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沁園春長沙讀後感

沁園春長沙讀後感(一)

整篇詞上闋寫了作者重回橘子洲頭,在橘子洲看到的的湘江之景,下闋作者回憶了青年與同學們遊玩橘子洲,抒發了自己的抱負與感慨,表現了作者的豪邁之情。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一句表明作者獨自來到橘子洲觀看到這漫妙之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句用了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秋天的山上,楓葉紅透漫山。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八個字,動靜結合,既寫出了在紅山映襯下的湘江美景,有表現湘江邊的生機勃勃,欣欣向榮之態。而在柳永的《雨霖鈴》中,同樣是寫江面景色,柳永卻用「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毛詞寫得氣勢如此之恢弘、強硬,而柳詞卻顯得婉轉、傷感。毛詞與柳詞風格之軟硬、深淺立現。

「魚翔淺底」雖在寫魚。卻又更襯托出了湘江水之清澈。與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中的「皆若空游無所依」有異曲同工之妙。

沁園春長沙讀後感(二)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曾幾何時,在國中的文章中讀到毛澤東的這首詩《沁園春·長沙》。

今天,又在網上看到關於毛澤東臨死前的遺囑,漸漸我回憶起這首詩歌,回想中學時代並不理解這首詩的感情。只知道這首詩是老師必須讓背下來的。現在再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我突然心潮澎湃,整個詩的感情在我的全身沸騰。

那時候的毛澤東正是風華正茂,是在毛澤東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所寫的。毛澤東同志從1911至1925年,曾數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這期間,國內外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一座又一座崢嶸的高峰。

萬山紅遍一派壯麗秋景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於外在方面,體現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繫起來,讚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什之一。

這首詞上半闋著重寫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一開始,作者便把自己置於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裡。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嶽麓山的楓林,也可能聯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山嶽中由綠變紅的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那一重重山,一層層樹,讓自然之神彩筆一抹,暈染得一片嫣紅,比二月笑放的春花還要艷麗,比六月飄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仰視,「鷹擊長空」,萬里無雲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里,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遊。作者以短短四句詩,描繪出一幅立體的寥廓萬里、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當代著名的嶺南畫派大家關山月濃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圖。不愧為「驅山走海置眼前」(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咫尺應須論萬里」(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的大手筆。它與作者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雪》所描繪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均是古典詩詞中前所未有的雄奇偉麗的全景式風景畫。

風華正茂一段崢嶸歲月

崇高美表現於內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古羅馬的朗吉弩斯在《論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首詞的下半闋著重抒情,正是這種偉大心靈回聲的抒發。這種抒發,首先是通過回憶引出的。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作者想起曾和當年的同學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帶散步,游泳,暢論天下大事的情景,回憶起那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在這崢嶸歲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學如蔡和森、何叔衡、張昆弟等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熱情奔放。詩人巧妙地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的意境,來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揮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當旺盛有力的意思。過去有人解釋「揮斥」為批判駁斥,「方遒」為專家權威,是不準確的。)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是對「崢嶸歲月」「揮斥方遒」的進一步具體化。面對「萬山紅遍」的美景,他們既讚嘆錦繡河山的壯美,又悲憤大好河山的沉淪。於是,發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鄙視當時的「萬戶侯」——軍閥如糞土。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同志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生聯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領導了驅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特別是創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這些既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具體內容,又是寫作這首詞的時代背景。了解這個背景,有助於我們進一步體會詞中閃耀著的革命者崇高心靈的美的光芒。

中流擊水一腔拿雲心事

「少年心事當拿雲。」(李賀《致酒行》)詩人和同伴們的拿雲心事,從「攜來百侶曾游」到「糞土當年萬戶侯」,可說是直抒胸臆,盡情傾吐,如長江大河,滔滔而下,氣勢磅礴,痛快淋漓。在結尾時「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則是採取象徵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雲壯志。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一種解釋認為「擊水」為游泳,在激流中奮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我總感覺這一意境與作者讚揚「百舸爭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傾向於「中流擊水」即「中流擊楫」的轉化。《晉書·祖逖傳》: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後來「中流擊楫」就成了立誓復興祖國的代詞。在這裡正表示詩人要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使人讀後仿佛聽到了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心,在怦怦躍動,從而感受到一種偉大胸懷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國古典詩詞的藝術表現手法,很講究情與景的交融。劉勰說:「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龍》)謝榛說:「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言而統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四溟詩話》)這首詞較好地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闋雖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徵革命,象徵烈火,象徵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嚮往與追求。「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下半闋雖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可以說,《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它不僅使我們得到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中,汲取奮發前進的信心和力量。

