要,但自食其力很重要。否則,我們就要用其他更珍貴的東西去換一種經濟上的依附關係——婚姻、自由、平等的話語權。

姑娘,我知道你現在有青春有臉蛋有身材有點小才華也有男人追,可是,十年之後,如果另一茬兒圓滾滾的蘿莉長起來,那么,你是什麼,你還是什麼,什麼還是你的。

高中學的那個“門前冷下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的琵琶女,背誦默寫罰抄了那么多遍,真的走心了嗎?

我喜歡“居安思危”四個字。因為你自己的事兒,如果你自己不上心,沒人會為你上心。趁著還年輕,姑娘,當我們鼻子眼睛沖天看,仗著自己是一棵嬌脆欲滴的小油菜兒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時候,我們應該想想後面的路。

前兩天聽大凍的《背包客》,我也想去西藏當個牧民,文字就是我的羊,趕著它們四處流浪。我也想造一間小木屋,面朝雪山背靠著湖。可是,大冰和真正牧民的區別是,大冰不僅僅可以趕著羊去流浪,還可以去出書、寫歌、做主持人、去麗江當酒吧老闆,膩了還可以繼續阿拉斯加或墨脫接著當背包客,只要他喜歡。可是,牧民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趕著羊去流浪。

有規劃和沒規劃的青春,還是不一樣的。

都說“20-29歲的青春,不去揮霍也是要白白浪費掉”的;都說,“趁年輕,給我走遠點”;都說“既然青春留不住”,都說“你把地板擦得那么乾淨,男朋友會去親地板嗎?還是去做美容吧”。社會上有那么多的理由、聲音、慫恿,在這個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只要你想去放縱自己,總是能招到一個絕佳絕對正宗絕對有理的理由的。

在那么多的聲音慫恿我們去揮霍青春的時候,我們要想一想這些聲音背後的目的是什麼——青春是最大的“消費者”,我們無非是給中國移動多捐了點兒數據流量,給旅遊中介多消化了點兒打折機票,給暢銷書商多傳播了點“靡靡之音”,等嫁不出去了再多給婚戀機構捐點中介費;給美容機構和化妝品廠家多去送點銀子;如果長得正點可以給相親節目貢獻點收視率。僅此。

沒人關心你經歷過這些之後,還是什麼,還剩什麼。

在翻譯Meg博士《20歲,光陰不再來》這本TED最火的人生規劃的時候,我陷入了一種非常不安的擔憂——在讀者變成“消費者”的今天,暢銷書商們當然會像伺候“上帝”一樣挑我們愛聽的說——如果有一本書叫“就算你不努力、不漂亮、沒身材也沒關係,男人如果喜歡你就會一直愛你的,做你自己,不用改變”,而另一本書告訴你一個血淋漓的現實“你一生中工資增長有2/3發生在工作的頭十年,而不是你想像的三四十歲之後”,你更愛聽哪個?

很少有書會去冒著得罪讀者的風險,去講真話。但是《20歲光陰不再來》這本書,恰恰像《紐約時報》的推薦詞寫的那樣——這是一本寧可得罪讀者,也要說真話的人生規劃。

後來接觸了TED國際公開課的一群“瘋子”,去站在這個平台上做了speaker,發現,原來越上進、越優秀的孩子,越喜歡聽講科學的真話,比如Meg博士那樣經過十幾年的專業臨床研究、案例分析然後得出科學結論和具體方法的規劃;()而抱著韓劇和全家桶幻想著會有個全能教授愛上“除了善良一無是處的自己”的姑娘,反而對片兒湯話、討喜的雞湯更感興趣。

是時候,收拾收拾自己了,趁年輕,我們還來得及。不用一下子想明白20-29歲之前我們都要幹些什麼,我們可以從眼前的4小時開始。

4個小時能幹什麼?

4個小時足以讀完一本書,如果讀得慢,至少可以讀半本。

4個小時可以做完2篇BBC新聞的dictation+背下一篇英音課文。

4個小時可以上完一節瑜伽形體課+改好一份簡歷。

4個小時可以去和男朋友一起去聽一場喜歡作家的講座,或去一個創業團隊的分享派對。

……

4個小時,也可以從寂寞的微信搖一搖,到見面到滾床單的全過程。

4個小時,有很多種可能性。但是差距,就這樣一點點,一點點,一點點點地產生了。

那么,10年後呢?

姑娘,我知道這些話,不好聽。因為我也只是個同樣心路的23歲的姑娘。

我努力,並不是為了成為什麼super girl,只是因為這個世界太精彩,得要使勁使勁才能看得過來啊。

不再拿“綠茶婊”和“小三上位”說事兒,新聞不重要,我們自己才重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