沁園春長沙讀後感(三)

昨天我利用一堂課的時間,給學生朗讀介紹了一組古人詠秋的詩詞,作為學習《沁園春長沙》的鋪墊。

今天早讀課我走進教室,要求學生們把昨天我給推薦的《古人詠秋詩選》讀讀背背,再自己讀讀《沁園春長沙》。

早讀課結束緊接著便是我的語文課。我先請同學上台發表一分鐘講演,這是我從今天開始給每堂語文課規定的一個「節目」,以後每堂課都請一位學生上台發表演講。作為第一個發表演說的文躍海剛開始有些緊張,他先讀了一段我第一天寫給大家信中的話,然後說了他對我們這個班的感受。接下來,他越來越自然從容,他講到一件小事:「那天早晨,我們小組第一次做衛生,因為那天上午我們還要去音樂廳聽報告,我生怕時間來不及,這是同寢室的三位男同學便對我說:『不要緊,我們幫你!』這讓我很感動,感到生活在我們班真是無比的溫暖。」

他在講這件小事時,陸陸續續有老師進來聽我的課。陳珂老師一進來,便準備坐在一個空椅子上,她習慣性地用手擦擦椅子,這時離陳老師最近的一個男生馬上拿出一張餐巾紙遞給陳老師。剛好這時,文躍海的演講結束了。

我評論道:「儘管文躍海剛開始有些緊張,但一談到班上的同學,他談吐便很自然了。他說的那件小事讓我也很感動,是呀,生活在我們班,真是處處有溫暖,因為我們都在實踐著『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而這種實踐,往往是通過細節表現出來的,比如,在同學為做衛生著急的時候,你真誠地說一聲『別著急,有我呢!』又比如,剛才,就在文躍海講演的時候,我看到這樣一個細節……」我便把剛才那個男生遞紙給陳老師的細節講述了一下,然後走到這個男生身邊:「請問你叫什麼名字呀?」「魏銘江。」他有點不好意思。我對大家說:「陳老師剛才就因為魏銘江這一個小小的舉動,而感到了我們班的真誠!陳老師可能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不要緊,因為她會覺得,高一三班的學生真可愛!因為她一踏進三班教室,便感到了撲面而來的溫馨!」

我開始進入今天的教學。我說:「今天算是我正式給你們講的第一篇課文。我給大家強調一下,以後同學們上李老師的語文課,必須具備兩個意識,一是糾錯的意識。糾誰的錯?李老師的錯!李老師幾乎每堂課都可能出這樣或那樣的錯,你們一定不要給李老師面子,要在第一時間當面指出,以免李老師在錯誤的道路上越滑越遠。比如,昨天李老師就犯了一個錯誤,課後女兒對我說,我在讀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的時候,就是我把『戚』(qī)字讀成了qiē!同學們昨天發現沒有?」好幾個同學說:「發現了。」我反問:「那你們為什麼不當場給李老師指出來呢?」他們不說話了。我說:「可能你們不敢,可能你們給李老師面子,因為畢竟後面有許多老師在聽課。不,你們錯了!你們應該當場指出,這也是為你們自己好!」

停了一會兒,我又說:「昨天李老師在講《採桑子重陽》的時候,還有一個地方講得不準確,這你們可能難以覺察,但我今天要糾正一下。就是昨天我說毛澤東寫這首詞的時候,心情很好,因為紅軍打了勝仗,而且他在被排斥在領導崗位以後,剛剛恢復了領導權。其實不是,毛澤東寫這首詞的時候還沒有恢復領導權,那時年底的時候了。也就是說毛澤東個人當時還處於失意的時候,但他能夠把個人得失置之度外,而為紅軍的勝利而欣喜不已,而詩興大發!」

「同學們上我的語文課,還要有第二種意識,就是研討的意識。誰研討呢?同學之間,李老師和同學們之間,都可以研討。各自發表各自的發現、感受,談自己不同的觀點,展開交流和碰撞。我希望以後我們的語文課,同時也是學術研討會。」

我請同學們把課文打開:「剛才早讀課,同學們都讀了這首詞。現在我聽聽同學們讀一遍。我們對這篇課文已經預習過了,我想同學們該不會讀錯什麼字了吧?」

這次我要學生讀的目的,主要是看他們對詞的熟悉程度,是否把每個字音讀準。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學生的朗讀聲在教室里迴蕩。

學生朗讀完了以後,我評價道:「嗯,總體上說,同學們讀得還不錯,比較有氣勢,沒有出現讀錯字的情況。但顯得平淡了一些,而且稍微有些快。下面,我們請一些同學但讀起來朗讀,看他們是怎樣處理的。誰願意第一個起來朗讀呀?」

鍾雪飛把手舉了起來。我點點頭:「好,請鍾雪飛同學們朗讀!」

「獨立寒秋……」鍾雪飛讀得很輕柔,有點如訴如泣的味道,聲音也不大,但他很認真也很投入。因此,同學們給了他以掌聲。我卻沒有鼓掌。

我說:「同學們都鼓掌,我沒有鼓掌。為什麼呢?這樣,我們在請一個同學起來讀,比較一下吧!」唐強同學馬上把手舉了起來。

「好,請唐強讀,大家認真聽聽,比較一下,看唐強是否讀得比鍾雪飛強!」我說。

在我看來,唐強讀得顯得比鍾雪飛強,他抑揚頓挫處理得好一些,速度適中。同學們也給了他以掌聲。

我正要評論,這時候,張長春舉手要求讀,我點點頭,示意他讀。他站了起來:「獨――立――寒――秋――」他讀得非常投入,而且很有氣勢,只是在讀「百舸爭流」的時候,突然把聲音降低了,耳語一般:「百舸爭流」。但後面邊一氣呵成,直到「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同學們的掌聲又響起了……

我請鍾雪飛對兩位同學的朗讀進行評論。鍾雪飛站了起來:「我覺得張長春讀得像念經一樣……」同學們聽了立刻笑了起來。

我問張長春:「你同意鍾雪飛的評價嗎?你說說你為什麼要這樣讀?」

「當然不同意!」張長春很乾脆地說,「我覺得毛澤東的詩必須讀的抑揚頓挫,才能體現出其中的韻味。」

我又問鍾雪飛對唐強朗讀的評價,他的評價也不高。

我說:「喔,他們都不如你讀得好?」

全班大笑,鍾雪飛有點不好意思了。我說:「我覺得你讀得很認真,但是沒有讀出毛澤東的那種大氣。你想不想再給大家讀一遍?」

鍾雪飛來不及表態,同學們已經開始鼓掌了。

於是,他稍微調整了一下情緒,開始了第二次朗誦:「獨立寒秋……」

這次顯然大有進步,我評論道:「牛頓說過,如果我在科學上有什麼發現的話,那時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同樣,此刻我可以說,如果說鍾雪飛的朗讀有很大進步的話,那麼是因為他站在張長春和唐強的肩上。」

全班大笑。

「剛才都是男同學朗讀,有沒有女同學們能夠讀一讀?」我的話音剛落,何思靜同學舉手了。

「好,就請何思靜同學!」我用手對坐在後排的何思靜同學揮了揮。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何思靜音色很美,讀的舒緩而從容。當最後一句讀完,全班同學給她以最熱烈的掌聲。

「聽了何思靜的朗讀,我再一次感到,女性在語言表達上天生就優於男性。」我這話的時候,我發現男生們有點不好意思,女生的臉上卻明顯表現出了自豪甚至得意。我繼續評論道:「我個人認為何思靜是讀進去了的,她雖然聲音不算特別大聲,也談不上特別有氣勢,但她有一種內在的力量。我覺得他是讀懂了這首詞的。」

我又說:「我叫同學們讀,其實是在考察同學們是否理解了這首詞。因為,你們的朗讀就體現著你們對詞的理解程度。這首詞,在我看來,感情基調是深沉而豪邁,因此讀的時候節奏要舒緩從容,表現出一種雄渾的氣勢。比如第一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我開始給學生一邊談我的理解,一邊朗讀,「第一句不能讀快了,讀快了給人感覺是匆忙急迫,而不是從容鎮定。你們想想,青年毛澤東獨立於江邊,思緒渺然,感情的潮水隨江水而北上。因此,這裡讀的時候,要體現出一種深沉。」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我繼續講繼續讀,「『萬』應該讀得高亢一些,以表現山之多,『層』字也應該重讀,表現出層層疊疊的味道。下面幾句『漫江』也該讀得響亮一些,以表現出無邊無際的江面,『百舸爭流』更應該讀出一種大氣磅礴的氣勢,你們想想,千帆競發,這是何等的壯觀!因此,剛才張長春讀『百舸爭流』突然讀得很輕很小聲,給人的感覺就一隻船,而且是偷偷摸摸的。」學生們大笑。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讀到這裡,我評論道:「唯有如此從容而氣勢豪邁的朗讀,才能表現出毛澤東眼前那種生機勃勃的無邊秋色!在這裡,接下來,毛澤東已站在空中俯瞰地球的眼光向世界發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你們讀到這裡,也應該把自己當作毛澤東,向世界發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下闋回憶年輕時候的意氣風發,可以稍微讀快一些,以體現出一種青春蓬勃的生活。『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應該讀得這樣激越而奔放。」我突然產了聯想:「你們回憶一下,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總的風格是淒婉,但在表現二人同窗共讀那一段生活時,旋律卻顯得歡快活潑……」我忍不住哼了起來,學生們都開懷地笑了。「當然,我哼得不好聽,但意思可能同學們都明白了。因此,讀這幾句我覺得節奏可以稍微快一些,一直到『糞土當年萬戶侯』這一句應該斬釘截鐵而英勇無畏,速度可以稍微放慢,儘量讀的雄健一些:『糞、土、當、年――萬――戶――侯!』最後一句更要讀得激昂而豪邁:『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教室里一片肅靜,隨著我的朗讀和解說,學生們都在盡力體會揣摩詞的內涵。

「好,同學們再齊讀一遍――『沁園春長沙』起!」我開了個頭。

「獨――立――寒――秋――」無論是音量和氣勢還有節奏,都明顯比剛才的齊讀好,同學們從容而精神飽滿地朗讀著,從這氣勢磅礴的朗讀中,我感到,同學們的心中正激盪著青年毛澤東的萬丈豪情。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學生們朗讀的戛然而止,但餘韻卻還在教室里迴蕩。我忍不住叫到:「好!好!你們開始走進青年毛澤東的心靈了!」

我順勢把話題一轉,教學進程推入下一個階段:「那麼,你們從毛澤東的心靈中感悟到什麼呢?換句話說,你們讀了這首詞,有什麼總體感受呢?大家也可以談自己的發現――對某一句後某一字的讀到理解,當然,也可以就什麼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這就是我說的研討。這樣,坐在一起的幾個同學可以先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和發現。」

學生們開始三三兩兩地討論交流起來……

第一個站起來發言的是女同學王楠楠:「我讀毛澤東的這一首詞,每讀一次都感到一種氣勢,這種氣勢在我心中揮之不去。詞中的氣勢,其實體現了毛澤東那種豁達的胸襟。我讀上闋的寫景,那種景象就會立刻印在腦海里,讀下闋,我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我們現在朝氣蓬勃。我特別喜歡『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一句,讓我體會到毛澤東的眼光總是看得很遠,與眾不同。」

「嗯,這是你自己的感悟。是的,毛澤東看世界,總有一種宇宙的視野――毛澤東晚年曾在一首詞中把地球視為『小小寰球』;還有,他曾寫下『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李文思問了一個問題:「李老師,『恰同學少年』的『恰』是什麼意思呢?」

我說:「別只靠我回答,同學們也可回答。又沒有同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好幾個同學說:「恰好,正當。」

「這個解釋是對的。」我說,「但是,這裡的『同學少年』好像重複了,又是同學又是少年,難道同學就不是少年嗎?」

有學生在下面說:「少年在這裡是年少的意思!」

我問:「同學少年在這裡是並列結構還是主謂結構?」

學生們說:「主謂結構!」

我笑起來:「這就對了!」

我請學生繼續談他們的感悟和發現。汪洋同學說:「讀這首詞,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體會到毛澤東是一個很有抱負、充滿崇高理想、滿懷壯志、一心想乾一番大事業的人!」

「的確如此!青年毛澤東正是一個立志改造中國的人。」我補充道,「1986年,我第一次去長沙,尋訪新民學會舊址,這是當年毛澤東和他們的夥伴們組織的一個革命團體,創辦了著名的《湘江評論》;我還到了長沙第一師範,這是毛澤東的母校,從一些文物中了解到,毛澤東很早的時候,就和別人不一樣,不一樣什麼地方?那就是他有志向!這種志向,使他在學習中生活中產生了一般人不具有的毅力和意志。他認為『現在時局危機,求知的需要迫切』,必須刻苦攻讀。在日常生活中,他認為關心和談論的應該是『大事』,即『人的天性,人類社會,中國,世界,宇宙!』正因為如此,他要求自己並鼓勵同學為挽救今日中國之危亡,共為建設未來而儲才蓄能;要做確有真才實學的救國『奇傑』,不要做『金玉其外』,不學無術,專為自己而生活的小人。他說:『來日之中國,艱難百倍於昔,非有奇傑,不足以言救濟。』『奇傑』何在?『奇傑』就在那些滿懷救國抱負,而又潛心學習的『有志之士』中。這些都可以從這首詞中感受到。對毛澤東的評價,是一個說不盡的複雜的話題,但我現在讀這首詞,我真切地感到一種英雄主義氣息!」

說著,我在黑板上寫了一行大字:「讓英雄主義重返中國!」

我發揮道:「因為――恕我直言,在當代中國,這種英雄主義已經很少很少了!今天的中國,英雄已經很少很少。劉翔在奧運會上創造了12.91秒的110米跨欄的成績,這在中國田徑史上是一個歷史的跨越。在我心中,劉翔就是一個充滿陽剛之氣的英雄!可是,我打開一些報紙,居然不少文章都這樣評價劉翔『劉翔是一個陽光男孩』!真氣死我了!但的確現在相當多的男性青年,都喜歡別人叫自己『男孩子』,有的甚至三十好幾了,也自稱『像我們這些男孩子吧』!(學生大笑)噁心!難怪有人說,今天中國沒有男子漢,只有男孩子!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從《沁園春長沙》裡,讀到一種久違的英雄主義氣概,進而呼喚讓英雄主義重返中國!我希望我們在座的每一位男同學,一定要做胸有大志的男子漢,不做所謂的『男孩子』!」

學生們的眼睛都凝視著我,聽著我鏗鏘有力而斬釘截鐵的聲音;教室里靜靜地,我仿佛可以聽到學生們的心跳。

楊曉梅舉手了:「我感到毛澤東很會寫景!『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直到『萬類霜天競自由』寫得很好!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留給人們的想像空間卻很大,而且毛澤東寫得很層次……」

聽到這裡,我感到這是一個切入寫景分析的好時機,便順勢問道:「怎樣的有層次呢?」其他同學也可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於是,我和學生們一起緊扣詞的上闋,七嘴八舌地細細分析起來。

先是寫「立」:「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然後是寫「看」,這裡有動景和靜景的結合:「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和「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有遠景和近景結合:「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和「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有仰視和俯視結合:「鷹擊長空」和「魚翔淺底」;再以「萬類霜天競自由」做結;最後是寫「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我和學生們分析之後,楊曉梅還補充說:「我特別喜歡『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幾句,因為這幾句給人以很豪邁、傲視群雄的感覺;還有後面『糞土當年萬戶侯』,這一句特別能體現青年毛澤東與眾不同的氣概,在受封建思想統治幾千的中國,有幾個人能夠這樣想這樣說?足見毛澤東的遠大抱負!」

「我不同意楊曉梅的觀點!」鍾雪飛站了起來,「從『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中,我覺得毛澤東有點狂,甚至還有幾分虛偽!」大家驚訝地看著他,我沒有打斷他,而是鼓勵他說下去。鍾雪飛繼續說道:「他說『糞土當年萬戶侯』,可當他奪取政權當了最高領袖之後,卻聽不進一點別人的意見,把劉少奇和一些老帥打下去,對比他當年的『糞土當年萬戶侯』,這不是虛偽嗎?」

同學們議論紛紛,顯然有同學也不同意鍾雪飛的看法。我看李運的手似舉非舉,但他分明有話要說,我便說:「李運有什麼高見?」

李運說:「我的確不大同意鍾雪飛的觀點!毛澤東不『狂』的話,他就打不下新中國。至於晚年的錯誤,我認為可以原諒,因為他之所以犯錯誤,大體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年紀大糊塗了,二是江青在他耳邊說了許多壞話。另外,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毛澤東畢竟生活在封建社會長達幾千年的中國,因此,哪怕他再怎麼反封建,但他腦子裡必然也有些封建帝王思想,而且根深蒂固,但也許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它實際上成了中國最後一位皇帝,這與歷史上一切成功的農民起義領袖有幾分相似。」

李運坐下後,學生紛紛把目光投向我,期待著我發表看法。我便說:「那我談談我的看法吧!注意呀,這只是我的看法,不強加給同學們。青年毛澤東的確很狂,而且毛澤東一直都很狂。這種狂包含著一種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感,一種捨我其誰的使命感,這種狂本身並沒有錯。當代中國,狂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問題是,不能只允許一個人狂,而不許別人狂。毛澤東你可以狂,但也應該允許別人狂呀!毛澤東的悲劇正在於此。年輕時的他,『糞土當年萬戶侯』;晚年的他,卻容不下半點不同意見,別人哪怕說他一句不是,都可能遭致滅頂之災!他在自己狂的時候,卻不許別人狂。()詞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意思是誰來主宰這個世界的命運,你們說,毛澤東認為是誰?」

學生紛紛答:「是毛澤東自己!」

我說:「按正統的解釋,毛澤東說的是無產階級。但我看這一句裡面當然包含有他自己的意思。但我這裡要問的是:主宰這個世界的沉浮究竟應該是誰呢?」

學生一下被問住了,我自問自答:「就是『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自由』本身!面對『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景象,毛澤東認為應該有『萬類』之外的力量來主宰『萬物』,可是我認為,『萬類霜天競自由』本身就是這個世界最理想也最美的境界了,『自由競爭』難道不就是主宰萬物的規律嗎?還需要什麼外在的東西來主宰呢?遺憾的是,毛澤東年輕時,認為應該有一種力量主宰這個世界的沉浮,他一生都在為主宰中國主宰自然主宰社會而不惜一切代價地努力,結果,當他的『狂』在理智的範圍內時,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直至取得了他所領導的革命的成功,這種成功使他周圍的人包括千千萬萬的老百姓把他當作無往而不勝的神,同時這些成功,是毛澤東自己也把自己當作神,於是他的狂,他的主宰欲望越過了理智和科學的軌道,把中國推向了災難!毛澤東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他一生都在寫詩,寫詩需要激情,需要想像,需要浪漫,唯獨不需要科學,然而,毛澤東把治理國家建設國家也當作隨心所欲的詩來寫,悲劇便發生了!當然,這絕不只是毛澤東一個人的悲劇,而是我們民族的悲劇!我們不應該苛求毛澤東,正如李運所說,毛澤東屬於我們的中國文化。我認為,我們民族最優秀的因素毛澤東具備了,同時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封建遺毒,毛澤東也未能避免。毛澤東去世後,他的後繼者正是糾正了他的錯誤,開創了改革開放的事業,我們中國才重新開始了進步和發展。任何人都不是完人,更不是神,今天的我們不宜過多指責毛澤東,而應該把眼光關注於制度建設,因為『總統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和科學的制度,才能保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這就是政治文明!」

下課鈴聲響起了,我趕緊總結道:「青年毛澤東的理想主義激情和英雄主義氣概,永遠值得我們和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學習,但他晚年的悲劇,卻應該而且也可以通過民主制度避免。我們當然不應該苛求八十年前的毛澤東,但歷史進入21世紀,今天的我們應該擁有一種民主的情懷。如果老想著去主宰別人,必然走向強權,當今國際政治也是如此。人類進化到今天,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知道,無論自然界的運行,還是人類社會的發展,最好的局面是――『萬類霜天競自由』!下課!」

返回頂部